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正、反手击球能力对整体技术水平制约的研究

2010-12-08 03:15张旭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技术水平预判步法

张旭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网球正、反手击球能力对整体技术水平制约的研究

张旭辉

(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黑龙江哈尔滨 150008)

正、反手击球能力是制约网球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需要的技术能力和正、反手击球的能力非常一致。正、反手击球技术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网球运动员正、反手击球技术对整体技术水平的制约予以简要阐述。

网球;正手;反手;能力

网球运动的技术教学在部分高校、俱乐部和个人开办的学习班中,及各类教科书和音像教学制品中,多数以正、反手击球技术为开端,以各小技术,如放小球、挑高球等技术为最后的教学内容,发球、截击球和高压球的教学则安排在中间,这种学习过程已被教学者普遍地采用,也被学员广泛地接受。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发现,这种教学顺序延缓至今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源于网球的起源与发展,当时网球就是一种隔网打球且有来回的运动,后因规则的发展和比赛的需要,逐渐细化了各项技术,包括截击和高压球等技术;其次,正、反手击球的难度最小,能建立起学员的自信心,提高学员对网球学习的兴趣;再次,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掌握对其他技术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但目前各方对此类问题的说法较多,研究较少。明确网球正、反手击球技术对其他技术有哪些影响,将对各网球教学机构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正、反手击球能力概述

1.1 正、反手击球能力的内容

“能力”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注释为:能胜任某一项任务的主观条件。本文中正、反手击球胜任的任务为用正、反手击球技术进行比赛。通过对专家访谈结果的总结和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正、反手击球的能力,即争取这项比赛的胜利正、反手击球所需要的主观条件,主要包括:运动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移动步法及其熟练程度,球感和手感的熟练程度,预判的准确度,对生物力学知识的掌握量,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以及战术的掌握和运用。

1.2 网球技术水平分级的特点

文中网球整体技术水平,以近几年被广泛认可的NTRP(美国网球技术分级体系)为参考。在此标准中,级别从1.0到7.0,从初学者到国际优秀运动员。在这个分级体系中,从5.0的特征描述中,能比较全面地识别出较高技术水平的具体标准。“球员对来球能做出很好的提前判断,在比赛的关键球上经常有出色的表现并能拿下关键分。能够稳定地打出得分球,能救起小球和化解对方的截击球,也能成功地挑高球、放小球、打反弹球和高压球。能根据对手情况变化战术,双打中与同伴配合默契。随着经验的增加,不像4.5级球员那样容易败给自己;与5.5级的选手相比,输球更多是由于心理或体力原因。”“而6.0和7.0分别是能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名次和参加国际大赛并以比赛奖金为收入来源的水平。”在这个特征中,均已涵盖了对正、反手击球能力所需要的所有条件,即运动员有较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水平,正确的移动步法并能达到熟练,良好的球感和手感,预判准确,掌握大量的生物力学知识,技术动作规范,并能够运用战术。

2 网球正、反手击球能力对其他技术影响的分析

在NTRP这个网球技术分级体系中,通过对比分析,很容易发现级别越高,对正、反手击球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同时还发现,这些能力也是其他技术提高的必备条件。

2.1 技术动作与生物力学关系的分析

在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技术动作是第一个开端,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先从模仿开始,从形似到神似。即从动作规范到动作符合生物力学的击球原理。例如在引拍过程中,有的学员把引拍和击球动作分解,两者之间有停顿。即先向后拉拍,停下来等球,再向前拉拍击球。而在此过程中蕴藏着一个生物力学原理:引拍要弯曲和转换拉伸的肌肉,在肌肉拉伸时,贮存着弹性的能量,这一能量在肌肉中只能贮存二秒钟左右,要想发挥肌肉的这一弹性能量,必须在引拍时,尽量早的同时,要保持击球肌肉“要弯曲和转换拉伸的肌肉”。如赛雷娜·威廉姆斯的反手击球动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学员积累的生物力学知识,能在学习其他技术时,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强化动作内部的实用性,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发球技术动作的学习中。

2.2 预判

通过对部分教学机构学员的观察发现,在正、反手击球的教学过程中,学员的预判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看到球弹起来后开始移动引拍;第二阶段,在球落地前开始移动引拍;第三阶段,在球过网前开始移动引拍;第四阶段,在对方击球时开始移动引拍;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通过自己击球的落点和对方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回球的落点,而移动引拍。学员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预判习惯和预判方式,会在学习其他技术时延续。因此在学习正、反手击球时,就要学习正确的预判方法和养成良好的预判习惯,对学习其他技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如在学习放小球和截击技术时,移动前所要进行的预判。

2.3 步法

网球的移动中有前、后交叉步,侧滑步,并步,小碎步,锉步和分腿垫步等几个主要的步法。在正、反手击球时,大致有两种情况,即上步和回位。向前上步击球时会有前交叉步、锉步以及小碎步;回位时会有侧滑步、并步和交叉步。在正、反手的击球过程中,几乎运用到了所有的步法。而这些步法的正确性与熟练程度,将对其他技术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高压球技术中,所采用的后退交叉步。

2.4 球感和手感

正、反手击球技术中,有上旋球、平击球和下旋球;击球的线路有直线、斜线;击球的落点有深球和浅球。在这几种正、反手击球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对手感和球感的提高非常明显。在击旋转球时,要求从一方向向另一方向刷球,刷球时手上还需控制刷球的力量和方向才能打出线路和落点。在对打过程中,也逐渐加深了对各种旋转球落地反弹后效果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对球性判断的能力。通过正、反手击上、下旋球的练习所形成的手感和球感,对其他技术的学习有明显的帮助。如上旋发球技术中,对球从下至上的刷球动作;放小球技术中所要求的细腻手感等。

2.5 心理素质

在正、反手的对打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机会球、过渡球、拉锯球、救球等。这些特殊情况的出现,对学员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的锻炼和发展。球员在正、反手对打过程中,将机会球打出制胜球,会极大地增强学员的自信心;拉锯球中,主动增加击球的拍数,会很好地调节学员的焦虑状态;把难打的球救起来不但可以提高自信,同时还能改善学员注意力的集中;过渡球的运用,会更好地提高自我暗示的能力。这些心理素质的提高,使学员在学习其他技术前,在心理上能获得较强的优势。

2.6 身体素质

在正、反手击球技术的练习过程中,球员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地发展。例如:球员会经常沿底线左右大幅度地长时间快速跑动,其速度和耐力素质的发展尤为明显;在奔跑中伴有急停急转,能够提高球员的灵敏素质;在移动中边跑动边引拍甚至击球,能大幅度地提高学员的协调素质;对抗重球、快球时,能有效地发展其力量素质。正如NTRP中所评述的“5.0与5.5级的选手相比,输球更多是由于心理或体力原因”,这些身体素质的发展,往往就是迈向更高一个技术等级的门槛。

2.7 战术意识

正、反手击球技术的战术很多,如左右调动、打回头球、打深浅结合、打旋转和平击相结合、打快慢结合等等。这些正、反手击球战术是目前底线型选手的主要战术。每一分都应有一个完整的战术计划,这个战术细化到每一拍球,从正、反手的接发球,或发球后的第一个回球,正、反手击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发球上网战术以外)。而对于上网型选手而言,正、反手击球战术也是上网前的基础。

3 结束语

网球正、反手击球能力主要包括运动者预判的准确度,移动步法及其熟练程度,球感和手感的熟练程度,对生物力学知识的掌握量,技术动作的规范程度。较高技术级别对球员所需要的能力和正、反手击球所需要的能力非常一致。正、反手击球能力的高低,对提高整体技术水平有制约作用。在正、反手击球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正、反手击球技术动作的教学外,应针对正、反手击球技术的能力进行练习,在其他能力练习后,再学习需要相应能力的技术,将对此技术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伦斯特伦.网球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2]罗贝尔物·霍希,凯·海涅克.现代网球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3]尼克·波利泰里尼.波利泰里尼网球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4]美国网球协会[Z].National Tennis Rating Program.

The Research on Tennis Forehand and Backhand Capacity Constra i nt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Level

ZHANG Xu-hui
(Sport TrainingDept.of Harbin Institute of P.E.,Harbin 150008,Heilongjiang China)

Tennis forehand and backhand playing capacity is one of i mportant factor.Higher skill levels required and of the forehand and backhand required are consistent.The same time a conclusion that the improving of capacity of forehand and backhand can promote the improvingof other technologies.This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ennis forehand and backhand in the teaching fo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and to promote further in-depth study of such problems.

Tennis;Forehand;Backhand;Capacity

G845

A

1008-2808(2010)02-0109-03

book=4,ebook=46

G845

A

1008-2808(2010)02-0109-03

2010-01-29;

2010-03-20

张旭辉(1980-),女,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技术水平预判步法
全新AI方法 使自动驾驶汽车学会预判
提高机械数控加工技术水平的策略
出生时即可预判发育潜力 基因芯片精准筛选肉牛良种
2021年下半年集装箱海运市场走势预判
大众武术健身之步法问题辨析
对书业的30个预判
六步法创建有效的企业合规管理体系
女子跆拳道49 kg 级优秀运动员比赛步法使用成效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
中国页岩气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