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波形态临床意义探讨

2011-03-01 03:24王国凤贾志越杨凤翔吴元军康雪飞李旭亮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9期
关键词:室颤导联室性

王国凤,贾志越,张 溥,杨凤翔,吴元军,康雪飞,李旭亮,关 欣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1年2月健康体检者122例,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男78例,女44例,年龄35岁~54岁(38.6岁±7.8岁)。根据1979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选已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且伴随有心电图记录出现J波患者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38岁~65岁(40.8岁±5.3岁)。健康组122例,男78例,女44例,年龄30.6岁±7.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一般检查 所有入选对象采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记录平卧位12导联心电图、心肌酶学检验,次极量心脏平板运动试验,比较运动试验前后J波、ST-T的改变,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图检查。

1.2.2 J波测量及标准 常规记录12导联心电图,在至少2个以上导联测定J点后的顿挫,将持续时间>0.03 s,振幅>0.05 m V的波定义为J波。根据其形态可将其分为三型:驼峰型,波幅较高,峰顶圆钝,可位于R波降支或J点处;顿挫型,为R波下降支明显顿挫呈一定波幅的图形;尖锋型,多位于J点处呈尖峰型,波幅不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q检验。记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常规心电图 122例健康体检者心率(45~87)/min,均在V2~V5导联或Ⅱ、Ⅲ、a VF导联出现J波,以V2~V5导联明显,J波后ST段呈现凹面向上抬高,在V2~V5导联最为明显,可达(0.2~0.6)m V,在V6导联和肢体导联很少超过0.2 m V,不伴对应导联ST段下移;同时伴有高大不对称的T波,常可达1.0 m V,但很少超过1.0 m V。106例冠心病患者在至少2个以上导联测定J点后顿挫,持续时间>0.03 s,振幅>0.05 m V。各组间J波形态比较。详见表1。

表1 两组J波形态比较-例

2.2 动态心电图 122例健康体检者心率40/min~158/min,夜间、午睡及安静休息时J波明显,ST段自J点处抬高0.1 m V~ 0.6 m V,日间上下楼梯、散步、进食及情绪激动等活动中122例J波均消失,ST段均下移回至等电位线。106例冠心病组心率58/min~147/min,夜间及休息时J波不明显,活动及心率增快时J波及ST-T改变较明显。

2.3 平板运动实验 健康组随着心率增快,ST段逐渐回落,直至等电位线,T波振幅也随之回降。3例ST段轻度压低,运动试验及过度呼吸前后均未见T波倒置情况。冠心病组106例中有65例平板运动结果阳性,6例结果可疑阳性,11例结果阴性,2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未行该实验。

2.4 心肌酶学及心脏彩超 健康组122例完全正常,冠心病组

106例中18例阳性。心脏彩超两组均正常。

3 讨 论

J波是心电图QRS波群与ST段连接处即J点处出现的一个明显偏离基线,具有一定振幅、时间,并呈特殊形态的波形[1]。Tomashewski在1938年首次报道。在正常心电图中,J波的发生率2.5%~18.2%,为较常见心电现象。J波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且与心律失常尤其是特发性J波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也见诸报道[2]。

J波形成的离子流机制是瞬时外向钾电流的增加。电生理基础是内外膜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产生2位相折返。心电图有J波的征候群如Brugada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急期和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离子流基础都是Ito增加,电生理基础都是心外膜与心内膜(包括M细胞)电位差和复极离散度增大,可产生2位相折返,前三者容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和心脏性猝死,故称为J波综合征[3]。J波有时落在R波的降支,使R波的终末部粗钝,并可见不同程度的ST段呈凹面上移,J波及ST段凹面上抬产生的原因至今尚未能阐明,较多认为与心肌缺氧[1],损伤电流,心室除极迟缓有关,出现明显而严重增高的复极离散度,从而出现临床心电极不稳定的情况而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Brugada综合征心电图特点是J波增大,V1导联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右胸导联(V1~V3)ST段抬高。原发性心室颤动在下壁导联有J波和ST段抬高。三者的共同特点是:都有J波,或J点抬高的ST段抬高,并且对药物、心率及神经调节机制反应相似。

心脏性猝死占血管病死亡的64%,发病急且不可预测,预后极劣,心脏骤停的院外存活率仅5%。心脏性猝死的病因中冠心病占70%~80%,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占50%~60%,心脏性猝死发生的主要机制是TDR增大诱发的2相折返性室速、室颤,因此认识急性冠脉综合征超急期的J波和心电图特征性改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早期诊断价值。心电图异常J波和J波综合征是心脏性猝死高危预警的一个新指标。在心肌缺血的早期,缺血性J波、ST段抬高及T波电交替三联心电图表现同时出现时,属于室颤及猝死的最强预警指标[4]。J波形态为临床提供最有效最快速的判断,因而提高心电图J波的诊断格外重要。在心电图上出现J波的导联越多,J波形态越增宽、增高,预示可能发生致命性恶性心律失常、出现心脏事件可能性就越大。

[1] 郭继鸿.缺血性J波[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4):298.

[2] 严干新.异常J波综合症[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7,16(1):3.

[3] Hlaing T,Di Mino T,Kowey PR,et al.ECG repolarization waves: Their genesi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J].Ann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l,2005,10:211-223.

[4] Shu J,Zhu T,Yang L,et al.ST-segment elevation in the 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and the Brugada syndrome:Cellular and clinical linkage[J].J Electrocardiol,2005,38:26-32.

猜你喜欢
室颤导联室性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