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0-09-25 05:21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0年6期
关键词:工程硕士全日制导师

张 睿 郭 明

[摘要] 本文针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剖析探讨,并认为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应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把握,提出二者之间的责任定位,倡导师生和谐共赢,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突出工程硕士特色,开创研究生培养的新局面。

[关键词]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责任定位对策研究

1 引言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学位单一的状况,自1997年以来工程硕士招生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为社会输送了很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2009年,全日制工程硕士作为一种新的培养模式,逐步完善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体系,是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产物,而尤其引发的问题也一一呈现出来。

不少人包括学生本人对全日制工程硕士存在这样的困惑,这是为了缓解就业而出现的新政策吗?花钱攻读工程硕士合算吗?全日制工程硕士能否收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吗?培养方案与工学硕士的培养有区别吗?全日制工程硕士的论文有怎样的要求呢?种种疑问使学生对自己前途的担忧,也是对新政策的困惑。

全日制工程硕士是一种新生事物,必然会受到多方面的关注,除了加强政策宣传,应从导师和学生两方面来把握,提出两者的责任定位,完善和创新适应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为企业培养除优秀的高层次、实践型人才。

2 导师与研究生责任定位

2.1 导师的责任

导师对于自身责任的不同认识,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意识,从而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导师和研究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就意味着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导师与研究生交往中,要做到理解研究生、关心、尊重和平等对待研究生,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一般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主要取决于导师的态度,作为导师,有责任欣赏、热爱并真诚对待自己的研究生[1]。

(2)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答辩对研究生进行悉心指导

导师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研究生,研究生最终的成果-论文,是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从开始的论文选题到论文写作,倒是都要给予一定的悉心指导,要做到这些,导师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经常阅读自己所从事领域的专业性学术论文,对外尽量多参加学术会议,始终保持在该领域的前沿位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指导能力。

(3)导师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术道德

好导师具备好学风,实事求是是学术规范的核心。导师自己首先要遵从学术道德和规范,以身作则来维护学术的尊严,追求科研诚信,杜绝伪造,抄袭和剽窃。导师也应具有实事求是科学作风,不懈的探索精神,严肃认真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做学问来激励学生。导师自己的行为和标准总是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影响研究生的人生。

2.2 研究生的责任

要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光靠导师的努力是不行的。因此,在研究生的培养中,研究生也应具备相应的能力和责任。

(1)专心做学问,避免急功近利

科学研究是一项相对枯燥乏味、周期较长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毅力,没有足够的付出和投入,想轻易取得成果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生甘于寂寞,不能急功近利,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没有废寝忘食刻苦钻研的精神,是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研究生[2]。

(2)严谨务实的专业态度

做学问,讲求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学风。作为一个研究生,必须无保留地说明前人的研究生成果和观点,在前人研究生基础上,谈自己的独到发现,研究生结论和研究成果。不能将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或者隐瞒不说自己参考的文献,这些都是做人做事基本的常识。研究生撰写论文时,学术欺诈是科学的大敌。因此研究生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无论查资料、写论文、做实验都要保持严谨的学风。

(3)培养科研工作的兴趣

有科研的兴趣,在工作中才能专心学术,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并在工作中体会那种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

(4)有自己的研究计划

做研究,必须要有研究计划,从开始搞研究,就要思考两三年的研究规划。因此,要做深入的研究调查,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研讨,尽量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把握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发现新的问题和方向,再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已有条件和社会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据此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

(5)与导师进行深入的专业交流

研究生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研究工作主要靠自己,导师是第二位的。尽管如此,在学习期间,与导师的交流还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生从交流中向导师学习,学习导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如何深入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的。研究生一定要积极将自己的研究进展和心得体会与导师交流,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方面导师也可以从你的见解和想法中得到启发。

3.对策剖析

为提高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除了从导师和研究生2个反面进行考虑以外,还需要加强政策宣传,强化基础、严把论文关,不断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明确工程硕士的培养思路。

3.1 加强政策宣传,提高认知度

加强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的政策宣传,使学生了解政策,社会认可政策。制定明确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计划,落实科研经费,使学生能安心学习,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做到单位用人放心,必将为全日制工硕的培养产生积极意义。

3.2 以学生为本,注重基础培养

针对工程硕士的特点,可以适当地减少非专业课的课程设置,增加实用性的课程,安排专业内相关的系统讲座,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和宽广的基础知识。

3.3 注重实践

工程硕士的培养应注重实践能力和技能为主,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吸引就业单位与学校进行联合培养,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单位,使学生恩能够够了解环境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操作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习的针对性和科研的产业化。课堂与实践的结合必将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

3.4 严把论文质量关

学位论文作为考核学生的最后一关,其质量要求与工学硕士是一致的。学生进行部分课程学习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的选题,中期考核,答辩前论文要经过盲审、明审,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工作[3]。

3.5 政策保障,创新培养机制

在保障经费投入,合理安排课程,注重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强调培养过程的创新:

1) 完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实行“双导师”制。工程硕士除了

在校导师外,还应根据学生专业特点,选择聘请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学术造诣的企业导师,确保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2)加强学校学院间的在教学科研、对外推广等方面的合作,培养跨专业、跨学科符合事成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4 结束语

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除了导师个人指导能力和研究生本身素质的提高,再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方面,合理安排教学、实践、论文实践,保障全日制工程硕士知识体系全面,创新能力强,论文水平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工程硕士的培养必将会带动整个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变革。

参考文献:

[1] 高鹏,李媛,张伟倩.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调查和实证分析.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4):144-147

[2] 肖英.浅谈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科技信息.2008,(27):118-118

[3] 赵军,唐祖爱.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理工高教研究,2009:95-97

猜你喜欢
工程硕士全日制导师
导师的猫
德国巴符州将增建全日制学校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孙思扬作品
《空间电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导论》教学思考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课程实践优化体系构建
笑笑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