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中的执着和学术积累

2010-12-26 19:49王德华
民主与科学 2010年5期
关键词:科学研究研究者种群

■王德华

科学研究中的执着和学术积累

■王德华

科学研究的本质是创新和探索未知,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更是如此。影响和决定一个研究者(或研究团队)的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成就和突破性发现的因素很多,如所属的学科和领域、所选择的科学问题、特殊的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研究者(团队)的科研素养和智慧等等,除了这些影响因素之外,科研信念或精神也很重要,执着、坚持和学术积累就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科学的执着和坚持是学术积累的保证,丰厚的学术积累会促进和激发研究者对自己科学问题的执着和坚持。执着和坚持是一个研究者获得成功的很重要的科学素质,学术积累是科学突破的前提,更是学科发展的基石。很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在这些方面都表现得很突出。

竹韵起床的时候看了一眼床头柜上的石英钟,刚好七点整。又回头瞥了一眼躺在身边的瘫痪丈夫龙斌,猫着腰轻手轻脚出了房。洗漱完毕,又特地打扮了自己一番,换上了那套她最为得意一直舍不得穿的春秋裙,这套裙子还是年初弟媳送给她的三十岁生日礼物。竹韵的容貌和身材本来就不错,浅施脂粉恰到好处地掩饰住脸上的忧郁和憔悴,有几分忧郁气质,又显出风姿绰约了。过了好一会她洗手进厨房,拿了两个铁碗出门,到外面打早点。

2010年3月11日,国际著名动物种群生态学家CharlesKrebs教授作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秉志论坛” 荣誉教授来动物研究所做学术报告,报告了他们在加拿大育空地区对雪兔种群数量变动和调节规律的一项长达35年的研究。生活于北极地区的雪兔,其种群数量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为了找出调控和影响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因素,他们从食物、天敌、社群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长达35年的追踪观察和操纵实验处理,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通过排除捕食者、施加化肥以增加营养、补充食物等实验,他们发现了食物与捕食的交互作用是影响雪兔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等重要结论。2010年8月9日,以色列理工大学的Zeev Arad博士来我所在的研究组进行学术交流,介绍了他近20多年来关于蜗牛对不同环境适应机理的研究。20多年来,他们课题组对分布在以色列不同地区的多个蜗牛种类,从动物适应环境的形态、行为和生理学特征,以及近几年的分子生物学适应特征等方面,系统观测了不同蜗牛种类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方式,获得了很有启发性的科学结论。

执着于一个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追求最终答案,这才是科学研究的本质。这些年来,研究者们会有很多阶段性结果总结成论文发表在专业学术期刊上,但学者们的这种执着和坚持一定不是为了发表几篇学术论文。为了论文而论文的研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正是功利和浮躁的表现。

我国早些年的野外生物学研究中,也有许多坚持多年积累的好成果,如关于新疆的小家鼠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关于华北平原农田大仓鼠的种群数量变动规律,关于内蒙古草原布氏田鼠和长爪沙鼠等数量的变动规律,等等,这些研究的数据积累都超过10年或20年,是通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对事业的坚持获得的。尽管野外工作需要多年的研究方可获得有价值的结果和结论,但由于受到当今形势的影响,国内连续多年的野外观察研究和学术论文正在逐渐减少。翻阅国际上的一些著名期刊,如有生态学领域《自然》(Nature)之称的美国生态学会主办的期刊《生态学》(Ecology),许多研究的数据积累是非常充实的,关于啮齿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动等方面的文章,数据积累都是长达数十年。基于这样翔实的数据,获得的科学结论或推论自然就可信度高一些。关于野外生态长期定点研究,早就受到学者们的重视。我国科学家于1976年设立在青海高原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和1979年设立在“内蒙古草原的中国科学院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由于连续几十年的数据积累,取得了许多有重要科学价值的成果,近些年也发表了一些高质量和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集中于实验室研究的微观生物学(如细胞学、神经生物学等),其发展途径也是一样的,只有那些具有丰厚学术积累的研究团队,执着于某一个科学问题的研究团队,才能有更多新的突破和发现的机会。

由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是利用训练过程提取因果关系,然后将它存储到一个神经网络模型的连接强度上。网络的自组织与学习能力消除了提取因果关系的必要性。

课程实施是将基于职业标准制定的课程标准运用于课程教学实践,取得预期教育效果的过程。针对职业、课程和学生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是高职课程实施的最佳形式。“理实一体化”也称作“教学做一体化”,它是通过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项目,模拟工作情境,师生合作,边做、边教、边学,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人才。

国内外学界的经验和事实说明,只有专注于痴迷的科学问题,执着地探索,坚持不懈,才能做得出真正的科学发现和经得住考验的研究结果。那些短平快、昙花一现的带有明显功利化的“被逼”和“催熟”的所谓科研成果和论文,是很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执着于一个科学问题不容易,坚持一个学科领域也很艰难。研究者个人的兴趣、学科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经费等等因素,时常会烦恼着研究者。有些学者说,要想保持科研激情和有好的突破,过8~10年更换一下研究方向或领域(课题)是必要的,也有的学者一生就坚持几个或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不管是坚持一个方向,还是适时调整或更换研究方向,没有丰厚的学术积累,很难有大的成果和新的突破,投机取巧是很难获得学术成就的。但也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我们也会发现有些“机会主义者”有时候会很容易成为某个领域科学突破的明星,时不时也会有些重要的科学发现,这些学者大多具有敏锐的学术嗅觉和灵活多变的科研素质,能根据自己的学术嗅觉和科学视野,适时调整课题方向,对某些学者的成功也是很重要的。具有敏锐科学嗅觉和科学视野的学者,这种能力也是在丰厚学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但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只要执着和坚持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向,有了丰厚结实的学术积累后,自然会有新的大的成就出现。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毫无目标地不断更换研究方向,不断追求时尚研究,什么领域方向都是蜻蜓点水,求易避难,那么随着时间的延续,终将会被学术界淘汰出局,即使能够维持也过得很艰难。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是,由于功利化和浮躁环境的影响,执着于一个领域,坚持不懈地收集科学数据,默默无闻地认真实验,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个又一个的实验,这样的学者和研究团队已经不多见。按照这样的思路和理念培养研究生或培训年轻学者的团队,也不是很多了。由于急功近利、机械简单的考评机制,由于眼前各种利益的诱惑,使得学界在渐渐丧失科研伦理和科学精神,逐渐远离科学研究的本质和精髓。这样下去,我国的一些传统学科和边缘学科,还有那些需要连续长期积累的学科领域,将会有人才断层的危险,有学科优势消失或绝灭的危险。从我所在的研究所这些年的科研体制改革和学科方向凝练的实践中可以发现,生存下来的那些学科方向和领域,主要得利于人才的延续和科学的积累。有了丰厚的科学积累,有了延续学科领域的人才,就保证了科学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那些不注重科学积累和不注重人才培养的方向领域,自然就在改革的大潮中逐渐消失了。

丰厚的学术积累是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基础,是科学研究创新的基石,是学者个人学术发展和学术成功的根本。这样学术才能延续,才能继承和发展。在当今局势下,学界应该大力提倡和鼓励踏踏实实的研究,重视学术积累和学科发展,鼓励为了科学问题而进行的科学研究,摒弃以论文为目标的浮躁功利风气。只有这样,我国的原创性科研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和提高。我们亟需这样的研究态度,更亟需这样的研究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猜你喜欢
科学研究研究者种群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欢迎订阅《纺织科学研究》
纺织科学研究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童第周: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奠基者
“最大持续产量”原理分析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由种群增长率反向分析种群数量的变化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Content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Skills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