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化”运作:摄影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2011-02-09 05:10孙钢军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公司化摄影笔者

孙钢军

(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450044)

“公司化”运作:摄影实践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孙钢军

(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郑州450044)

在遵循“精简理论,突出实践,强化技能,模拟实战”的教学宗旨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公司化运作模式”的摄影实践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模式,该教学模式充分借鉴了当前影视企业、大众传媒的运行模式,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将通常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服务关系”,教师转变角色成为“产品客户”或“报社主编”,学生也转换角色成为“摄影师”、“设计师”或“媒体记者”。这种以实践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实时指导”的教学特点,锻炼学生的真才实学,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所造成的弊端,在实践性教学领域开辟一条崭新的、有利于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路子。

公司化;仿真模拟;现场实战;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一线企业和社会基层单位输送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僵化的“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学习过剩,实践教学不足”,与真正意义上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突出的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大多是“主导与服从”的关系,同时,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不能很好地接轨。这样就难免会形成一种“油是油,水是水,互不相融”的情况。

在从事摄影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僵化的“本科压缩型”教学模式对高职人才培养所造成的严重弊端。如何突破这个教学“瓶颈”,冲破理论和实践“两张皮”的束缚,真正实现与社会近距离对接?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摄影课程的学科特点,在充分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革尝试,把“公司化运作模式”实践教学架构引进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向实践教学的一体化转型。

所谓“基于公司化运作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指的是摄影教师本着“作品才是硬道理”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成立模拟性的影视公司通过基于公司化运作模式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模拟仿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在现场,给学生布置“工作任务”性的作业,促使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与提高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距离,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弱,实战经验匮乏等老大难问题,对实用型摄影人才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具体到教学环节,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一、成立模拟性的影视制作公司,依据“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开展工作

为了让学生从入学之际就树立职业化的意识,并炼就将来进入到社会所必须的职业素养,笔者与摄影教研室其他教师一起,于2008年底开始筹备“大河影视制作公司”,作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基地。

2009年10月,经过认真筹备,“大河影视制作公司”成立,在学校4号楼301房间设立了办公室,购置、添设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用品,利用师生的部分作品装饰了室内和走廊的墙壁,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艺术+商业”氛围,为训练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必要的艺术修养做好了铺垫。

2010年3月,“大河影视制作公司”开始面向学校公开招募摄影助理、营销人员等,并遵循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开始试运营。首先是开展对摄影助理的岗前培训工作,主要针对这些学生的弱项,如数码后期制作水平较低,商业化摄影经验不足,摄影技能掌握不够精到等,进行了强化训练。

2010年8-9月,经过2个月的强化训练,第一批摄影助理基本上达到了“准职业人”的要求,开始能够独立进行工作。在这批学生的带动下,多数学生已经开始具有较强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二、整合教学内容,精简理论,强化实战

在依托“影视公司”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笔者结合摄影教学的最新实际,大胆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重点是改革了第五学期(大三上学期)的课程安排和授课方式,将理论精简到最低限度,将实践教学的课时大大增加,以突出和强化实战能力。

主要改革思路:将学生按照自身的兴趣和特长,扬长避短,进行分方向学习,即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两门课程作为本学期的主修课,原则上是广告摄影+PS或人像摄影+PS,或者是DV创作+PS,选择一门课程作为辅修课程。

选择课程之后,任课教师按照企业化的“任务驱动法”模式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训。老师变身为“企业老板”或“项目经理”,学生则变身为“企业员工”。“项目经理”在课堂上设置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企业员工”按照客户的要求去完成任务。在这种仿真的模拟教学氛围中,克服学生那种“为学习而学习”的观念,从而树立学生“为工作而学习”的职业观念,并使之逐步实现由“学生”向“员工”的社会化转型。

三、学生做运动员:放开手脚让学生去锻炼

摄影属于实践性为主的学科,实践是本学科的核心。摄影作品质量的高与低,以及所撰写的文字说明的优与劣,是衡量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多做多练,少说少灌”的原则。在教学中,学生是“运动员”,老师是“教练”,教师的作用是启发+引导+督促,而不是包办代替,或唱独角戏。于是,笔者每次上课时首先把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通俗易懂的形式,提纲挈领地讲解一番,并作详细的示范,然后布置一系列“工作任务”,让学生在“运动场”,尽情“操练”,教师则充当教练员和裁判的角色。

例如,在商业摄影实训课程上,笔者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三个“摄影公司”,并要求学生自己起名,突出各自的机构特色。笔者装扮成花卉市场的“老板”,带上三盆鲜花到课堂之上,要求“摄影师”在规定的时间内,为笔者拍摄一组花卉广告摄影作品,笔者以“客户”的身份对各“公司”上交的照片进行筛选,相中哪个摄影公司的作品,就将该“公司”的“员工”实践成绩打上高分,并将其中两盆鲜花作为奖品奖励给该“公司”的“员工”。相反,如果哪个“公司”的“员工”拍摄的片子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甚至很差,笔者不但会扣除该公司员工的实践成绩分数,还会责令他们共同出资购买一盆鲜花,作为“惩罚”。由于这种具有公司化特性的训练比较新奇,且每个“摄影公司”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结果同学们得到“任务指令”之后,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几分钟之后,诞生了三家“摄影公司”:“先锋摄影工作室”、“视觉摄影机构”和“日新图文公司”。很快三家“公司”的“摄影师”纷纷就位,大家首先认真细致地讨论拍摄方案,之后安排详细的拍摄环节,最后结合现场情况进行拍摄训练。“工作”完成之后,笔者专门组织了一次“工作业绩评审”课。第一步,让三个摄影公司的负责人把本组的拍摄作品放在多媒体教学设备上进行展示,第二步,让每个“摄影公司”选出一名“代表”就本公司的作品完成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第三步,让全体“员工”进行比较、分析,选出最佳作品。结果“视觉摄影机构”摄影师拍摄的“梦幻”组照,获得了最佳摄影奖,获得了两盆鲜花的奖励。

在讲到“摄影观察”这节内容时,笔者给同学们安排了一个现场观察与记录的实践环节,并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先把同学们分成五个小“公司”,分别选出“公司代言人”,然后要求每组“公司代言人”依次上台,随机进行3-5分钟的演讲,台下的同学要认真观察发言人的一举一动并当场用照相机记录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动作情节等要素,最后每人写一份观察笔记,在课堂上交流,笔者则根据大家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允许大家随时发表不同见解,鼓励大家进行争论。这时,笔者采用平视的目光和平易的语言与同学们进行平等的交流,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学生的积极性被提升起来,两者之间的交流十分通畅。交流到一定的程度,大家所涉及的问题已不仅仅局限于摄影本身,哲学、社会、生活、美术、音乐、文学、美学等多方面的问题也会糅杂在一起。笔者则利用这个机会,与他们海阔天空地漫谈,采取“曲线救国”的策略,最终再回到根本性专业话题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跳出专业狭小的圈子,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以便于综合考量摄影专业的本质与技术问题。

四、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讲师”

摄影专业的学生中,有为数不少的同学认为只要有摄影技术,能拍摄好的作品就行了,不必要什么口才,因此平时很少在公开场合说话。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与别人有效的沟通是一项最基本的为人处世的技能,尤其作为摄影师,与客户的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而不少同学所奉行的“沉默是金”的生活原则是与之格格不入的。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讲师”,不失为一种有效地解决途径——这样做,不但可以考察同学们对摄影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随机应变等能力。每过一段时间,笔者就会在课堂上或随机选择几幅摄影作品,或事先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品进行准备,然后以“讲师”的身份走上讲台进行分析、讲解,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可以不拘一格,多提新的见解。因此,课堂气氛往往十分活跃。比如,在一次摄影评讲、赏析课上,李国昂同学以较流利的口语表达,较深刻地分析了《人像摄影》2010年2月号的文章《消费时代数字影像艺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启发;王亮同学以饱满的激情和精到的分析讲评了《中外摄影佳作精析》中的三幅商业摄影精品;马娇静同学则结合广告摄影师的作品,谈了“广告摄影的艺术构思和表现”的问题。他们精彩的讲述,博得了在座同学热烈的掌声,一些职业敏感性强的同学还迅速寻找最佳位置,“咔嚓”、“咔嚓”拍摄起来,结果,课堂一下子变成了活灵活现的“摄影练兵场”!在一次摄影作品评析课上,邵爱丽同学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以独特的视角讲出了一个笔者未曾考虑过的问题,使笔者的思路顿开,同学们也深受启迪。像上述的例子还有不少,经过实践检验,结果表明:同学们其实都具有创新的潜在欲望,思维也相当活跃。要想让学生能释放出光彩,关键就在于老师的启发与引导。

五、现场实战:让学生“实弹射击”

W·F·康内尔在《二十世纪教育史》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睿智的论断:“为参与社会做准备的唯一途径就是直接参与社会生活。”仿真性模拟操作虽然是摄影课教学中的一件“利器”,但它和“实战”之间还是有不少距离的。邓志伟在《个性化教学论》中写到:“创造活动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创造性的培养也必须借助各种形式的劳作,在行动中探索,在实践中需求答案。”因此,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摄影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就必须走出校园,到社会生活中去实地感受和锻炼。于是,笔者在课程设计中,都会安排学生以“摄影师”的身份到社区、街头、市场、商场等场所进行现场采风,发现摄影题材、拍摄专题,并编辑成一份“报纸”或一期“杂志”,作为考核作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经历一次“职业摄影人”的工作过程,在完全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体验、收获、提高。

2008年6月,笔者召集2006级摄影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行为摄影”的拍摄。首先设计拍摄方案,然后到郑州市德化步行街、二七广场,现场拍摄由本班学生表演的行为艺术活动《水!水!水!》。众多“摄影师”在近2个小时的紧张拍摄活动中,以独特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拍摄视角,不同的切入点,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观照,拍摄出不少优秀的作品。活动结束后,笔者在第二天的摄影课上对同学们拍摄的照片进行了评析,选出了80张精品,放大成12寸照片,在学院教学楼大厅进行了展览,受到了师生的热捧。

作为教师,同时也身兼着“项目经理”的职责。因此,笔者利用自身优势,积极与社会接触,为学生“揽活”,以期在商业化的经营过程中让学生得到相应的锻炼。2009年底,当获悉郑州市政府要进行地铁建设的消息后,笔者意识到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和善举,理应在郑州市的建设、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于是组织2008级摄影班学生在经过详细调查和周密思考的基础上,拟写了一份《跨越:郑州地铁建设目击》的大型摄影专题项目拍摄计划书,与地铁建设有关部门沟通、协商,获准进入工地进行拍摄的资格。随后组织摄影专业学生对郑州地铁建设展开了全方位的拍摄,从拆迁、打桩到挖坑、掘进,几乎每一次重要的工程都记录在摄影镜头中。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一些典型站点的建设作为拍摄重点,进行全程跟踪式采访拍摄。同学们经历了这样一个“大会战”式的“实弹射击”之后,得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正如2007级摄影班马娇静同学所说:“原先以为拍摄专题很简单,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学问,不仅要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而且还要学会和居民们沟通的方法,否则根本拍不出真正有价值的摄影作品。这次实拍,真的很值!”

2010年9月初,笔者又依托“大河影视制作公司”,面对全校的新生,开展摄影服务计划,有不少同学参与其中。有的为同学拍摄毕业留影,有的为同学拍摄个性写真,有的为师生拍摄标准一寸照。

另外,笔者联系了部分摄影实习基地,如A8摄影工作室、卢浮宫海派摄影公司等,请他们从业务中分出来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任务,让部分表现优异的同学参与其中,并相应获得一些劳动报酬。这样,同学们不仅锻炼了摄影技术,也从中掘到了“第一桶金”,大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从事摄影的职业信心。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这种以锻炼学生实用技能与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基于公司化运作模式”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不少学生的摄影作品在省、市、国家有关单位举办的摄影大赛上取得了佳绩,有30余位优异的毕业生成为摄影机构的中坚力量和报社摄影记者,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王富晓现为《河南法制报》首席摄影记者,李康现任《大河报》摄影记者,刘久思现任无锡电视台摄像师;杨永诚现在泉州自己开办摄影公司,业务做到了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知名的摄影机构,杜伟在广州开办摄影工作室,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李战胜在河南知名摄影机构“昭元之爱”做摄影师,马娇静在河南华信摄影学校任商业摄影教师,张超在郑州市蒙娜丽莎摄影公司任摄影师,李潘筹任《河北青年报》视觉总监,张霞任《云南晚报》摄影记者,丁聘任《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崔靖和梁磊合作,在西安开设了个人摄影工作室,袁涛在宁夏银川开设时尚摄影工作室。

[1]W·F·康纳尔.20世纪世界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39.

[2]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88-189.

(责任编辑 吕志远)

G642.475

A

1008-3715(2011)01-0094-03

2010-10-18

2010年河南省社科联研究课题“基于公司化运作模式的高职实训教学体系研究”(SKL-2010-1614)

孙钢军(1968—),男,中州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公司化摄影笔者
某焦化公司化产VOCs达标提升技术方案
创业27年,公司化操盘养殖+经销+流通,通过一条小众品种鱼,实现年营业额过亿
老师,别走……
像办企业一样搞扶贫——国企合力在渭南脱贫上的公司化手法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日本大学出版社:现状、挑战与应对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