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1-02-09 05:10李宇箭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岗位物流

李宇箭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李宇箭

(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郑州450044)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及时开设了物流专业,在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专业教材实用性差,教师教学专业水平有限和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高职高专院校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健全专业课程体系,精选、完善专业教材,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促进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实践教学;实践能力

随着“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得到企业和有关方面的重视,我国物流业得到高速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教育也得到了相应发展。而高职高专物流教育是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关键力量,应对市场需求,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及时地开设了物流专业,但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只有认真分析并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一、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伴随着我国物流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物流人才的数量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高速发展的需求。于是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纷纷效仿本科院校,也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目前许多院校并没有根据区域特点和市场需求对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地定位,许多院校培养目标宽泛,专业方向设置不合理,对学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将来能够从事何种物流岗位与岗位群没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和论证,使学生在就业时难以有专业的技能去服务企业。

2.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物流专业课程设置具有偏大、偏全的特点,物流过程包含运输、储存、配送、包装、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所涉及的课程自然很多,许多院校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一味地填塞课程,导致教学内容臃肿不堪。实际上,很多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比较多,难以体现教学的专业特色,有些课程内容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差距较大,不适应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3.专业教材实用性差

由于我国的物流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有关物流的教材种类繁杂,不成体系,内容交错重复严重,大多是相近专业教材的翻版、换装,缺乏权威性。特别是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种类较少,大部分教材理论性较强,实用性较差,高水平教材不多,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不能反映物流行业的发展。此外相应的教学软件也极其缺乏,这都必将影响高职高专物流教学的质量。

4.教师教学专业水平有限

由于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专业研究生、博士生数量有限,高职高专院校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师大多从交通运输、管理、经济、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缺乏全面、系统、扎实的物流基础知识,特别是工科知识,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高水平的“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严重匮乏,这也制约着高职高专物流教学的质量。

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物流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决定了它不仅需要技术含量较高的实验室作为硬件设施,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也很高。然而,在校内实践教学环节,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资金有限,难以购置完备的实验、实习、实训设施,在设备投入、维护管理、实训耗材等方面资金投入不足,无法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实际操作培训。在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由于物流企业一般也不愿意和学校联合,成为学校的物流实训基地,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并指导实习场地和实习用具。

因此,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仿真教学方面力度不够,在物流教学中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讲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讲得多,国内物流实践讲得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很难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性物流人才。

二、促进我国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发展的对策

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是高职高专物流教育发展的关键,高职高专物流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按照物流专业人才对应的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使之更具专业针对性,适应第一线实践工作需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物流岗位日趋细分,从物流运作的角度可以企业内部物流的岗位群、企业外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岗位群。这些岗位群各有区别,高职高专院校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根据就业岗位的不同,把物流专业按照专业方向进一步细分,根据专业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

此外,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也可以采取“订单式培养”方式,根据“订单”制定培养目标。即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培养合同,企业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提出培养标准,学校依据企业的培养标准和要求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按“订单”为企业培养和提供特定岗位职业人员,满足企业的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2.健全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在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与本科院校有所区别,更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取消一些理论性、研究性很强的课程,以物流机械操作能力和物流业务管理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多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和校外实习基地,突出对学生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课程设置要以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和社会需求为目标,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为核心,突出与专业方向相关的专业课程,课程内容依据不同的培养要求和专业方向而设置,并且按照由浅到深、从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的顺序安排专业课程,可以把专业课程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基础专业课程,是任何一个物流专业学生都应学习的课程;第二类是核心课程,是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即体现专业细分的课程;第三类是相关课程,是与这个细分专业相关的其他课程。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避免相互割裂或重复讲授。

3.精选、完善专业教材

物流专业的教材是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是进行物流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很强,高职高专院校在选择物流专业教材时要注重“理论+实例+案例”,即所选物流专业教材中不仅有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相应的实例与案例,这不仅让学生能在教材中学到相应的物流知识,同时也可了解到物流知识在企业中应用的实际情况。

除必要的文字教材以外,还应有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要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让学生参观校内实践教学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增加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进行物流模拟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视频网络技术来充分利用电子网络教材,加速物流知识的传播和更新。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水平

教师教学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培养出的高职高专人才的质量,为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需要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培养专职物流教师,通过定期派出教师去国内知名高校或兄弟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派出教师参加物流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来提高专职物流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水平,同时派出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物流专业技能,完善物流专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引进高层次物流人才,通过聘任高学历、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来扩大专职物流教师队伍,也可以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物流专家、学者或者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

5.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由于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开展校校联合,由于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资金有限,难以构建具有完备物流实践设施的物流实验室,可以通过和附近兄弟院校联合起来,购置不同的物流实践设施,互相参观学习,互通有无,使学生通过在校内物流实验室的学习和操作,最大限度地了解并熟悉企业物流操作的实务,提高学生物流操作的技能。另一方面开展校企联合,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离不开企业拥有的设备设施和相关的环境、人力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主动与运输企业、仓储配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生产制造企业等合作,建立健全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如“产学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校为企业的员工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并为企业培养、输出企业所需的毕业生,企业为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成为具有现实物流操作能力的毕业生,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实用型物流人才。

[1]郑红友.高职院校的物流教育[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3).

[2]熊文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10(3).

[3]邓小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物流科技,2009(3).

[4]郭湖斌.高职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J].物流世界,2004(11).

[5]吴元佑,王佑华,杨爱明.关于我国物流教育的思考[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5).

[6]郭湖斌.高职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J].物流世界,2004(11).

(责任编辑 王玖)

G40

A

1008-3715(2011)01-0102-02

2010-12-20

李宇箭(197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岗位物流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