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2010-08-15 00:54魏沧波张升山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魏沧波, 张升山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魏沧波, 张升山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社科部,河北 承德 067000)

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问题。作者在多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体会到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教学法;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是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败的重大问题。如何在教学中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时效性,是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多年来,他们提出过不少有益的见解,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好。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好甚至脱节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说服力。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了贯彻意见精神,不断增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实施并使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案例教学法能以最低的成本较好的增强教学时效性。实践证明,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而言,采用案例教学法,既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对案例的分析,引出和论证有关的基本理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有关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缺陷,偏重知识的灌输,既不能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也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实教性不强。案例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意义

1.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得学生对所讲内容具有真实感和具体感。教师所运用的案例,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一般都有时间、地点、过程、结果等,具有真实性、具体性。通过案例教学使所要讲述的有关理论,成了可感知的东西,不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天书”,学生也会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抽象深奥的文字罗列,不再是空洞虚无的内容,不是无的放失,而恰恰是社会正常运转所必需的,是每个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必需的。

2.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扩大参与面。以往教学中常有的情况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沉闷单调,学生很难参与,易造成注意力分散,也容易疲劳,甚至苦不堪言。而一旦讲到某一案例,顷刻之间注意力就集中,这是因为案例教学是以一定的感性材料作基础,是第一性的,它来自实践,容易使学生对某一问题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对于教师,有了案例就会有的放矢,有了分析实际问题的目标和具体对象,这样有血有肉,避免了空洞的说教,也便于实现某一理论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使学生们认识到理论对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作用,学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提高。如果教师所选案例典型性强、内容丰富,涉及不同的层面,还便于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案例进行思考,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采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是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因为案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讨的热情,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有功能。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

案例分析法先要有案例才能进行分析。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前提,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案例分析法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因此,选择案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即所选用的案例能够恰如其分地说明教学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们理解和把握所讲述理论,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选择案例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要做到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否则南辕北辙,容易造成所选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脱节,会出现“两张皮”的现象,要么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上升不到理论层次,要么牵强附会成为理论注释,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然而,做到这点并非易事,必须要吃透所讲的内容,了解哪些是重点、难点和热点,那些地方可以用理论讲清楚,那些地方需要用案例来帮助理解。

2.要符合社会实际,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选择案例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当代国际国内实际,能够反映当代迅速变化的国际局势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现在的青年学生们都非常关注政治,关心国际国内局势,所以,教师选用案例,必须符合社会实际并具有当代特征,有一定的真实性、亲切感,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如果教师能恰当的运用案例,定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选用的案例要典型。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往往是案中有案,曲折复杂,这样的案例介绍起来费时费力,与我们的专题教学目的相冲突,所以,选用案例能够以直接地说明问题为最好,因此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会更有说服力、感染力。反之,如果案例不典型,就不利于说明问题,同时也有摆花架子或虎头蛇尾之嫌,不利于增强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法案例的运用

选用案例教学尤其是运用得当,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付出一定的努力。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用恰当的案例开头和收尾

学生是否爱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是对教师所讲授内容的情感,用恰当的案例开头,就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愉快情绪,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教师所讲的内容上来,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运用恰当的的案例,巧设引人入胜的的开头,然后提出问题,设下悬念。随着讲授的步步深入,问题逐渐明确,迷雾层层揭开。授课的收尾顺理成章地照应开头,点破“迷津“,解除悬念,在答疑点题中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留下深刻印象。如在讲授科学发展观时,在导入新课后,首先以刘山春事件开头:即2003年北京市某环境卫生服务中心在紧挨刘山春家南面建造公厕,刘山春多次找有关部门未果,同年7月25日,环卫服务中心强行施工,刘山春到现场制止遭到拒绝后,当场喝了敌敌畏导致死亡。讲完此案例后,提出两个思考题:第一,用本课时要学的科学发展观理论观点分析北京环卫服务中心这样做是否正确?为什么?第二,刘山春采用这种方式可取吗?为什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去听课。课程内容讲完后,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分析并回答两个思考题。最后教师结合案例对所讲内容进行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加深了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经典案例突出教学重点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标准有许多方面,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教师讲授要突出重点。我们在教学中,除了用精确通俗的语言讲清讲透外,还以经典的案例加以说明和深化。如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并真正信服,这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学这一章时,多数学生认为这只是口号,是形式,是摆设。他们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人很少,书上写的比较空,与现实生活相距甚远,所以听课是左耳听右耳冒,听完之后没实效。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在讲这个问题时选用了案例“毛泽东挨骂之后”,并提出问题:毛泽东挨骂之后采取了怎样的行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让同学讨论。通过讨论,同学们被毛泽东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实事求是精神所感动,也深化了他们对这一问题的的理解。

3.运用生动的案例突破教学难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涉及知识面广泛,理论观点相对比较集中且深奥,理论和实际从表象上看不完全相符,再加上学生的学识和阅历相对欠缺,所以每章每节内容都有一定的教学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有许多,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用生动的案例进行难点突破效果显著。如在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时,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模糊不清。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我用董氏八宝饭理论进行案例教学。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之所以成为八宝饭,主要是以糯米为主,再加上大枣、莲子、红豆、桂圆等混合熬成的,去掉大枣、莲子、红豆、桂圆只剩糯米就不成为八宝饭了。同样,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多种不同的经济,既不能因为公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而将它们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以外,也不能因为它们属于基本经济制度而认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4.运用鲜活的案例解答热点

热点是人们对国际国内的重大时事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焦点问题,是学生感兴趣、乐于接受的知识点和兴奋点。用鲜活的案例解答热点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情感兴趣,增强了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鲜活的案例对热点问题形成全面正确的认识,并从中锻炼和提高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九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时,同学关注度极高,主动提出许多群众都很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了帮助同学解答问题,我们不回避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腐败、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公共权力缺失等问题,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山西黑砖窑事件、河北三鹿奶粉事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件、每年查处的腐败高官等鲜活案例帮学生答疑解难,使学生认识到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运用的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由原来空洞的说教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学习兴趣有所增加,教学实效性增强。

第一,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兴趣,出勤率提高。以往公共理论课教学中,我们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高。尽管我们也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效果不佳,总有人逃课;不逃课的,多数人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自从实行案例教学法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有所改变,兴趣有所增加,学起来认真。在最近一次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效性的调查中,“认真听讲记笔记”的占47.5%,“认真听讲不做笔记”的占42.3%,两项合计共计占学生的89.8%。

第二,学生能较扎实地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兴趣增强。通过学习,大部分认同教材所写内容,并运用所学理论较准确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能辨明是非,站稳立场。在最近一次学生调查中,学生对教材和教师宣讲内容“完全信任”和“基本信任”的分别占54%和41.3%,合计共计95.3%。数据充分说明,案例教学能较好的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和困惑,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为提高。青年学生有朝气,他们易于激动,好热血沸腾,所以遇事爱冲动,往往人云亦云。如果他们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往往容易犯错误,小到同学间打架斗殴,大到政治是非问题。对此,我们在政治理论课中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专题讲述,教学有的放矢,学生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思想政治素质提高了,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遇事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调查中,有78.4%的学生认为在公共理论课学习中收获最大的是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学会做人、做事,使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G642

A

1005-1554(2010)03-0085-03

2010-04-20

魏沧波(1965-),女,满族,河北宽城县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社科部教授。

猜你喜欢
理论课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