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应用RIGDfix和Intrafix固定功能重建交叉韧带

2011-02-10 17:07黄星球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8期
关键词:半月板肌腱关节镜

黄星球 张 毅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在临床中,前交叉韧带损伤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占据较大比重。前交叉韧带损伤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甚至会对半月板或者关节软骨造成一定的损伤,造成患者日常生活的不便[1]。对交叉韧带的重建对于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意义重大。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关节镜下应用RIGDfix和Intrafix固定功能重建交叉韧带方法治疗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31.5±2.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个月~2.5年,平均为15个月。患者中有30例为运动损伤,摔伤和车祸所致各10例,本组患者均为单侧损伤。手术前评估结果为:前抽屉试验50例为Ⅱ°,30例为Ⅲ°;Lachman试验均显示为阳性;轴移有36例为阳性,14例为阴性;磁共振(MRI)检查显示有30例为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可疑。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36~68分,平均(50.5±3.5)分。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手术采取Smith&Nephew ACUFEX前交叉韧带重建设备,采取RIGDfix和Intrafix系统实施固定。先对患者进行关节镜检查,对半月板受损的部位进行修补或切除,将残余的ACL切除,随即对半腱肌以及股薄肌肌腱实施切取,对肌腱两端进行编制缝合并留牵引线,对折肌腱,在对折处穿牵引线,并在3cm处对肌腱进行缝合处理,对肌腱用60N力行5min的预牵张,并对直径加以测量,在对折3cm点加以标记。选取适宜刻度钻通胫骨隧道,并放置定位器,将刻度钻钻入深约3cm,安置股骨杆。将牵引线穿入导针孔,并将导针拉出。在胫骨外15cm处将牵引线栓成环,套进线结张紧器。在股肌腱中制作螺钉鞘通道,并将螺钉插入,将外露的肌腱切除,对膝关节进行冲洗,对重建韧带的稳定性和张力进行检查,让患者伸膝,观察是否有撞击现象,如果有撞击情形随即进行踝间窝成形术。

1.2.2 术后康复

在患者术后2d起进行CPM功能锻炼以及患肌等长肌力锻炼;手术1周开始扶拐行走锻炼,但将患肢负重控制在体重30%以下;术后3周主要进行闭链式锻炼,膝关节的弯曲度要在90°以下;患者可以增加拄拐行走锻炼的负重;六周后患者屈膝度可以达130°,并进行完全负重行走,并对肌肉协调性以及应激性加以锻炼;3个月后可以正常工作;6个月后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1.2.3 分组方法

将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80例患者中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30例患者分为参照组,采用RIGDfix和Intrafix固定功能治疗的50例患者为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方面,经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实验组选取的50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及其他严重并发症,16例患者有关节积血症状,通过处理恢复。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膝关节屈曲度均达到130°,伸直0°,5例患者在激烈运动时会出现膝关节发软症状,剩余患者均无不适症状。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6~68分,平均(50.5±3.5)分,转为70~95分,平均(86.2±3.8)分,前后比较(t=48.86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参照组选取的30例患者中7例患者在激烈运动时会出现膝关节发软情况,术后平均评分(77.3±3.4)分,两组相比(t=10.53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临床对照试验前交叉韧带作为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支持结构已为骨科医师认同。自从Battle 1900,Mayo 1903首先报道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修复以来,发展至今,前交叉韧带的关节镜下重建已是关节外科的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 但对重建的时机尚存有争议[2]。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学者(如Clancy、Obrien)尤其是关节镜外科医师认为创伤的早期,关节处于急性滑膜炎期,术后很容易发生关节粘连,从而影响关节的功能,主张晚期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Petersen等的资料显示,晚期重建术后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好,因关节挛缩而再手术率低,Lysholm Tegner评分优于早期重建。然而,另外一些学者( 如Wasilewski、Wilson) 至今仍主张早期重建,晚期重建虽然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好,术后关节僵硬或关节不稳继发半月板和软骨损伤,使软骨和半月板的退变严重,甚至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而影响重建术后的疗效[3]。还有一些学者(如Barber、Holmes)比较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的早晚期重建,发现两组之间没有什么不同的结果。岳勇等应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的疗效,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早期手术和晚期手术中发现半月板损伤的情况、手术后膝关节伸膝范围的缺陷、手术后膝关节的Lysholm 评分,各研究间有很大异质性,但两组之间尚不能得出肯定结论[5]。采取RIGDfix系统的优势有:本系统用两枚横钉对肌腱加以固定,固定牢固、强度高;不会导致股骨隧道后壁发生崩裂;本系统的固定点距股骨隧道内口距离短,不会导致雨刷效应的发生以及骨隧道的扩大;可以使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完全接触,具有较高的愈合率;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4]。

采取Intrafix系统的优势主要有:通过对六种胫骨骨隧道固定方式加以比较,可以发现Intrafix系统牢固性最佳;本系统是在四股肌腱的中央先插入螺钉鞘,再将锥度螺钉拧入,这可以有效的避免在锥度螺钉拧入的过程中螺纹对肌腱造成的损伤。鞘外的横行条文也大大的增加了摩擦力,保证了固定的牢靠性;可以将螺钉吸收呈现圆锥形,进而产生增压的效果,对快速愈合起到促进作用。鞘、螺钉保持与胫骨骨皮质的齐平状态,不会出现内固定物外凸现象[6]。

关节镜下应用RIGDfix和Intrafix固定功能对交叉韧带进行重建,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在胫骨结节内侧的1~3cm处选定胫骨隧道的进针点,并与胫骨保持50°角,在保持冠状面与半月板外侧前角齐平的前提下选择出针点,出针后导针要处于后交叉韧带前7m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与股骨踝间出现碰撞现象;其次,要保持骨隧道与移植物二者间直径的一致性,这样才能避免移植物与骨隧道之间出现空隙,可以保证愈合的牢靠性,避免移植物出现松动;最后,在进行膝关节的反复活动后将移植物拉紧,使患者保持30°屈膝状态进行固定。

临床实践表明,关节镜下应用RIGDfix和Intrafix固定功能对交叉韧带进行重建效果良好,且操作简便,愈合率好,极具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1] 王友,史定伟,张峻.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四股腘绳肌腱的交叉韧带重建[J].上海医学,2004,27(2):91-93.

[2] 张湘生,王忠远,黄凌云等.关节镜清理、透明质酸钠注射加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广东医学,2010,31(11):1485-1487.

[3] 徐思越,贺西京,李浩鹏等.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997-999.

[4] 黄彰,殷浩,谢杰.髋关节镜外科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9):684-687.

[5] Kousa P,Jarvinen TL,Vihavainen M,et al.The fixation strength of six harmstring tendon graft fixation devices in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Part 1: femoral site[J].J Sports Med( Am),2003,31(2):174-181.

[6] 徐卿荣,朱振安.前交叉韧带股骨等距重建位置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4,12(10):771-773.

猜你喜欢
半月板肌腱关节镜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同种异体半月板移植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与非盘状半月板损伤疗效对比研究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关节镜下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 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中期临床疗效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