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学术自由”的哲学解读

2010-08-15 00:54计艳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3期
关键词:初级阶段学者哲学

计艳贺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当代大学“学术自由”的哲学解读

计艳贺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大学和学者的神圣使命是促进学术创造和知识的创新,进而服务于人类。在当代,大学里更要重视知识的创新。我认为,知识创新的前提应该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的终极目的应该是为了人的自由,而人的自由的实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所以学术自由的实现也需要一个过程。

大学;人的自由;学术自由;创新;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实现是个历史过程,自由意志与历史必然性的协调也是个历史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每一步进步,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都是人向自由迈进的一步,因为它表明人对必然认识和支配的程度。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无止境的,人们可以借助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达到这样一个社会,在这种制度下 “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对任何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并且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1]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分析人的自由与学术自由,并总结出中西方学术自由的不同,进而针对目前学术存在的负面现象进行分析,以展望学术自由的发展前景。

一、人的自由与学术自由的关系

从以上论述不难发现,人的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类也不可能实现完全的自由,所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的自由也是相对的。既然人的自由是相对的,还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那么当代大学里作为实现人的自由途径之一的学术自由也应该是相对的。因为从二者的范围来看,人的自由应该包含着学术自由,学术的主体肯定也是人。

在当今大学里,学术自由应该是其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其生命力的源泉。“如果说自由是人立足于自然世界而追求理想世界,超越于必然王国而达于自由王国所肩负的使命的话,学术活动就是完成这个使命的诸多努力中最为积极、活跃,因而也是最重要的一种。”[2]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地发现新事物、产生新知识,并纠正原来的错误,人自身的智慧和行动才能由此不断地组合、修正,从而才能逐渐接近自由的终极目标,没有这样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是不可能实现人的终极自由的。人的完全自由不能实现,学术自由肯定也不能实现。目前,网络上、许多个人的博客上、或者一些讨论组,都在批判或者抱怨现在社会不能给学术以完全的自由,认为目前的学术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倡导自由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其实,这些言论忽视了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我们生活的社会只不过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在这一历史阶段,人的自由不可能是绝对的,而是有前提的,因为我们离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还有相当长的距离。

既然学术以人的自由和解放为终极目的,那么学术自由就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客观真理和检验人们各种认识的标准,或者是为了满足学者们和大学研究生的好奇心而存在,它最终将指向人的现实生活,要提供对构建合理的社会生活秩序有价值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就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实现的,正如哲学的使命一样,要以现有的理论为前提,从而不断解除现有理论的弊端对人的束缚,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提出新的问题。所以说,基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学术自由,不可能是无条件的学术自由,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自由可能会引发对社会和人类不利的后果。“从暴力战争到缓慢的但同样具有破坏性的环境恶化,不断地警示着我们:没有限制的学术自由可能会像没有限制的经济上的不干涉主义一样成为灾难。”[3]

社会始终要向前发展,人类最重要实现全面发展与自由肯定需要各种正确性的认识,所以,尽管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思想还未极大的、完全的解放,但是学术自由是非常重要的,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不过我们要认识到其存在的前提和范围,因为放弃学术自由有可能会扼杀大学的未来,也影响到人的未来发展。

二、对中西方学术自由的不同之总结

学术创新取决于学术自由的实现。阅读中国传统文化之类的书籍,从中会发现中国古代关于学术的论断,那就是“学而优则仕”。这表明中国的学术与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是紧密相连的,任何学者要想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某种意义上讲,都要明确“修身”只是手段,“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目的,这也是古代学术的目的。正是因为这种传统和目的,我们的学术自由肯定是有条件的,也就是不能违背国家与民族的利益,以及社会的稳定。

在西方,大学从中世纪开始出现,但是学术自由的确立却始于19世纪的柏林大学。学术自由一经提出,便成为大学奉行的理念,为学者和大学教师所推崇。自由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学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外界不合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而大学中的学者和教师所要追求的也正是这种不受干扰的教学和研究自由。学术自由的传统比较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远离社会的倾向,学术工作更关注自身的兴趣和需要,而不太考虑社会的要求。

从以上比较不难看出,我国的学术传统和西方正好相反,它的学术自由传统相对比较弱,向来重视学术的社会责任,但是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三、当今学术自由存在的负面现象与前景展望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学和部分学术工作出现了许多负面现象,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学术生活的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大学中的许多事务都打上了经济利益的深刻烙印,学术的社会效益受到学者的冷落;二是学术生活中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如投机、剽窃、造假等不正之风和不端行为在学术界屡屡出现。例如,2007年北方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1名主任、1名副教授和2名讲师,几乎全文抄袭他人发表过的论文,并发表在2006年12月1日公开发行的《北方工业大学教改文集》(第三辑)上,由此引来匿名信向校方举报。等等,这些现象屡见不鲜。其实这些现象完全忽略了学术自由的真正目的,那就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冯友兰曾经在抗战胜利以后发表过 《大学与学术独立》一文,指出“中国要强大起来,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之一,就必须抓住机会,确立知识学术独立自主的百年大计,把中国现有的大学办成“大大学”。在世界强国中,每一个强国都有几个“大大学”。大学既是教育机构,又是研究机构;既是知识宝库,又是智囊团;既是学术中心,又代表着一国学术的最高水准。”[4]读过《冯友兰传》也会发现,他一生非常崇尚自由、民主精神,其实也正是为了维护他所倡导的大学的根本精神---学术自由与民主精神。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就不能只注重经济的比较,更要重视发展教育,鼓励学术创新,在符合国家与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倡导学术自由,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才能强国,知识经济时代离不开学术的创造与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在创新中,学术创新有着重要的价值,学术创新的前提也要允许学术自由,这种自由,应该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自由。

“学术自由既是高等教育哲学中有待深入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现代大学发展所面临的实践问题。”[5]随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进程的不断推进,学术自由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内涵和大学发展的重要条件,这已为人们所认识。我们的学术自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但是学者们应该明确,学术自由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也在逐渐向更完善的自由迈进,学术作为人类通过知识获得解放的一种最好的手段,其目标与人的自由本质一致。

自由是人类的理想,学术自由是学者们的理想,但是人的自由的实现需要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各项制度和体制的不断完善来加以保障,所以说学术自由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是有其限度的。学术规范是保障人人享有正当学术自由的准则,我们要实现知识创新,必须正确认识学术自由和人的自由,克服学术腐败现象,促进学术创造良性健康发展。

[1]李伟.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课讲授提纲.第十讲[M].7.

[2]茹宁.人的自由与学术自由[J].教育评论,2007,(1)

[3]王强.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发展的核心[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4]http://w w w.chinanew s.com.cn/cul/new s/2009/12-21/2030169. shtm l,2009.12.23

[5]李子江.“学术自由”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高校决策,2004,4.

G640

A

1005-1554(2010)03-0051-02

2010-06-02

计艳贺(1985-),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宁夏大学政法学院2009级外国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东方哲学。

猜你喜欢
初级阶段学者哲学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菱的哲学
基于语料库的初级阶段泰国学生“把”字句习得考察
学者介绍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对制定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培养方案的启示
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不能立即搞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由来及其历史定位
对外汉语听说一体化教学模式新探——以初级阶段听说教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