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及其成因

2011-02-09 05:10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词形普通话词语

胡 娟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及其成因

胡 娟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本文对香港社区词研究的现况进行了梳理,以《香港社区词词典》为考察对象,探讨了香港社区词的来源及类型问题,还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两个方面探讨了两地词语的差异和特征。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间的差异是香港词汇系统长期发展的结果,其差异具有多层面性,既受香港词汇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社会、习俗、政治制度等语言外部因素的制约。

香港社区词;同形异义;异形同义;词汇差异比较

1.香港社区词研究概况

“社区词”是田小琳教授1993年在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她在《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一文中提到:“有必要对香港社会流通的和社会背景关系密切的词语命名,提出‘社区词’这一新名称、新概念,并将它与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并列,成为一般通用词的构成成分。”[1]此后她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如《社区词》(1996)、《香港词汇研究初探》(1997)、《社区词与中文词汇规范之研究》(2002)等,她反复阐述和论证有关社区词的观点,并在香港社区词的搜集和归纳整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社区词”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语言学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参与讨论和响应的文章有:陈章太《二十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学》(1998)、于根元《20世纪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1998)、周梅《也来谈谈“社区词”》(2002)、周一农《词汇的文化蕴涵》(2005)等等,而邵敬敏教授主编的《教好学好普通话资料集》(1998)和《现代汉语通论》(2001)则将“社区词”这一概念吸收进入教材之中。

后来,田小琳在《香港社区词研究》(2004)一文中进一步完善了“社区词”的定义:“社区词是社会区域词的简缩,它和文言词、方言词、外来词一起,构成现代汉语词汇一般词语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文中还提出了香港社区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香港社区词,表示的多是只有在香港才会存在的事物或概念。”“而广义的香港社区词,指的是容易为中国内地和其他社区吸收的社区词。”[2]文中详细探讨了香港社区词的社会来源、构词特点以及在报刋的出现频率等问题。而田小琳编著的《香港社区词词典》(商务印书馆,2009)的出版发行,则是社区词理论探讨与材料整理分析的集成性研究成果。正如詹伯慧(2005)所说:“从词汇结构的大框架出发,对汉语词汇进行分析归纳,深入探讨汉语词汇结构体系中的有关问题,无疑是推动汉语词汇研究向前发展的重要一环。田小琳编纂的《香港社区词词典》,正是研究汉语词汇结构体系的一项重要成果。”[3]可以说,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语言现象的分析归纳,香港社区词的研究都渐趋成熟。

先辈前贤的研究为精细化地描写和阐释香港社区词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拟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基于《香港社区词词典》,以现代范畴理论为依据来探讨香港社区词的类型问题,并从差异比较出发进一步探讨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度、差异特征,以及两地词语差异成因等问题,希望借此能更充分地认识社区词的内涵和外延,更清楚地认识社区词和通用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

2.香港社区词的构成状况

《香港社区词词典》共收词2,412条,有明显来源标记的,如有方言语素的:“阿二靓汤、藏喉图则、撑台脚、出猫、邨巴、打吡赛、出位、出街、抽水、出钟、出粮、搭台、打包、打簿、打咭、打小人、大饼、大押、大纸、淡友、丁屋、钉牌、顶手、兜客、发烧友、放蛇、媾女、媾仔、黄脚鸡、基佬、基婆、基民、鸡窦、夹屋、搅珠、捞女、靓仔、靓女、寮屋、碌咭、孖宝、摩啰差、食水、食肆、执笠、找数、撞衫、左轪车、阻街 、泥鯭的士、人渣、陀地费、陀枪师组、无厘头、无情鸡、走鬼、走堂”等等。

有黑社会行业语素的如:“吹鸡、班马、扎职、草鞋、大押、福义兴、开片、晒马、水房、和安乐、踢马、新义安”等等。

还有一些字母语素的:“AV男优、AV女优、阿Sir、Ball场、E 通道、GST、H 股、ICAC、K 压、K 仔、孖 T、0 记、OK 便利店、14K、TVB、T恤、位置 Q”等等以及外来音译语素的:“安士、比基尼、波士、布菲、的士、的士高、多士、菲林、甫士、忌廉、卡通、孖展、派对、沙律、沙展、士多、草苺、梳化、贴士、威萨咭、芝士、马交、曲奇、柯打、免治”等等。

词典中更多的是没有明显来源标记的如:“案底、按金、暗盘、白表、白粉、白话、百家乐、百万行、斑马线、板间房、半山区、宝物党、保安员”等等。

《香港社区词词典》虽然收了一些外来词、方言词、黑社会行业词,但只占整体的7%不到,这一部分词绝大多数反映的是香港地域、方言、文化习俗等特性,通常只是在香港单一地区流通使用,它们很难进入到普通话通用词汇,更不用说被《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吸收了。

接下来,在第3节我们对两地词语进行差异比较,看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其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又具有怎样的差异特征呢?

3.香港社区词的原型特征及与普通话词语的差异比较

我们来看看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为了方便进行差异比较研究,我们选取了《香港社区词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为考察对象。

3.1两地词汇的差异度

我们以现代范畴理论为依据,并且以两地词汇差异度为切入点来探讨香港社区词的分类问题,建立社区词的分类模式,提出分类的具体操作程序。

原型理论是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L.Wittgenstein)在1953年以“游戏(game)”这一范畴为例提出的概念。至1975年,心理学家Rosch结合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原型理论。“原型”(prototype)又称为典型、样例、核心等等,是事物的典型意象。有学者将原型理论归纳为以下几个基本假设:“原型范畴内成员的原型属性特征具有不平衡性,范畴内成员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原型范畴表现出家族相似性结构,即结构中的不同成员以辐射的形式束集在一个或几个显性成员周围;原型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原型范畴不能通过一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来界定。”(刘正光,2006)[4]

张维鼎(2007)也指出“认知范畴包容一些范畴典型性程度不等的成员,形成由原型、典型、次典型、再次典型,直至逐渐边缘化的成员系统(由好成员和坏成员构成的系统)。”[5]杨晓虹(2008)进一步提出“范畴的所有属性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范畴的成员不需要具备所有的属性,但必须至少拥有本质属性。拥有本质特征越多,则成员的典型性越高,拥有全部属性的就是范畴的原型,由本质属性的集合组成范畴的核心即稳定部分。范畴成员随着非本质属性的增加或减少而移动。”[6]文中同时指出,边界的移动只存在于非本质属性的增加或减少,而由本质属性构成的中心区域则保持不变。

在我们看来,香港社区词也是原型范畴,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因此,我们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对香港社区词进行重新分析。我们假设香港社区词为一个原型范畴集合,以“f[A、B、C、D]”来表示,那么其中能充分、完全凸现香港社区词特征属性的词,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征凸显了香港社区词的独特属性使其与普通话通用词区分开来,我们设定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汇之间的差异度为3等级,我们将形异、义异的差异度设为3级,也就是将这些香港社区词视为集合圆内的核心部分;而将形同、义异的差异度设为2级;形异、义同的差异度设为1级;形同、义同的差异度设为零级,也就是绝对相同。因此,我们把形、义完全不同的差异度为3级的香港社区词定义为典型香港社区词,以f[A(a1a2…an)]来表示,其A为词形,而(a1a2…an)为词形A的义项,由于差异度为3级,所以在普通话词汇中没有对应的形式。我们把形同、义异差异度为2级的定义为次典型香港社区词,以f[B(b1b2…bn)]来表示,其 B 为词形,而(b1b2…bn)为词形 B 的义项数,其对应形式为 f[B′(b′1b′2…b′n)];我们把形异、义同差异度为1级的定义为再次典型,以f[C(c1c2…cn)]来表示,其C为词形,而(c1c2…cn)为词形C的义项数,其对应形式 f[C′(c′1c′2…c′n)];最后,形同、义同差异度为零级,也就是绝对相同的定义为非典型香港社区词,以f[D(d1d2…dn)]来表示,其 D 为词形,而(d1d2…dn)为词形 D 的义项数,其对应形式为 f[D′(d′1d′2…d′n)]

下面我们进行实例分析:

例 1.f[皇室训令](f[A(a1a2…an)])

词形A:“皇室训令”,在普通话中完全找不到相同词形的词,词形完全不同;而词义((a1a2…an):“1843年4月6日英皇颁发给第一任港督砵甸乍关于港督工作的指示。”在普通话通用词汇中同样是找不到相同词义的词,那么,我们将差异度为3级的“皇室训令”定义为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2.f[长俸]f[A(a1a2…an)]

词形A:“长俸”,在普通话中完全找不到相同词形的词,词形完全不同;而词义((a1a2…an):“香港公务员退休金,退休时一次性发放。”在普通话通用词汇中同样是找不到相同词义的词,那么,我们将差异度为3级的“长俸”定义为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3.f[班房] f[B(b1b2…bn)] - f[班房]:f[B′(b′1b′2…b′n)]

香港社区词词形B:“班房”与 普通话通用词形B′:班房,两者形音皆相同。但是香港社区词f[B(b1b2…bn)],其词义只有一个义项b1:指教室。

普通话通用词形B′:“班房”则有两个义项,b′1:旧时衙门里衙役堂班的地方。也指行衙役。b′2:监狱或拘留所的俗称。两者词义完全不同。差异度为2级,因此,我们定义“班房”为次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4.f[暗室] f[B(b1b2…bn)] - f[暗室]:f[B′(b′1b′2…b′n)]

香港社区词词形B:“暗室”与 普通话通用词形B′:暗室,两者词形相同。但是香港社区词f[B(b1b2…bn)],其词义只有一个义项b1:指情妇,外室。

普通话通用词形B′:“暗室”则有两个义项b′1:有遮光设备的房间。

b′2:指幽暗隐蔽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两者词义完全不同。差异度为2级,因此,我们定义“暗室”为次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5.f[马交]f[C(c1c2…cn)] - 澳门 f[C′(c′1c′2…c′n)]

分析:香港社区词形C:“马交”与普通话通用词形C′:“澳门”其词形完全不相同,其词义c1“马交”是英文Macau的音译,而c′1普通话则义译成“澳门”,两者意义完全相同,差异度为1级,我们定义“马交”为再次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6.f[免治] f[C(c1c2…cn)] - 绞碎 f[C′(c′1c′2…c′n)]

分析:香港社区词形C:“免治”与普通话通用词形C′:“绞碎”其词形完全不相同,其词义c1“免治”是英文mince的音译,而c′1普通话则义译成“绞碎”,两者意义完全相同,差异度为1级,我们定义“免治”为再次典型香港社区词。

例 7.f[买单]f[D(d1d2…dn)] - 买单 f[D′(d′1d′2…d′n)]

分析:香港社区词词形D:“买单”,与普通话通用词形D′“买单”,两者词形完全相同,其义 d1、d′1亦完全相同,意为“结账,付账”。“买单”原本是粤方言,也写作“埋单”,本只在香港地区使用,后在内地流行通用,被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因此,我们把“买单”定义为非典型香港社区词,亦是两地共享的词。

例 8.f[按揭]f[D(d1d2…dn)] - 按揭 f[D′(d′1d′2…d′n)]

分析:香港社区词词形D:“按揭”,与普通话通用词形D′“按揭”,两者词形完全相同,其义 d1、d′1亦完全相同,意为“按金,押金”。“按揭”原本只在香港地区使用,后在内地流通使用,被现《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入词典中。因此,我们把“按揭”定义为非典型香港社区词,亦是两地共享的词。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发现典型香港社区词只能在香港单一地区使用,最起码开始的时候是这样,这些词由于受到其自身内部语言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而形成了其独有的特性,也正是由于这一特征凸显了香港社区词的独特属性,因此,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度最大为3级。又由于词汇是变化发展最快的,同时又是一个开放的集合,因此,随着差异度从3级的不断递减,差异度为2级的次典型香港社区词,差异度为1级的再次典型香港社区词,都有可能进入相邻的普通话通用词汇范畴。而差异度为零级的非典型香港社区词,则已经进入到普通话词汇中,在两地或多个地区共同使用。如:“安乐死、安全套、按揭、按金、暗盘、吧、吧女、白领、包装、斑马线、煲电话粥、保养期、报警、报料、曝光、拍檔、拍拖、开镜……”等等。

以上我们探讨了两地词汇的差异度,以及香港社区词的分类问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地词汇的差异特征。

3.2两地词汇的差异特征

本节从同形异义、异形同义两个方面来探讨两地词汇的差异特征。

3.2.1 同形异义

在香港社区词和普通话词汇中存在着一些词形相同,但词的意义,即词所指称的事物完全不同或词义义位有增加或引伸等不同情况的词,我们称其为同形异义词。当我们对这些词进行词典释义的比较和分析时,其各自的特征和差异性就清楚地显示出来了。文中对比分析时所征引的词条,排在前面的词目出自《香港社区词词典》,以 “[]”标示﹔排在后面的词目出自《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标示。经过比较,发现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词形相同,而词义完全不同

例 9.抽水

[抽水]❶抽头。赌场庄家从嬴者嬴得的钱中抽取一定百分比。❷男性有意用手触碰女性身体的动作。

分析:两词的词形相同,但两词词意完全不同,在香港由于麻将馆的生意是合法的,因此,抽水一词,指赌场庄家抽取的金钱。而内地则只是指用水泵吸水。

例 10.白话

[白话]广东话、粤语的俗称。

【白话2】名 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它是唐宋以来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起初只用于通俗文学作品,到五四运动以后才在社会上普遍应用。~文∣~社说。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白话2”指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形式。而“白话”一词在香港是广东话、粤语的俗称,与“白话2”在词义上完全不同,两词的词形相同,但两词词意完全不同。

例 11.爆肚

[爆肚]指演员演出时,不按剧本,而是临场发挥,即兴自撰台词。

分析:两词词形相同,词义完全不同。在香港“爆肚”指演员演出时,不按剧本,而是临场发挥,即与自撰台词。而后者则是指食品。

(2)词形相同,而一方词义义位增加

例 12.别墅

[别墅]❶政府或私人拥有,供度假休息的园林住宅,一般建在城市郊外风景美丽的地方。❷指供从娱乐场所带女外出者或非婚男女幽会租用的酒店。

分析:两词词形相同,本义也相同。但“别墅”一词在香港还指男女幽会租用的酒店。是词义义位增加的现象。

例 13.草鞋

[草鞋]黑社会用语。黑社会组织中一个职位的俗称。职责是负责通讯联络。

分析:两词词形相同,两词的历史来源也相同,但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生变化,“草鞋”一词在香港地区还指黑社会中的专名指称意,是词义义位增加的现象。

(3)词形相同,而词义引伸不同

例 14.霸王

[霸王]原指极端霸道的人。引伸为享用某种服务后应付款而不付款的行为。

分析:两词词形相同,两词的历史来源也相同。在香港地区霸王一词引伸为享用某种服务后应付款而不付款的行为。并且构词能力很强,以“霸王”为语素构词的有:“吃霸王餐”—指到饭馆、酒楼吃饭不付钱;“坐霸王车”—指乘公共汽车不付钱。

例 15.马夫

[马夫]原指负责养马和训练马的工作人员。后引伸为妓女的经理人。

分析:两词词形相同,两词的历史来源也相同。在香港地区“马夫”一词引伸为妓女的经理人。由于在香港赌马合法化,因此,“马”的构词能力很强,以“马”为语素构成的词有:“马场、马胆、马会、马姐、马经、马迷、马评家、马王、马闸、心水马”等词。

3.2.2 异形同义

在香港社区词和普通话词汇中还存在着一些词形不同,但其所指事物相同,或词义相同的词,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异形同义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同一事物,由于香港地区采用粤语语音来对外来词进行音译,因而造成了一组词异形同义的情况。如:内地使用的“公共汽车”一词,在香港普遍使用由英文bus的粤语音译词“巴士”;内地使用的“老板”一词,在香港普遍使用由英文boss的粤语音译词“波士”;类似的还有内地使用的“自助餐”一词,在香港普遍使用由英文buffet的粤语音译词“布菲”。这样的词在《香港社区词词典》就有32条“安士、巴士、比基尼、波士、布菲、的士、的士高、多士、菲林、甫士、海洛因、忌廉、卡通、激光、孖展、派对、骚、沙律、沙展、士多、储藏室、草苺、梳化、贴士、威萨咭、芝士、马交、曲奇、柯打、迷你、免治、仙”等。

(2)对某一事物,香港地区采用的是对外来词的意译,而内地则采用别的翻译方式,从而形成异形同义,如:“华埠/唐人街”英文Chinatown的意译词;“拍檔/伙伴”英文partner意译词;“奶昔/牛奶”英文milk-shake意译词等。(“/”前为香港社区词,后为普通话中的词。)

(3)还有一种情况,如内地“救护车”一词,在香港因其车身白色称为“白车”。内地习惯使用“扫墓”一词,而由于香港的墓地多在山上,每年清明节、重阳节,香港市民都会去山上拜祭先人,就称为“拜山”。在香港社区词中存在大量跟普通话词汇意义相同但形式不同的词语。例如:香港社区词“出猫、出世纸、八达通、传播界、出粮、大饼”,对应的普通话词语是“作弊、出生证明书、一卡通、新闻界、发工资、硬币”。

无论是同形义异词或异形同义词,两者都会为内地和香港两地之间的语言接触带来一定的障碍,阻碍人们之间的语言交流。同时,这也是香港人学说普通话时,最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

4.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差异的成因

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之所以存在如此差异,可以从语言的内部和外部这两个方面来说明。

4.1 语言的内部因素造成两地词汇差异

4.1.1 构词语素的差异

在香港社区词和普通话词汇中构词时选择什么样的语素作材料以及选择语素材料后构成什么形式的词,各有不同。内地使用的“管道设计图”,在香港称管子为“喉”,因而普遍使用“藏喉图则”一词,因方言语素构词就造成了这组“管道设计图/藏喉图则”的名异实同。又如内地的“小型巴士”,在香港屋村被称为“邨”,而接载屋村住客的主要交通路线的小型巴士被称作“邨巴”。还有,在内地使用“汽车驾驶执照”一词,由于在香港“牌”是指“执照、牌照”。因此,“车牌”一词,除了指挂在车辆前部和尾部的金属牌外,还指汽车驾驶执照。

4.1.2 构词方式的差异

两地词语间的词缀差异。香港社区词中使用方言“仔”作词尾,形成的后缀不同。如“打工仔、马仔、鬼仔、K仔、靓仔”,以“妹”作后缀的有:“打工妹、鬼妹、骨妹、私钟妹、外卖妹”等等。又如,“猫”在香港社区词中既能作前缀也能作后缀,如“出猫/猫纸”。

香港社区词中还有许多表现力强的三字格,构成方式多为述宾式,其比喻词形象鲜明,如:“炒鱿鱼、扒钱包、打吡赛、打野战、撑台脚、拍苍蝇、食白果、洗黑钱……”等等。

4.2 语言的外部因素造成两地词语差异

4.2.1 由于政治体制不同造成的词语差异

正如罗常培(1989)在《语言与文化》一文中所说:“一个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个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社会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面。”[7]香港社区词反映的是香港的社会形态,香港回归前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政府机构、官职、专有名称,以及一些政府政策的特定用语。

我们来看看具体的例子:“皇家香港辅助警察”是香港回归前香港辅助警察部队的正式名称。回归后去掉“皇家”二字,正名为“香港辅助警察”。

又如“港督府”又称“总督府”,是香港总督的府第,从1851年10月开始兴建,到1855年10月建成,港督以此为官邸和办公室。香港回归后,第一任特首董建华没有入住,改名“礼宾府”,第二任特首曾荫权担任特首后入住至今。以上这些词是1997年以前香港旧时的职务专称或旧的政策等,这些词不会也很难进入到现代汉语词汇之中,更不会被国内和其它社区所采用。同时,这些词随着香港的回归,政策的改制,年青一代不再知道其来源和意思,就成了历史词。《香港社区词词典》收录的有:“港督、代理港督、总督、港督府、布政司、布政司署、律政司、按察司、裁判司署、皇家香港辅助警察、皇家香港辅助空军、皇家香港警察队、皇家御用大律师、皇家香港军团、啹喀兵”等等。

4.2.2 由于经济、教育体系以及文化生活的不同造成的词语差异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经济比较发达,有股票、期票、外汇、黄金等买卖市场,经济类词语很多,而且很早就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被广泛地使用。

我们来看看以下实例:如“本地伦敦金市场”,是香港黄金批发市场,是一个无具体交易场所的国际黄金交易市场,是通过电话、计算机和传真等通讯网络进行交易。在1974年,香港取消黄金进出口管制,黄金交易自由化,外国黄金商将此交易方法带到香港,形成该市场。

又如“恒生分类指数”,这一香港金融股票市场术语。香港股市中各行业股股价指数。为了反映不同行业股价的变化,在1985年初恒生银行的附属公司恒生服务有限公司编制的金融、公用事业、地产和工商4种分类指数。

还有“金鱼缸”这一香港股票联合交易所的俗称。由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交易大厅只有持有交易牌照公司的经纪人可以进入,而他们又一律穿着红色的背心,在一排排计算机前进行交易,或在交易大厅中走动进行交易,犹如金鱼在鱼缸中游动一样,参观者在楼上指定的区域内透过玻璃向下看,就像观看鱼缸中游动的金鱼,故得名。《香港社区词词典》收录的有:“本地伦敦金市场、恒生分类指数、金鱼缸、孖展……”等等,都是香港股票特有词。

以上这类反映香港地区经济活动的股票词语,大多只适用于香港地区,因为两地金融制度的不同,所以这些词也很难被吸收到普通话中来。

词汇差异不但体现在经济股票词语上,同时这种差异性还体现在教育体制上。在内地实行六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本科四年。而在香港施行的是三文两语的教育政策,并且学校分为官办、政府资助和私立三种,因此以上与教育政策、学制有关的词语体现了两地教育制度的不同,这类词也只适用于香港地区。如“副学士”一词就是指低于学士学位的一个学位。在香港持有中六或中七学历而未能考取大学的学生,在大学设立的全日制副学士学位课程修读两年,合格后可取得副学士学位。取得副学士学位的学生可以直接入读香港的大学二年级或者海外四年制大学三年级或相应课程。相关的还有“副学士学位课程、副先士先修课程、半日制学校、补助学校、独立学校……”等等。

在香港社区词中还有一部分词反映香港民俗风习的如“打小人”,这是香港民间一种传统习俗。打纸制的或画在纸上的人,目的是驱除打人,驱赶霉运,求得好运和平安。“打小人”盛行的日子是“惊蛰”,一般日子也可以打。香港“打小人”的热点是湾仔鹅颈桥底、北角、北帝庙以及九龙城侯王庙等地。

反映香港文娱生活的“阿灿”一词,该称呼源于1979年香港的电视剧网中人,剧中主要角色程灿从内地移民到香港,初到香港土里土气,所作所为不断遭到嘲笑。后来香港人将内地来的新移民称为阿灿。在香港不景气时,港人不再像风光时出手大方,而内地不少富豪出手大方,因此港人自嘲为港灿。“灿”作为构词语素构成的词还有“加灿、美灿、灿妹、灿师傅”。以上这一类的词也很难会进入到其他社区广泛使用和流通。

5.结语

本文以田小琳编著的《香港社区词词典》为例讨论香港社区词的构成情况、基本特征,并将它跟普通话词语做比较,运用差异度的分析模式系统考察了香港社区词的原型特征及其与普通话词语的相同相近和相异的情况。我们还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形成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语差异的原因做了比较系统的探讨。这样的研究使我们能够更充分地认识社区词的内涵和外延,更清楚地认识社区词和通用词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香港社区词进行比较分析,在特定的范围内使人们对香港社区词这一语言现象的主要特征有一些较为完整的认识。同时,香港社区词差异比较分析反映了香港社会形态的独有特征,这种差异性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下去,但随着文化交流和语言接触的日益增多,缩小两地词汇的差异是人们的共同愿望。可以断定,从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走向相对的统一,是这种差异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符合了词汇异趋于同的发展方向。

[1]田小琳.现代汉语词汇特点[R].香港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1993.

[2]田小琳.香港社区词研究[J].语言科学,2004(3):29.

[3]詹伯慧.一部反映香港社区词的辞书[J].学术研究,2005(1).

[4]刘正光.语言非范畴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5.

[5]张维鼎.意义与认知范畴化[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73.

[6]杨晓虹.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探讨[J].语言理论研究,2008(3).

[7]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刘海燕)

Abstract: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categorizes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Based on The Dictionary of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categories of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With the perspectives of homograph and synonym,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and mandarin words with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and mandarin words are the consequence of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Hong Kong word system.

Key words: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homograph;synonym;comparison of word difference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ong Kong Community Words and Mandarin Words with the Perspectives of Homograph and Synonym

HU Juan
(Center for Studies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H042

A

1008-3715(2011)01-0064-05

2010-10-11

胡娟(1970—),女,香港人,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中心2009级博士研究生,香港圣公会明华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現代汉语词汇研究。

猜你喜欢
词形普通话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找词语
韩国学校语法中副词形语尾的变迁
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
带前置功能的词形《 в сопоставлениис 》的结构与搭配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一枚词语一门静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