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功能

2010-08-15 00:54符宝玉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黎族民族传统

符宝玉

(重庆三峡学院 民族学系,重庆 万州 404000)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功能

符宝玉

(重庆三峡学院 民族学系,重庆 万州 404000)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包括生产禁忌、生活习俗禁忌、婚丧嫁娶禁忌、生育禁忌、语言禁忌等方面。它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对黎族社会的稳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功能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岛通什、保亭、乐东、东方、琼中、白沙、陵水、昌江等地。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交通闭塞,过去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科学文化技术落后,无法抵御各种灾害和疾病,人们对这些现象又缺乏科学的解释,于是在认识和改造客观存在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禁忌。“禁忌”这个词,“国际学术界统称为“塔布”,源于中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土语,音译为 “Taboo”或“Tabu”,我国也音译为“塔布”。现在已成为人类学、民俗学通用的词语。”[1]P4禁忌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因为它具有 “神圣”或“圣洁”的性质,随便使用是一种亵渎行为,违犯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尊重它会给人带来幸福;二是对被鄙视的卑贱、不洁、危险之物,不许随便接触,违反这种禁忌,会招致不幸。[2]P174黎族的传统禁忌文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分类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是黎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生产禁忌。第一,在黎族的民间禁忌中,时令、节气总是与生产禁忌联系在一起。黎族人们在犁田、播种、插秧、收割、上山砍树烧荒时都必须选择吉日。黎族以汉族地区的“十二地支”来计算月日,以十二天为一个周期,每天以一种动物命名,其顺序是鸡日、狗日、猪日、鼠日、牛日、虫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群众日常据此安排各项生产活动,如规定牛日不能犁田,否则牛会瘟病致死;虫日、鸡日不能下种、插秧,否则田里会长害虫,日后颗粒无收;“牛日”忌用牛生产,不然牛会死亡或染上瘟症或会烂脚变瘦;合亩制地区的黎族人在年初一至初五忌田间劳动,牛日、虫日、鸡日等日,群众不能下田耕作,说是怕禾苗遭受鸟兽侵袭。第二,狩猎活动中的禁忌。狩猎是黎族重要的经济活动,出猎前得举行鸡卜仪式,切忌妇女在场,否则会打不到猎物;男子上山围猎时,妇女禁忌在家纺织,否则出猎人会被野兽咬伤;打到的猎物要在村外打死,不能带活的猎物回村内,否则会带来不吉利。

(二)生活习俗禁忌。凡是到黎人家做客的人,切忌客气或少吃,否则会被视为对主人不尊重或嫌主人饭菜不好;请客人吃饭时,禁忌将两根筷子头尾颠倒而放,这被认为是“抬死人的竹扛”,也是对客人的侮辱;不得把饭碗倒扣,倒扣饭碗似坟墓,会带来不吉利;黎族地区普遍不吃猫肉,认为猫是家门灶神,家猫死了就埋葬;禁忌在吃饭时用筷子敲打饭碗或吹口哨,否则不吉利,认为敲打饭碗会招来饿鬼,吹口哨会把饭魂赶走;在家吃饭不得戴草笠,不得狼吞虎咽,认为这种行为似强盗,将会影响来年五谷丰登;煮酒的时候,在家门口挂树叶,禁忌外人进家门,否则将会酿不好酒;睡觉忌头朝门外,这乃死人的象征。

(三)婚姻、生育及丧葬禁忌。第一,婚姻禁忌。黎族严禁同一祖先的后代和姨表之间通婚,不能通婚的青年男女,严禁在同一“寮房”内玩耍、对歌,否则会遭到“祖先鬼”的惩罚;男女订婚时,忌用白鸡,以为白鸡会使夫妻不和睦;成亲必须选择牛、鸡、龙、兔等吉日,切忌在虫日、鼠日、猴日、狗日成亲,否则子嗣不昌;新娘入宅时若未经火堆和打破鸡蛋,不得入宅,否则鬼会随新娘入宅作崇,致人生病;在婚宴上,忌打破碗碟,否则新婚夫妇会丧偶;结婚、喜事时,忌哭泣,否则会带来不祥。第二,生育禁忌。妇女孕期禁忌规定:孕妇不能吃蛇肉、狗肉、鸡蛋、鱼虾,否则会流产;孕妇忌见死人,否则会招致胎死。孕妇不能吃中草药,否则会生畸形儿或者流产;怀孕期间,夫妻不能吵架、生气,否则会影响胎儿发育;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孕妇为“死胎妇”,若骂了,会造成死胎或流产;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丈夫不得安装刀把、锄头把、犁耙把,否则会使妻子难产等。妇女分娩禁忌规定:妇女分娩时,要在家门口挂树叶,禁止外人进屋,以免把鬼神带进来;分娩后2—3天内,产妇不得外出,不得洗身,不得和外人说话。坐月子禁忌规定:严禁打破锅、碗,否则会引鬼入室,婴儿不好养活;第三,黎族丧葬禁忌。在上午或中午出殡,他们认为人死如太阳落下,故入殓必须在下午进行,否则会触怒鬼魂,家人会得病;出殡时抬棺的人只能左肩抬行,不得换肩,否则鬼魂会降祸;埋葬时使用的锄头、铁铲不能洗,要带回死者家中,待孝期满后才能洗;死者家属通常要反穿衣服一个月,切忌换洗;夫(妇)故,未经埋葬,妻(夫)忌进别人家门,否则会致别人不祥;丧偶之妻(夫)忌子女共餐,否则会影响到儿女将来也会丧偶;黎族的墓地多长有树木,严禁砍伐,否则会招来灾祸。

(四)宗教、节日禁忌。第一,宗教禁忌。敬神之物,忌乱翻动,不然会头痛、手痛;凡有祖先牌位的家屋,不能把狗肉端进去,要不然,是有意污秽祖先神位,将会招致疾病;用粪溺污亵“土地公”,会招致头痛,腹痛;供祭鬼神的牛骨头,忌乱动,要不然,会令放骨头的人家不得安宁,得杀牛宰猪祭鬼才能消灾平安。第二,节日禁忌。习惯大年初一闭门守家,认为初一外游不吉利,必须在初二以后才能走访亲友拜年;大年初一禁忌洗衣、扫地,说是怕全家的钱财都被洗掉、扫光;春节期间禁忌讲粗话、不吉利的话;过年所需的粮食,必须在年前备足,初一至初五禁忌用臼舂米,否则庄稼不丰收,狩猎不获;三月八日的牛节,禁忌杀牛,而且要给牛喝一种用牛魂石浸过的酒,以保来年丰收。

(五)语言禁忌。一群人席地喝酒时,忌提及穿山甲,怕上山狩猎被枪击伤;上山狩猎前,忌家里人吵架,怕进山后不安全;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忌说脏话、粗话,怕招鬼邪进屋;死人停放室内,忌点死者名字,怕“鬼魂”爬起来捉人;订亲日,忌说死人的话,怕招致死人;凡年初一至初五日不能秽语伤人,否则会影响别人不吉利。

二、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产生原因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它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黎族传统禁忌文化来源于黎族先民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记取。早期黎族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认识事物的能力不足,对生产生活中经验教训的总结难免会出现错误,人们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推理造成偏差,将一些偶然因素作为普遍运用的规律,就成为了后人一直遵守的禁忌。黎族的许多禁忌都是对客观事物认识出现偏差的结果,例如:孕妇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则会生怪胎;睡觉忌头朝门外,这乃死人的象征;若给小孩吃猪腰子或嘴唇肉,以后打猎将会遭到毒蛇或山猪咬伤。

第二,黎族传统禁忌文化许多来源于宗教崇拜。“黎族的信仰是比较原始落后的,基本是一种万物有灵性质,还没有神一类概念,一切都被称为鬼、魂。”[3]P360黎族的许多禁忌都来源于宗教崇拜。一是祖先崇拜。“祖先鬼崇拜”已渗透到黎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祖先鬼”是一种作祟使人生病的鬼,故在日常生活中,严禁念祖先的名字,因为,一旦念了祖先名字,就会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二是自然崇拜。黎族的自然崇拜在形式上是直接对自然物体的崇拜,实质上是对各种各样的自然“鬼神”进行祭拜。例如:在许多黎族的村中间或村门都有一株大榕树或者是酸梅树、芒果树,树上昼夜都挂着一个大皮鼓。老人常在树下向孩子们讲述族人的故事,发生械斗时,头人就击响挂在树上的大皮鼓,召集全村的人向犯者进行决斗。久而久之,该树就成了人们崇拜的神树,不能随便用刀砍伐,不能攀登,更不能拴牛,神树下边的“鬼台”,不能乱摸和移动。这就是黎族人民对树祭拜,所产生的禁忌文化。黎族人民在现实中遇到的诸多不顺无法用科学的眼光来认识,常常把遇到的困难与不吉祥视为触犯了鬼魂,从而遭到了鬼魂的惩罚,于是便产生了顺从、回避,甚至是崇拜的心理,对可能触犯鬼魂的言行和事物都加以回避和禁止。这些回避与禁止触犯鬼魂的言行和事物就成为了黎族人们共同遵守的禁忌。黎族人们希望以遵从禁忌来祈求好运、镶除灾害,并渴望自己采取的虔诚举措能够具备切实的效用。

第三,来源于黎族人民在心理上对欲望的克制。“欲望,是人的本能要求,但是作为“社会的人”便要对欲望进行某种抑制。例如,“食”、“色”是人之大欲,但不能“随心所欲”。这种对欲望的抑制,便是禁忌的根本来源。”[4]P75黎族人们为了自身的繁衍生存、社会的稳定、道德伦理、人际交往等需要,必须对自身欲望的克制、约束自己的言行,由此就产生了种种的禁忌。例如,凡是到黎人家做客,切忌客气或少吃,不然会被视为对主人不尊重。这是黎族人民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的需要。黎族严禁同一血缘成员通婚,不能通婚的青年男女,严禁在同一“寮房”内玩耍、对歌,否则会遭到“祖先鬼”的惩罚。这是为了维护民族繁衍和道德伦理的需要。砍山栏一定要选择龙日、马日、兔日等吉祥日,同时亩头不能在日间睡觉,否则庄稼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中可以看出黎族人民为了五谷丰收和风调雨顺,于是产生了生产方面的禁忌。

三、黎族传统禁忌文化的功能

黎族传统禁忌文化在维护社会稳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社会控制与调适功能。黎族的传统禁忌起着一种社会控制和社会调适的作用,这种控制与调适,实际上是一种社会整合与民族认同过程,利用民族禁忌来控制与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社会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保护社会相对稳定与和谐发展。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发挥对社会的控制和整合功能。一是有助于调整人伦关系,促进人们的和睦相处。个人之间的言行不慎导致的矛盾,家庭成员之间因伦理问题而引起的冲突,均直接影响到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安宁。仅依靠道德舆论作用往往不能解决问题,禁忌在调解人际关系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把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约束在一定范围之内,保障家庭的和谐,维系社会秩序的稳定。黎族禁忌习俗中的忌揭人之短、忌不尊重长辈,在某些场合忌说不吉利之话、请客人时的禁忌行为等,这些都对减少人们之间的冲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二是有助于调整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与自然界保持和谐的关系。恩格斯说过:“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5]P51人们随着长期的生活实践与经验总结,逐渐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总结出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行为准则。如黎族禁忌在墓地砍伐树木、严禁砍伐村边寨中的树木、发生疫情期间禁止出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平衡,利用生态造福人类。三是有助于调整人与社会的关系,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为了民族发展的共同利益,其成员必须在感情、价值、信仰和行为方式等保持一致,禁忌正是这种社会要求的体现者和执行者。黎族禁忌文化有利于建立严格的两性道德规范和婚育观念。以乱伦禁忌为例,“一社会若允许乱伦的存在,就不能发生一巩固的家庭,因之亦不能有亲属组织的基础,在一原始社区中结果会使社会秩序完全破坏。”[4]P14乱伦禁忌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从黎族忌同一祖先的后代和姨表之间通婚中,反映了禁忌的这种功能。

其次,对自身起到保护和趋吉避凶的功能。“《大英百科全书》指出禁忌的原始功能,是出于一些直接的目的,起到了对人的某种保护作用。”[4]P12-13黎族的禁忌根本目的在于避凶趋吉,保护自身,这是黎族传统禁忌的原始功能,这种原始功能在现代黎族社会中仍然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为了达到避开危险和祸患的目的,禁忌往往在它存在之处造成一种神秘的气氛。就像发出一种不间断的警铃声响一般,使禁忌事象呈现出一种危险的状态,提醒人们在婚嫁、生育、丧葬、祭祀等仪式或接触某事物时必须小心行事,千万不能乱来.否则将导致灾厄运,受到惩罚。”[4]P13黎族人民正是通过躲避、警示等方式,防止与各种可能给自身带来祸患的事物接触,通过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了减少灾祸的目的。比如:孕妇怀孕期间,夫妻不能吵架、生气,否则会影响胎儿发育;孕妇忌见死人,不然,会招致胎死等,都对孕妇起到了保护的作用。还有对产妇、儿童、性别分工等的禁忌,对防御疾病,保护老弱妇孺等方面,起到了法律和伦理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黎族正是通过种种禁忌,达到了趋吉避凶、自我保护的功能。

第三,民族文化传承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功能。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标志,禁忌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从禁忌文化中往往体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世界观、生产方式等等。黎族传统禁忌文化是自身民族文化的独特部分,体现了自身民族文化的特点,黎族禁忌具有民族性、稳定性、强制性地域性的特征,对维护社会秩序、强化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比如:黎族对祖宗的崇拜就可以达到强化民族意识的作用。“崇拜“祖宗”是黎族社会的精神支柱。他们认为人间的好坏是祖先安排的,每个氏族宗派都有自己的 “祖先鬼”。“祖先鬼”是最大的鬼魂,它支配着人们的生存与祸福。”[6]P101从黎族传统禁忌文化中可以探寻黎族文化的渊源,因为黎族传统禁忌文化是黎族人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产生的,传统禁忌中还保留着社会发展、社会形态、宗教信仰的痕迹,对黎族过去社会具有复原的作用。还有些传统禁忌起到了传递科学知识的作用。比如:禁忌同一血缘内通婚,这种源于远古的禁忌,对于人类的优生繁衍,提高人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后,心理调适和精神支撑功能。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认识和改造客观存在的历史,在认识和改造客观存在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挑战。黎族人民由于生产力与认识能力的低下,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境,难于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客观存在,黎族人民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对种种现象进行猜测,来满足对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欲望和需求,于是就产生了许多的禁忌,禁忌是黎族人民心理调适和精神支撑的方式之一。比如:狩猎是黎族人民维持生计的重要方式,关系到黎族人民的生存问题,狩猎生活经常会受到恶劣环境的威胁,为了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就产生了许多狩猎禁忌。在禁忌文化中,体现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与认知方式,无论这种解释正确与否,丝毫不会影响黎族人民在认识史上的价值,因为这毕竟是黎族人民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思索和对自身生活与存在的一种最合理的解释与说明。正是从一个最为简单的、幼稚的、甚至是荒唐的解释开始,黎族人民走上了征服和把握未知、最终建立起完整的思维和认知体系的光明之路。

[1]万建中.中国民间禁忌风俗[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5.

[2]高泽强.祭祀与避邪:黎族民间信仰文化初探[M].云南民族出版社,2007.

[3]李露露.热带雨林的开拓者[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4]任骋.中国民间禁忌[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吴宝良,马飞.中国民间禁忌与传说[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1.

[6]邢植朝.黎族文化溯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

The Traditional Taboo Cultural Functions of Li Nationality

Fu Baoyu

(Ethnology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Wanzhou,Chongqing 404100)

There’re plenty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taboos in Li nationality,including producing taboo,life convention taboo,wedding and funeral taboo,child bearing taboo,language taboo etc.All those taboos come from the Li people’s long-time production and life practice and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the good relationship of people and the national cohesion.

Li nationality;traditional taboo culture;function

K207

A

1005-1554(2010)03-0037-04

2010-05-06

符宝玉(1987-),女,海南三亚人,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系,研究方向为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黎族民族传统
黎族小伙闯“深海”
我们的民族
《黎族母亲》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