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思考

2010-08-15 00:54杜春梅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原则

杜春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广东 中山 52840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思考

杜春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教学部,广东 中山 528404)

今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者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双主体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旋律;对话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节点;情感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润滑剂;实践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试金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 [2004]16号,以下简称《意见》),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是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颁发五年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并不是很乐观,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仍然是一个值得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根据《意见》这一纲领性文件的要求,我们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实践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新认识和思考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

一、双主体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主旋律

传统教育观认为教育就是要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传统教育遵循的是单一主体(教师)的教育模式。现代教育观认识到传统教育观的错误,认为双主体性原则才是教育的本然之义和基本原则。双主体性原则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育过程的主体,而且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有主体性的人。教师必须将学生这一教育对象视为主体性的存在。主体性的人就是有自我意识、主动意识、实践意识的人。能动性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它是指对现实的超越和提升。

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也同样要坚持双主体性原则,而且要将其作为主旋律的地位来遵循。双主体性原则贯穿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要注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显而易见,这一论述就是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双主体性原则。“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更多地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学生。”[1]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从认知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判断能力及实践能力,而这些都离不开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是否具有可信性,这需要学生自己做出判断,进而在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平下做出自己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要选择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学内容(例如,一些时事热点问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关系密切的问题,等等),要运用能够激发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例如,角色扮演法、对话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式法,等等),要采用能够检验学生主体性能力高低的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法、发展性评价法、定量性评价法,等等)。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中的《第二节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以学生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设计是:以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为基础,以自愿为原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备课,在课堂上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讲授本节内容;讲完后,学生评委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再进行评价。这样的教学安排实际上是合作学习方法、探究式方法的具体运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毋容置疑,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遵循双主体性原则,视双主体性原则为主旋律,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二、对话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节点

对话性原则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教育要坚持对话性原则是有其哲学依据的。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认为,决定一个人存在和人之为人的是 “我—你”的关系,只有在“我—你”关系中才能揭示人的真正意义,人是通过“你”成为“我”的,“我”生存在“你”的关系里。对话性原则就是把对话哲学中的 “我—你”这种对话关系运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主张师生、生生在“对话”、“讨论”的教学情境中,在师生、生生互相尊重、信任、合作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

对话性原则给学生主体性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节点。所谓的关节点是指是否遵循对话性原则是关系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质的飞跃的关键。换句话讲,如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具体教学中,坚持了对话性原则其实效性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在遵循这一原则时要注意这样一点:对话性原则是建立在对话双方地位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对话的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不存在命令者和服从者的关系,彼此间要相互尊重。在相互信任、尊重、理解、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中,以师生、生生共同参与的对话方式组织教学,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情绪、兴趣、积极性调动到最高点,这样就可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来让大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对话式的交流讨论。这个问题对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而言,是每个学生自己必须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关系着学生今后过怎样的大学生活,甚至影响今后的人生道路。因此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涨,几乎每个学生都要求发言交流,经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得出了自己的答案,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应该需要什么。可见,在这样一个教学环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平等、开放、相互尊重、互相聆听的氛围中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教学效果非常好,也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情感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润滑剂

在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的构成要素中情是由知到信转化的中介,又是最终实践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的催化剂。然而,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是一味地、冷冰冰地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所以,在今天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学生对教师是非常冷漠的,很难看到昔日学生对教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那种尊重。师生之间关系的冷淡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缺乏情感是分不开的。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死海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也是冷漠的“无情人”。

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情感度”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情感性原则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润滑剂。遵循情感性原则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学生看成是有血有肉、富有感情的人,要了解他们对待社会问题的倾向性和喜好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表情丰富,表达要有激情,讲解要富有感染力,而不是板着脸、面无表情的机械地照本宣科。再次,教师在课下要和学生多交流多接触,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例如,可以利用Blog、QQ、E-mail、QQ校友录、班级QQ群、手机短信等进行交流;可以参加学生组织的集体活动以增进情感。需要指出的是,情感来自哪里?情感来自生活。《意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因此,遵循情感性原则也要注重生活性原则: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发现学生的喜怒哀乐和情感需要,在真实的生活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在与学生真心的教学和学习生活中培养师生、生生之间的真情真意。总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过程中要遵循情感性原则,让学生体验和感悟到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情感的敏感度,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血有肉的“有情人”,使情感性原则真正发挥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润滑剂作用。

四、实践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试金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要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行动来体现。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包括知、情、信、义、行五个方面的要素,并最终体现在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水平怎样直接检验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因此,实践性原则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实效性的试金石。

为了遵循实践性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其说什么,更要看其做什么。另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注重和增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显而易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还不完善。“多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偏重书本,注重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薄弱环节”[2],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实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学校从财力、物力、组织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也需要社会各界给予配合。只有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完善的社会实践活动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才能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行为能力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能提高。

概括来看,社会实践活动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基地,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敬老院、养老院、儿童福利院、志愿者协会等;二是校企合作的对口单位;三是学院、系部、班级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四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的社会调查作业。除此之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该多接触社会,从而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观和学习等社会实践形式。例如,可以让学生参观当地新农村建设较好的农村,从而使学生体悟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之,学界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无论是哪一方面、哪个环节的改革都应该体现和遵循以上几个原则,这些原则既遵循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规律,又体现了最新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大有裨益的。

[1]郑志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52-153.

[2]陈坤.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132-133.

G641

A

1005-1554(2010)03-0091-03

2010-05-07

杜春梅(1978-),女,河北武邑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讲师。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原则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