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为我们的环境买单

2010-12-26 19:49蒋高明
民主与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招商引资污染源污染

■蒋高明

谁该为我们的环境买单

■蒋高明

编者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与成就。然而,伴随经济腾飞的是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此状况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因此,贯彻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发展低碳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让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显尤为重要。

似笔者这样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清楚地记着:32年前,当中国还没有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时候,那个时候天蓝、水绿、空气好,小河里的水捧起来就能喝;河道两旁是银色的沙滩;农田里没有呛人的农药、除草剂;池塘里有鱼虾,有荷花,夏天蛙鸣一片;多样化的森林随处可见,农村有很多大树老树甚至古树。当年,中国老百姓完全可以拍着胸脯说:“污染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在招商引资旗号下污染被纵容

中国经济的正式腾飞始于“招商引资”盛行的年代。上世纪70年代末,国内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开始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这些资金在哪里呢?在资本家手里,于是就建立各种经济开发区吸引这些资金来中国投资建厂。“招商引资”随着经济区发展而发展,同时也推动着经济区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认为具备一定的土地资源、优惠政策以及廉价劳动力,就可以吸引投资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投资者投资的交换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土地资源、优惠政策、廉价的劳动力上,还要其投资力,还有投资欲望系数。但无论哪一条,都没有将环境考虑在内。

1984年5月,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开放,在这些城市建立了各类经济开发区以吸引外资。沿海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引起了很大的示范效应,这一效应被各地政府官员发现,随后中国各级政府成立了大量的开发区并开始“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是利用人家的品牌、资金、技术、销售网络,利用本土的资源、人力、电力,实现“共同繁荣”。在招商引资“超国民”待遇下,外资可以不顾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即使出现了污染,环保部门在“上面”关照下,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这样的待遇在外资所在国是永远不会有的。有了这样的优惠,二三十年下来,几乎全球所有的著名企业均在中国投资建厂。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学家自豪地称中国为世界“加工厂”。

然而,人家在你的国家生产产品,又控制着市场与定价权,且不负担环境污染代价,自然是人家赚了钱,将污染留给了你。各地政府对招来的商引来的资,像对自己的宠儿似的,一切政策都向其倾斜,人家索性连生产原料也在中国搞,于是乎,中国钢铁厂、水泥厂、化工厂、农药厂、化肥厂、造纸厂等高污染企业遍地开花,每年世界上几乎50%的资源在中国被消耗掉了。在毛泽东时代,我们想在钢铁产量上超英赶美,结果损失惨重,现在不用赶我们也是世界绝对第一了,因为人家嫌污染不搞这些原料生产了。招商引资,引进了资本,也引进了环境污染,这就是中国“带血的GDP”的开始。

1900年是庚子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屈辱的一年。为掠夺中国财富,资本主义国家以军事行动入侵中国,当时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今奥地利和匈牙利)组成八国联合军队侵略中国,最终,联军占领首都北京,清政府逃往西安。谈和后,清朝付出白银4.5亿两作为战争赔款。他们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大门,而今,进军中国经济主战场的还是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前苏联除外),那个时候他们靠洋枪洋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今天我们是以“招商引资”的“超国民”待遇,张开双臂,欢迎人家,人家照样将“白银”赚走,却将一个污染的环境永久地留给了中国。

必须反思廉价“中国制造”问题

因为我们没有品牌,没有定价权,没有市场,仅赚了产业链最末端的这点小钱,而最末端的环节恰恰是高污染的环节。20年前,我在英国就感觉到来自中国的东西太便宜了,便宜到你不能相信。50只国际信封只卖人家的5毛钱,合1分钱一个。因为便宜,国外超市的货架上几乎都是中国货,服装、大小文具、儿童玩具、宠物用品、鞋帽、小家电,等等,几乎都是中国人生产的。买卷笔刀,应该按“只”计,或按“打”计的,可在国外市场,对中国的卷笔刀是按公斤计的,我们卖到国外的卷笔刀居然便宜到“论斤要”的地步!卷笔刀很轻,1公斤得装一口袋呀!

便宜的不光是卷笔刀。中国企业向某些国家出口服装时,是按“包”计的;外国海关对中国商品征税时;则按“车厢”计;企业向非洲出口生活日用品时,则按“集装箱”计。想想看,我们真是够“大方”的。一时间,来自“世界加工厂”的商品,遍及地球每一个角落,“MadeinChina”成了便宜货的代名词。外国人说中国商品物美价廉,这个价廉是没有将环境的价值计算在内的。我们赚的是廉价农民工的血汗钱和优美的生态环境钱。

中国是世界电视机第一出口大国,然而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原材料价格却有增无减。中国电视机厂是靠什么来维持生产的?企业老总的回答很简单,除了科技进步,主要是一线工人的平均工资下降了。听了这话,谁还能高兴得起来。中国经济以每年两位数左右的速度增长,一线工人的工资却在下降。应当说,中国经济的神话是中国的农民工创造的,是以牺牲中国环境为代价的。

招商引资,起先是在沿海搞,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后来,连污染项目也引进来了;沿海提高了环保台阶后,就向中国的内地和北方草原纵深发展;以前招商引资是国家、省的行为,现在是市、县、乡镇的任务。全国几十万个乡镇的一二把手的头号任务就是招商引资,至于是否引来了污染,没有人管。领导有硬任务,完不成招商引资指标是要摘乌纱帽的。

以“八国联军”为主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有如此多的优惠政策,地方企业更是“待遇从优,环保从宽”,不少都有“超省民待遇”、“超市民待遇”和“超县民待遇”金牌,由此留下的种种环境隐患可想而知。一些地方招商心切,对投资商简直到了有求必应的地步,乃至形成了“相让资源、承受污染、拱送税费”的非理性发展格局。环境遭到破坏,当地人民群众也直接受害,而且危害的时间可以延续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但没有人理会这些。

出力不讨好的世界“加工厂”

2009年,中国农民工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在这之前,中国只有邓小平曾破天荒上过两次,而美国总统不一定能上该刊物的封面,可见中国农民工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和关注度之高。中国人在短期内创造巨大的财富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生态环境、农民工的生命健康以及整个社会道德。然而,非常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是,中国人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美元有些永久成了废纸。“招商引资“、“出口换汇”风光不在。

大量生产并出口廉价工业品的直接后果,是中国进口资源和能源大幅度增加。对国外资源和能源的严重依赖,使一些资源出口国在价格上不断要挟我们,铁矿石就是其中一例。一些国家一方面享受着向中国出口或从中国进口带来的巨大好处,另一方面又在说风凉话,炒作“中国威胁论”,说中国扰乱了别国的市场,抢走了别国的就业,掠夺了别国的资源,制造了大量的温室效应。以低价方式获取市场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大量生活日用品和工业品难以保持稳定的质量。一些企业为了保持低价,不得不在质量上“下功夫”。于是,在世界的许多地方,中国商品成了穷国和穷人消费的对象,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这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企业形象,也给有能力打进中高档消费市场的中国企业制造了重重障碍。

中国成了世界的加工厂,当国际上一些人在责怪中国能源消耗大幅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时,有谁会说句公道话——中国消耗的许多能源、排放的许多污染都是在为别的国家服务,并非真的都是为了中国人自己。中国在为全世界做出牺牲,却还要背上一个骂名。我们得到了许多,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靠招商引资建立的“世界加工厂”带来的环境污染,将使我们无颜面对子孙后代。

沉痛的环境污染数据

那么,中国环境污染到什么程度了呢?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一组数据:

2007年,我国查明的各类源头废水排放总量2092.8亿吨,废气排放总量637203.7亿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3028.9万吨,氨氮172.9万吨,石油类78.2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下同)0.09万吨,总磷42.3万吨,总氮472.9万吨;二氧化硫2320万吨,烟尘1166.6万吨,氮氧化物1797.7万吨。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河北省工业污染源数量居前5位,分别占全国工业源总数的19.9%、17.1%、11.8%、6.1%和5.1%。在产生严重工业污染的行业中,全国有非金属矿物制品18.4家、通用设备制造污染源14万家、金属制品12.3万家、纺织业10.7万家、塑料制品业8.8万家、农副食品加工业8.3万家、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8.2万家。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化学需氧量3145.35万吨,氨氮201.67万吨,石油类54.15万吨,挥发酚12.38万吨,重金属2.4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8.5亿吨,综合利用量18亿吨(其中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2124.44万吨),处置量4.41亿吨(其中处置往年贮存量1964万吨),2007年贮存量15.99亿吨(其中符合环保要求贮存量12.11亿吨),倾倒丢弃量4914.87万吨。

农业源中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流失)量:化学需氧量1324.09万吨,总氮270.46万吨,总磷28.47万吨,铜2452.09吨,锌4862.58吨。种植业总氮流失量159.78万吨,其中:地表径流流失量32.01万吨,地下淋溶流失量20.74万吨,基础流失量107万吨;总磷流失量10.87万吨。种植业地膜残留量12.1万吨。

上述数据节录自2010年2月6日新版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这个报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联合公布,可谓数据之权威。然而,从这些枯燥的数据中,我们依然不能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庐山真面目”。因为,毕竟统计数据有不全的地方,甚至一些数据,还会有失真的地方。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7年12月31日,时期为2007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内容包括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主要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数量、污染治理情况等。从上述普查的部分结果我们隐约地读出:从工厂烟筒、排污口、矿山、城市消费场所、养殖场、果园乃至农田排出来的各类污染物,已经使得当年我们的“碧水蓝天”成为奢望了。

“经济发展了,环境污染了,道德下降了”。这就是我们强调招商引资,片面强调GDP付出的惨重代价。

那么,谁该来为我们的环境买单?!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猜你喜欢
招商引资污染源污染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招商引资新思路:精、专、优
都什么年代了还招商引资
从招商引资、选资到引才
刍议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问题及对策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