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2010-12-08 03:15孟雪涛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运动体育

张 仲,孟雪涛

(1.大庆石油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006044;2.五常市少儿体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200)

将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研究

张 仲1,孟雪涛2

(1.大庆石油学院应用技术学院,黑龙江大庆 006044;2.五常市少儿体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200)

本文通过对拓展运动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探究拓展运动与现代教育改革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对大学生身体发展及心理健康发面得积极作用。建议使拓展运动与高校体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全面促进学会面协调发展。

拓展运动;高校体育;素质教育

自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来,国家多次强调素质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并且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但是如今看来,素质教育在高校中开展的并不是很好,教学手段和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即以选修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课程,比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等热门课程。虽然这种形式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是诸如田径,体操等这一类传统体育课程相比之下倍受冷落,然而这些课程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中却起到关键作用。为了既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是又不失课程的趣味性,可以把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课程。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1 拓展运动的概述

1.1 拓展运动的起源

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英文为Out ward Bound,原意是一艘小船离开安全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战胜一个个困难。

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在英国诞生的生存训练。那时候反法西斯盟军的商船、战船经常被德军打沉,但打沉之后总有人能逃生回来。经过研究发现,逃生回来的不一定是身强力壮的人,但都是意志力特别坚强、求生欲望特别强的人,这些人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有很多不一样的品质,包括跟团队的配合和协调。

受此启发,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专门设计了针对性的生存训练,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战争结束后,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一些人觉得很多这样的品质在商界尤显重要,所以渐渐地把它融入到企业的培训上,变成一种比较现代的培训方式。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团队训练、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

1.2 拓展运动的内容和分类

拓展运动自1995年传入我国,时间并不长,宣传力度不够,目前该运动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中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全面展开,在群众心中也没有形成共鸣。因此导致我国拓展运动训练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国外的丰富多样,基本照搬照抄缺乏创新。

1.2.1 拓展运动的内容 拓展运动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水上课程包括:漂流,冲浪,潜水,扎筏渡河,深潭游泳,飞瀑速降,游泳,划艇等;野外课程包括:蹦极,远足露营、登山攀岩、沙滩布阵,搭索过涧,悬崖速降,野外定向、伞翼滑翔、户外生存技能等;场地课程是在专门的训练场地上,利用各种训练设施,如高架绳网,信任背摔,沉船逃生,勇渡断桥,高空单杠,飞渡沼泽,悬空排雷,孤岛求生,盲人方阵等,开展各种团队组合课程及攀岩、跳越等心理训练活动。

1.2.2 拓展运动的分类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郭建平教授曾为拓展运动做过详细的分类,除了根据内容划分外,根据拓展运动的功能,分为健身类和教育类;根据拓展运动的目的,分为激发潜能类和培养团队精神类[1]。

2 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必要性分析

2.1 教育改革的必然

拓展运动顺应体育课程改革趋势,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兴趣[2]。

自新中国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绝大多数是竞技性运动项目,例如田径,体操,游泳,球类项目,武术等。虽然最近几年大学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是还是单纯的项目的变更,并没有实现多项目的综合,内容没有创新,学生的兴趣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新一代大学生喜欢追赶时尚,潮流,比如跑酷,街舞,瑜伽等等.然而大学的体育课程满足不了学生的好奇心。枯燥乏味的训练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情趣,继而逃避体育课。这样一直恶性循环下去,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拓展运动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结合众项目的技能,丰富教学内容,不易让人感到枯燥。此外,拓展运动在课堂上设置若干种类的障碍,或者将学生带到远离城市喧嚣的郊区,这样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完全可以达到预期教学任务,甚至可以超出课前的设想。

2.2 素质教育的需要

2.2.1 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从提倡素质教育到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是全世界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3]。教学活动中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让学生主动去克服困难。

拓展运动,可以把各种新颖、奇特的障碍带入课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也可每学期一次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让他们接近自然,了解自然;用所学的技能去克服障碍,征服自然。在感性认识认识中上升到理性认识,使知识得到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组织下,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团结合作,最终以克服困难为目标。最后师生之间再进行交流和总结,完成教学任务。

与传统教学理念相比,拓展运动把老师放在指导的位置,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甚至脱开了操场,场馆的限制和老师的监督,在广阔的大自然去施展自己。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中的独立个体,能够无拘无束地发展每个人的个性。

2.2.2 拓展运动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塑造顽强意志品质 现在的大学生普遍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十分优越,生活中很少遇到挫折。在面临困难的时候缺少承受能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校园内出现自杀,跳楼的事件时有发生。在我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我的精神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80年代后的大学生,虽然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肩不能抗,手不能提,脱离父母的照顾自己就很难适应社会的磨练。缺少生活的磨练,心理承受能力与父辈相比要查上好多。于此同时今天社会压力又要高于建国以来的任何时期。所以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考验。

拓展运动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生活世界,在这里要自己或身边的同龄人共同面对未知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困难会不断磨练他们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这些有是大学课堂上不能给予的。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尝到胜利的喜悦和伙伴的重要性,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这些将会对学生今后的成长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可行性分析

3.1 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拓展运动是一种全新的综合式身心训练方式,它以山川湖泊的屏障(经过简单的人工改造)为场所,通过各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完成对受训者的体能训练,生存训练乃至心理,人格和管理训练[4]。该运动有机地融合了众多体育项目的技能,比如田径中的长跑和跳远,游泳,潜水,跳水,体操等等,把体育课程中竞技性的跑,跳,投,攀爬,跨越基本技能,扩展到了广阔无垠的大自然当中。不仅达到了对人教育训练,还抛弃了课堂中枯燥无味的部分。毫无疑问这是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一次飞跃,是教育理念的重大突破。

虽然学校教育不能经常性的把学生带到户外,但是一些器械、小水池等障碍转移到校园中,尽管上课环境没变,上课内容也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拓展运动除了教学内容之外,其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原理都与体育教学是一样的。也可以说拓展运动的开展是完全建立在体育课程之上,吸取其精华,并融合众多题目项目优点的新型体育课。

3.2 拓展运动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现实依据

拓展运动所需的场地、器材和设施要求不高,成本很低。拓展运动主要采用水上课程、野外课程和场地课程三种。水上课程除了野外河流之外,大学校园的游泳池也可开设此课程;场地课程除了在操场外,公园和广场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些障碍设施和场地的维修费用并不高,每所高校都承担得起。总之,拓展运动提倡回归大自然,在建设拓展运动的场地同时,还可美化校园,给学生提供优雅幽静的绿色校园,给人愉悦的享受。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拓展运动引入高校课程,符合教育学规律,顺应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

(2)拓展运动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适合现代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2 建议

(1)将拓展运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尽可能的增加运动的积极效应。

(2)教师也要端正自己的位置和课程中的作用,教师不再是以教授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一名“引导者”。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3)积极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经验,采用费用少,效果好的训练内容。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创新,既适合本校的训练内容,又体现自己的特色。

(4)拓展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安全因素,使这项运动健康有序地开展。

[1]郭建平.体育拓展运动的内容和分类[J].湘南学院学报,2005,26(5):110-112.

[2]金 鹏.将户外体验式培训引入高校体育选项课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3]冯 亚.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对大学生自我效能和内部动机影响的试验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龙飞,刘 沛,王金昌.浅析拓展运动在高校体育中的开展[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1):105-106;123.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Outward Bound in Un iversity’s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Zhong1,MENG Xue-tao2
(1.Institute of Technology,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006044,Heilongjiang China; 2.Wuchang Chrileren Sports School,Harbin 150200,Heilongjiang China)

The papermainly analyzed the basic elements of outward bound and expatiated the relation between it and modern physical education refor m and discussed the effect and role which had influenced graduating students.Physical education and outward bound should be combined for developing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promoting their harmonious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utward bound;Education refor m;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G807.4

A

1008-2808(2010)02-0072-03

book=4,ebook=7

G807.4

A

1008-2808(2010)02-0072-03

2009-12-22;

2010-01-18

张 仲(1982-),男,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运动体育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