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2010-08-15 00:54肖海燕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河池新建办学

肖海燕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肖海燕

(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特色办学中会遇到现实困难,作者以河池学院为个例对其探寻特色办学的解困之路进行介绍,并深入思考这类院校应对困境的对策。

高校;特色办学;困境;对策

从狭义上来讲,新建本科院校主要是指1999年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由专科独立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新型本科院校;我们所指的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主要指其地理位置处于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或者其他省的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内的、2000年开始由专科独立或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

一、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困境

基于高校合理布局的需要,截至2009年2月,我国新建了200多所本科院校,约占普通本科院校的1/3,其中设立在民族地区的只有20多所。这些院校都为民族地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服务、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的各个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他们在特色办学方面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1.本科层次的办学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办学特色“被”趋同化。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基础较好的专科院校升格或是由几所同层次学校合并升格而成的,升本时间主要集中在2003年、2006年以及2009年。本科层次办学经验不够丰富使他们在学校管理体制、办学定位、办学思想、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容易受传统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发展目标、办学规模、办学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等层面容易受社会规范、模仿机制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办学特色“被”趋同化。

2.经济条件的相对有限使得特色办学缺乏物质支持。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都不在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其中一部分甚至处于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较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的西部贫困及边疆地区,因而普遍存在经济状况欠差、交通运输不畅通、生活环境较艰苦等困难,同时这些学校自身也存在基础条件差、人才稳定难、综合实力弱等问题,因而经济条件的相对有限也成为他们特色办学的制肘。

3.辐射区域比较有限,特色办学的压力较大。这类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民族地方,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主要服务于所在民族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因而其辐射区域的相对有限使其在社会服务能力、经费保障、发展空间等方面成为我国本科教育中基础最薄弱的一部分:既要面对重点院校和其他地区地方本科院校在生源、就业、科研、师资等方面的竞争,又要应对职业学院的追赶压力,还要在本身共处的“生态圈层”中保持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社会价值。因此,如何调整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突显学科和专业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校园文化特色等成为他们在日趋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办学特色都处于积极探索之中,但独有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他们都能意识到自身在办学方面存在的劣势与不足,意识到特色资源的稀有与珍贵,都能抓住自身所处民族地方的独特性,纷纷走上依托地缘优势,借助民族文化资源,积极探索办学特色的道路。然而,从调查的总体现状来看,他们对独具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办学传统、民族特色、地域优势等进行开发、利用的方式、方法、程度都还十分有限,在资源的融合与创新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探寻特色办学的解困之路:以河池学院为例的个性探索

不言而喻,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必须有办学特色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核心竞争力,也才能获得长久生命力,所以,他们在特色办学实践中面临困难时纷纷探寻解困之路。本文选取笔者所在的河池学院为例来介绍其特色办学的解困之路。

1.全校范围的广泛探索

河池学院是全国少数几个建校在县级市的本科院校之一,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于2003年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本科层次办学经验不丰富,学院多次组织、发动全校教职员工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大调研、大讨论,并通过到区内外高校考察调研、到各级政府、企业单位走访咨询,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不仅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还为如何提炼和培育学院的办学特色找准了方向。

2.办学特色的初步表述

尽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有限,学院仍坚持探寻与地方经济对接、与地方发展良性互动的思路,突出了“立足河池,服务地方,面向基层,突出特色,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定位,并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初步的表述:发扬良好的人文精神,发挥较强的文学教育优势,发展与地方资源相结合的学科专业[1]。

3.特色办学的解困之路

策略一:深入挖掘独占性资源,发扬办学传统与办学优势。河池学院所在地是多民族聚居区,有着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刘三姐歌谣、壮瑶族铜鼓习俗、仫佬族依饭节、毛南族肥套、白裤瑶服饰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这为学院发扬办学传统与办学优势提供了宽阔的平台。学院积极参与民族风情、地方特色、民间传统文化、风俗文化的研究探讨。如体育系老师们深入挖掘、整理抢花炮、板鞋竞技、珍珠球等具有悠久历史和民族特色的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对弘扬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如学院积极参与韦拔群精神学术研讨会、《仫佬族史》编撰研究,组织召开刘三姐文化研讨会、凡一平作品研讨会、桂西北作家群研讨会等都在国内享有一定的声誉,这对发挥文学教育的传统与优势、加强应用型写作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2005年10月27日,《文艺报》曾以整版题为“河池学院文化教育显异彩”的专题全面介绍了写作人才培养的办学特色[3]。

策略二:立足民族地区,分层分类培养应用型民族专业人才。学院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本身或是少数民族,或谙通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民族信仰、民族风情和习俗,了解少数民族地区民众独特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群体结构,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群众有着天然的感情纽带关系,因此学院紧紧抓住“立足河池,服务民族地方”的定位,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将分层分类的人才定位、专业培养与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使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等更具有地方竞争力,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及用人单位特别的欢迎。因此其培养的上万名大学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口碑在民族地区享有较高声誉。2008年6月20日《光明日报》以《于细微处见精神——河池学院人才培养纪实》为题,大篇幅地对学院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4]。

策略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以优势学科带动地方科研发展。学院在特色办学的探索中特别注重通过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基地建设等带动科学研究水平,引领地方对喀斯特地区特色动植物资源、区域长寿及天然有机资源、特色矿产资源、特色农业资源、水利资源的科研、开发、利用。2006年以来,先后有“文艺学”、“应用化学”被确立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河池学院文学创作人才培养基地”、“桂西北特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验室”被列为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河池学院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被列为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建设研究基地。优势学科的大力发展也带来了科研的硕果累累,2008年7月21日《光明日报》以《立足地方,探索特色办学之路——河池学院发展纪实》为题,大篇幅地报道了河池学院在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建设、科研和教改立项等各个方面注意依托地方资源、探索特色办学的经验[5]。

三、探寻特色办学解困之路的思考

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之路必然不会一路平坦,在困境中如何突围、如何选择,抑或如何坚持,都需要教育家、办学者以及学者们不断调查研究、审视和思考。

1.如何避免特色办学的“被”趋同化?

虽然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都处在办学特色积极探索之中,但自身办学条件、办学资源、特色项目建设等受地区性、民族性因素影响较为深刻,加之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相对较弱,较多的是根据上级相关文件、评估指标或模仿重点院校来确定办学定位、办学目标等,特色化不是很明显,而且难免带有“盲目性”、“迷失性”,所以办学特色的归纳、提炼容易“被”趋同化、模式化。因此,这类高校一要独立自主,在借鉴其他高校本科办学经验的同时,必须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特色办学的品质和内涵;二要集思广益,将学院的特色办学与民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广泛听取社会民众、民族精英的意见、建议;三要继承创新,通过挖掘、整理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把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起来,传承下去,这既是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办学和发展的重要责任之一,也是其发扬与创新特色办学的源头[6]。

2.如何应对外部政策的导向性?

现实中,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真正要办得富有特色却并不容易,教育评估制度及评估标准的制订等外部政策导向性就起到关键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权威都认识到新建本科院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条件达标和管理规范问题,不能完全按照评估重点大学的标准来考核。因而,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对外部政策导向做出及时地反应与应对,既要根据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合格评估的要求,稳步推进学院本身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又要根据学院长远发展的需求在办学定位、专业设置等方面注重培育自身特色。因此,根据政策导向,正确处理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也是这类院校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3.如何处理特色办学的压力?

除了“趋同化”、“导向性”等软约束对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造成困境外,硬件约束也客观存在并深刻影响着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因此,面对有限的地方财政能力和较大的办学竞争压力,民族地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一要坚持,即在了解和洞察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基础上,要坚持具有纲领性、导向性、全局性作用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不能因为遇到某些困难而随意变更;二要选择,即要发挥后发优势,选择优先发展高水平的、有竞争力的特色专业和学科,开展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科学研究,努力拓展适合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三要突破,即要突破传统办学模式的掣肘,跳出陈旧的惯性思维,借助各方面的力量,化压力为动力,将办学特色进行淋漓尽致的诠释与演绎。

结束语: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较为薄弱的部分,其办学质量、办学特色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有着重大影响。所以,研究这个特殊群体在特色办学中的现实困难并探寻对策应当是今后高校办学特色研究的方向之一,同样值得深切关注。

[1]覃伟年.重点实施九大工程,全面推进评估建设[J].河池学院学报,2008,(Z2).

[2]韦丽春.地方高校体育院系办学特色的思路探讨—以河池学院体育系办学特色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2).

[3]蓝利萍.立足本土 突出特色—河池学院“文学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河池学院学报,2008,(Z2).

[4]颜维琦.于细微处见精神—河池学院人才培养纪实.光明日报[N],2008-06-20.

[5]颜维琦.立足地方,探寻特色办学之路—河池学院发展纪实.光明日报[N],2008-07-21.

[6]曾振新.关于边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办学特色的探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7,(6).

G642.0

A

1005-1554(2010)03-0082-03

2010-04-20

肖海燕(1978-),女,湖南涟源人,河池学院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公共管理。

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区域经济背景下民族地区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08A26。

猜你喜欢
河池新建办学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河池书法家系列之六 蒙壮科作品选
《河池学院学报》征稿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