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排网上实力的得失分分析

2010-09-08 00:52吴嘉毅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男排强队接发球

吴嘉毅

(漳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国男排网上实力的得失分分析

吴嘉毅

(漳州师范学院体育系,福建漳州 363000)

运用录像统计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从得失分的角度,对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网上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存在的差距,旨在为中国男排取得新的战绩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男排;网上实力;得失分

中国男排在北京奥运会取得了并列第5名的成绩,创造了中国男排在奥运会上的最好历史,但在与世界级强队的交锋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队员个人能力还是整体水平,中国男排仍有待提高。排球比赛得失分是衡量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和比赛发挥程度的标志,而不断创新是保证球队生命力的源动力。因此,从得失分的角度,对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的网上实力进行比较分析,把握世界排球技战术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从而找出差距所在,针对其不足进行科学的训练,继承多年的实践所具有的优良作风和技战术特色,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男排在国际排坛的竞争能力,使整体实力和水平赶上世界强队并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奥运会中国队与保加利亚、委内瑞拉、日本、美国、意大利、巴西的比赛,共计6场比赛。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中国男排比赛的相关资料及比赛技术统计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对中国队与世界各国的六场比赛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对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T检验。

1.2.3 比较分析法 将6场比赛的统计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中国男排与世界强队在各自位置的优劣。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扣球的得分情况

表1 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胜负局的扣球得分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男子排球比赛中,在胜局中一攻得分比例均低于负局,而反攻得分比例高于负局,可见比赛中防反得分比重上升,比赛获胜的机会就增加;防反得分比重下降,比赛失利的可能就增多。对于中国男排来说,虽然比赛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规律,但在反攻得分的具体比例上无论是胜局还是负局均与对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在胜局的比赛中,中国男排防反的进攻能力与世界强队仍存在差距,其防反的主动得分能力有待加强。

2.1.1 接发球进攻的得失分情况 从表2的统计数字看,中国队在接发球进攻的成功率方面与世界强队相差无几,但世界强队比中国队多组织接发球进攻75次,成功次数比中国队多65次,平均每场比赛的接发球进攻就多出中国队10.8分,中国队每6次进攻就有1次失分,而扣过去的球也不一定能保证得分。比赛时中国队的一传和后排防守起球效果不如世界强队,导致中国队在2、4号位强攻和后排进攻时缺乏其他队员的掩护,进攻时过于注重进攻的力量、速度,从而使技术动作变形和对球的控制能力下降,击球时缺少变化和技巧,由此说明发球威力加大后,作为传家宝的一攻对中国男排来说已不再突出,其整体实力还不够雄厚,队中的骨干力量还不够突出,致使一攻的整体实力落后于世界诸强。

表2 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接发球进攻的得失分比较

2.1.2 防守反击进攻的得失分情况 由表3统计的各位置在防反中所完成的进攻次数可以得知,中国男排在各个位置的战术组成相对均衡,在各个位置上的进攻组成上已与世界强队无大的差别;但从各个位置所取得的成功率可以看出,中国队在2、4号位及后排进攻所取得的成功率明显低于世界强队,与世界强队存在着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在3号位副攻队员的进攻意识和力量、速度、扣球手法及个人击球变化都有所提高,于大伟和边洪敏两名副攻手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男排副攻偏软的现象,由此说明中国队各个位置的进攻组成在防反中已与世界强队相差无几,中国队赖以成名与世界强队相抗衡的快变打法又初露锋芒,与世界男排流行的“中间加压,两边拉开”的主流战术组成的差距在缩小,但与世界强队各个位置均衡配合的全方位立体进攻模式的成功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表3 中国队与世界强队防守反击进攻的得失分比较

2.2 拦网的得失分情况

良好的拦网技术和有效配合,能削弱对手强有力的进攻,鼓舞本队队员士气,是直接得分的锐利武器之一,高水平的拦网技术还能为防反的成功奠定基础[4]。因此,拦网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胜负,也直接反映了一支队伍网上争夺能力的强弱。中国男排在拦网高度方面不仅丝毫不逊于世界强队并且还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在拦网技术的力量和体能方面无法与欧美强队抗衡,无法体现高度的优势。中国男排面对世界强队全面、快速、立体、多变的战术时,自身移动拦网的弱点,更是暴露无疑,经常在集体拦网配合中出现漏点、漏线的问题。中国男排因体重较轻导致最大力量不足,而最大力量又影响到其动作速度[5],因此,中国男排在与巴西队的比赛中,经常跟不上对方的节奏,无法取得比赛的主动,从此不难看出中国队与世界强队在力量方面存在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在与巴西男排一役中,巴西男排在短短3局内就有12次拦网直接得分,而中国男排1分未得,在各个位置的拦网均与世界强队存在着十分显著性差异(P< 0.01),说明中国男排在拦网的有效性方面差强人意,其拦网理念滞后,拦网目的不清,移动和起跳技术不符合拦网的总体效益要求,原地起跳和滞空能力差,拦网手型和选择起跳时机还不够成熟,以及对对手进攻过程的观察、判断和分析能力薄弱,盯人拦网和区域拦网的配合不够理想。而且中国男排由于缺乏对对手进攻路线和习惯的研究,不能准确地掌握对方的特点,对各种进攻战术研究也不够透彻,不能准确地掌握其变化规律,因此在比赛时拦网就显得慌乱或无所适从,队员之间的配合也不很默契,有许多球根本没形成集体拦网,使中国队难以组成有效的拦网。

表4 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拦网的得失分比较

3 结 论

(1)中国男排的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队员在身高、体重、力量方面的发展不够协调,与世界强队相比,中国队队员在比赛对抗中缺乏经验和灵活性。

(2)中国队在接发球进攻的成功率方面与世界强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中国队的攻击力明显不足,其实力不够雄厚。在防反的进攻方面,中国男排各个位置的战术组成相对均衡,组成上与世界强队无大的差别,与世界强队均衡配合的全方位立体进攻模式的成功率相比,存在着十分显著性差异,仍需进一步提高。

(3)中国男排在拦网的有效性方面差强人意,面对世界强队全面、快速、立体、多变的战术时,自身移动拦网的弱点更是暴露无疑,在拦网的细节动作和队员之间的配合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1]朱忠锋,赵 瑾.从世界杯看中国男排的现状与发展[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5):69 -70.

[2]孙悦东.中国男排一攻实力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4):521-523.

[3]马 渝.现代排球拦网技术的实战训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6):58-59.

[4]屈东华,吕云龙.中外优秀男排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扣拦高度特征的比较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95-97.

[5]杨劲苍.中国男子排球参加14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得分情况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3):87-91.

[6]周爱东.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 (4):96-98.

Analyzing on Strength over the Net of ChineseM en’s Volleyball Team in the O lympic Games From W inn ing and Losing Points

WU Jia-yi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Zhangzhou NormalUniversity,Zhangzhou 363000,Fujian China)

By applying the methodsof documentary,video statistics and comparison,byway ofwinning and losing points,analysised strength over the net of the ChineseMen’sVolleyball Team in the 2008 Olympic Games,tried to find the gap bettew ChineseMen’s volleyball Team and super female volleyball teams in the world.It aimed at proving referential basis for ChineseMen’sVolleyball to get new results.

ChineseMen’sVolleyball Team;Strength over the net;W inning and losing points

G842

A

1008-2808(2010)02-0101-03

book=4,ebook=49

G842

A

1008-2808(2010)02-0101-03

2009-06-15;

2009-11-30

漳州师范学院科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SS07037)。

吴嘉毅(1976-),男,讲师,学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男排强队接发球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10年后,中国男排重夺亚洲杯冠军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2017中国男排(昆山站)接应二传队员与对手同位置队员进攻效果的分析
2016年奥运会落选赛中国男排接应二传主动得分效果分析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前3名选手接发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