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分析双打技巧

2010-09-08 00:52李彦龙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杀球双打后场

李彦龙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观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分析双打技巧

李彦龙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对中国羽毛球大师赛中羽毛球双打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探讨了羽毛球双打的主要技巧,提出了加快提高羽毛球双打水平的建议。

羽毛球;双打;技巧;分析

2010年9月15~20日,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在中国常州拉开帷幕,此番本土作战中国队派出了几乎全部主力阵容参战,男单方面超级丹5战5胜,横扫波萨那勇夺冠军。女单王琳1:2告负,王适娴一黑到底获冠军。男双方面蔡赟/傅海峰因伤退赛,郭振东/徐晨夺冠。

女双方面一大半都是中国选手,杜婧/于洋2:0成淑/赵芸蕾,勇夺冠军。混双方面谢中博因为身体原因,在第3局退出最后的争夺。这样,中国小将陶嘉明/王晓理获得本届大师赛的混双冠军。在这届中国大师赛中,中国队获得了多项冠军,为祖国争取了荣誉,当取得优势的同时,也同时注意到在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等我国的羽毛球双打水平优势并不明显。为此, 1978年第二次全国羽毛球训练工作会议特别提出了“快、狠、准、活”的技术风格,同时适用于双打,同时根据当时世界双打的打法特点和发展趋势,又提出了“快、狠、平、近、压”的指导思想。其指导思想主要是以快为主,以攻为主[1]。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攀登世界羽毛球技术高峰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就在中国人沉醉于此同时,国际上一些国家不断的对羽毛球的技术、战术进行探索,各种打法层出不穷。因此,近几年来我国的羽毛球双打在国际大赛上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此研究旨在分析探讨羽毛球双打的主要技巧,为训练者有一个更好的目标指向,减少训练的盲目性,为提高我国的羽毛球双打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9月 李宁杯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双打的全部比赛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Internet网络检索了中国期刊网CNKI数据库和万维数据库查阅了有关羽毛球双打的文献资料,并通过资料的分析对该方面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1.2.2 录像观察法 反复播放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双打的比赛录像,对比赛中应用的技术、战术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

1.2.3 专家访谈法 访谈羽毛球届专家和多年从事羽毛球教学和训练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同时又对部分双打专业的运动员进行了访谈,访谈的内容为此文的分析讨论提供了依据。

2 讨论与分析

2.1 发球的变化与第3拍效果

发球是羽毛球运动的一项重要基本技术,对双打的影响远远大于单打项目。高质量的发球会给接发球方造成困难,迫使对方只能做防守性的回击,甚至致使对方接发球失误。质量差的发球,会使对方获得进攻机会,使自己处于被动。所以,发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比赛的主动或被动,是得与失的重要环节。对于发球方来说,高质量的发球有利于控制整场局势的主动,对获得胜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比赛中发球方总是想尽办法变换发球落点、路线、速度,来达到控制对方,迫使对方形成被动局面或失误,而接发球方又总是想尽一切力量来争取主动。

羽毛球双打第三拍在双打技术中是一项重要技术,在战术中有它重要的地位[2]。第3拍是指发球方在发球之后的下一次击球,第3拍的处理和发球是有紧密联系的,发球后第3拍能不能取得主动,不但取决于发球的质量和接第3拍的技术,还取决于运动员对接发球的预判和反应能力。所以,重视对接发球技术的研究,比赛时能尽快发现对手复杂多变的接发球战术的规律,从而有指向地发球,有预见性地接第3拍,就可以早预判、快反应,提高第3拍的质量,第3拍就占得先机,取得主动。

2.2 前封后杀

纵观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双打比赛,主要的得分手段为前场封网和后场杀球(见表1)。

表1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双打决赛杀球封网得分统计

2010年羽毛球大师赛男双决赛时由于蔡斌因伤退赛,郭振东/徐晨不战获得男双冠军;在女双决赛中,杜婧/于洋杀球得分高达52.4%,以总比分42∶30的绝对优势夺冠;混球比赛中则由于谢中博因伤在第3局时退出比赛,使陶嘉明/王晓理以总比分42∶44,2∶1的成绩获胜,该组组合杀球,封网得分分别为5和9分,相对较低,使其比分与对手紧紧相咬,始终比赛中未见明显优势,可见杀球,封网技术在双打比赛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要注重接发球的质量,注重抢攻,预判对方发球路线、速度、落点,迅速做出判断,主动上网杀球,平抽,其次选择推球,尽量使球的路线向下,形成进攻式[3]。另外,网前队员主动为自己同伴做球,迫使对方挑球,后场队员积极大力扣杀,为网前队员创造得分机会,二者互为补充,在对方队员接杀放网、挑高球或企图反击抽球时,前场队员以杀、扑、搓、勾、推控制网前,或拦截吊、点封住前半场得分,使整个进攻连贯而又有节奏变化,使对方防不胜防,从而获得比赛的胜利。做到前封后杀的两个队员要求默契,相互之间熟悉球路,网前队员预判要准确、反应快,脚步移动速度快,单次挥拍速度快,连续挥拍频率快。后场杀球队员力量大,杀球落点控制好,连续杀球的能力强。当对方防守能力较强时,要保持好进攻的连续性。对方连续挑后场高球,回球质量较高时,己方队员杀球体力消耗较大,杀不死时,要选择好时机轮转换位,可以用杀对角的球路来为自己争取时间,让自己和同伴进行位置的互换,也可以通过吊球来进行轮换,后场队员发出指令,前场球员马上开始后退,后场球员杀球后立即随球上网。两个人站位尽量能紧凑点,起到相互补位的状态。

2.3 攻人,攻中路,攻后场

攻人是以人为攻击目标。判断对手水平的高低,集中攻击对方技术水平较差的一名队员,使得对手中较高水平的队员有力发不出,有劲使不上,当较高技术水平的队员过来协助时,又会暴露出空档,可在其仓促接应、立足不稳时偷袭他,从而得分,战胜对手[4]。

攻中路是对方队员左右站位时把球回击在俩人的中间。造成对手两人抢球或同时让球,造成失误或回球质量不高,使对手自身产生矛盾,从而影响对手的心理[5]。同时攻中路,对手回球的角度小,有利于封网。对手前后站位时,特别是遇到对手一名队员网前技术非常好,另一名对手后场技术非常好,在进攻中网前和后场都占不到便宜时,把球下压或轻推在边线半场处。使两名对手都能接到球,但又都不是最好的接球位置,前场队员拦截回球力量小,后场队员接球又不容易发力,同时容易造成后场两角空档,此时可攻击他的后方[6]。

攻后场是控制对方底线,对付后场扣杀能力较差的对手,通过平高球,推后场挑底线把对方一人调动到底线,使其在底线两角移动击球,尤其是攻对手反手身后底线,往往能造成对手反手回球不到位,还击出半场高球或网前高球等,可采用积极封网和杀球得分,如遇对方换位支援时,可攻击网前或击后退者的追身球。

2.4 过渡球的处理

在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和其他大赛中经常看到双方队员使用过渡球,可见羽毛球双打比赛中过渡球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队员必须掌握的一种技术,应加以高度的重视,并进行刻苦的过渡球训练,掌握过渡球的各种技巧[7]。因为在现代的羽毛球运动中,高水平双打运动员的水平相差不多,防守的水平越来越强,很难几拍解决问题,往往出现连续多拍的技术,使队员容易疲劳[8]。所以要学会使用良好的过渡球技术。进攻中过渡球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出球速度、角度、弧线、落点的变化,进行调整,像点杀、回半场球、轻挡等等技术,调动对方,为下一拍的进攻创造更好的机会。但也应注意进攻中过渡球运用不好会给对方造成反攻的机会,使自己陷于被动。防守中通过娴熟的过渡球技术和良好的意识,进行积极的防守,通过接杀、吊接平球的放、勾、推、挑等过渡球技术,处理好过渡球,往往能得到出奇的效果,变被动为主动。瓦解对方的进攻,消耗对方的体力,从而增加对方的失误率。

3 问题与展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和广大人们群众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羽毛球运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体育爱好者,已经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9]。特别是羽毛球双打,相比单打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娱乐性、竞争性、交往性、技巧性。经常打羽毛球不仅可提高人们的体育运动技、战术水平,陶冶人的情操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还能促进交流,增加沟通,与人合作,排解人们工作和生活不良情绪。要打好羽毛球双打,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技、战术、心理、智能和体能,还取决于对手在比赛中的发挥和裁判、观众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羽毛球双打的所有技巧都是建立在运动员的技术基础之上的。因此大力提倡加强羽毛球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不断探索发现羽毛球双打比赛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要勇于实验、勇于创新,努力开创羽毛球双打的新局面。

[1]程勇民.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与制约[J].体育学刊,2005,12 (2):99-101.

[2]仲 达,解祥梅.优秀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第三拍技术的探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20(5):123-125.

[3]何年平.羽毛球男双高水平比赛得分技术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0,28(3):25-26.

[4]高 君.进攻是最好的防守[N].信息日报, 2000-12-10.

[5]程勇民.论羽毛球双打项目的制胜规律及男双竞技能力的核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6,22(1):83-85.

[6]江贵华.刍议羽毛球双打技术发展[J].福建体育科技,2006,25(4):18-19.

[7]刘智英,郑明辉.世界羽毛球男子双打发球技术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0,28(1):112-113.

[8]田俊宁.我国羽毛球男双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初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2,(4):43-45.

[9]罗建英,程勇民.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体育科学,2002,22 (1):60-62.

Analyse of Badm inton Doubles Techn ique

L I Yan-long
(Sport Training Dept.in Harb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Harbin 150008,Heilongjiang China)

Thispaper uses documentary analysis、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studies the badminton doubles techniqu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result,we discusses the primary technique of badminton doubles,and proposed the suggestion of developing badminton doubles technique

Badminton;Doubles;Technique;Analyse

G846

A

1008-2808(2010)02-0104-03

book=4,ebook=10

G846

A

1008-2808(2010)02-0104-03

2009-11-16;

2009-12-04

李彦龙(1979-),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杀球双打后场
中外羽毛球混双运动员不同区域杀球分布及效果研究
关于羽毛球杀球技术动作解析
点燃思维火花,优化解题策略
2017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创造和限制杀球进攻途径的研究
近年内西班牙国家队防守战术分析
我国优秀男子单打运动员谌龙的后场技术分析
我国优秀羽毛球女单选手李雪芮后场技术分析
羽毛球杀球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
羽毛球运动员MARIN后场技术分析
——以里约奥运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