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理解教育中的素质建构

2011-03-18 14:19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尚志伟
天津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养气师德心灵

■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 尚志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可见,“亲师”在“信道”中起关键作用。要想让学生顺利地师从于教师,师生之间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教师关爱理解学生,学生爱戴理解教师。因此,师生之间共同搭建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构筑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一种新的教育观,即理解教育。

什么是理解教育?理解教育是以文化合作与生活理解为核心的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理解教育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理解学生,教在心灵;二是理解教师,勤学奋进;三是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是指作为教师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理解教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体谅教师的苦衷,熟读精思,奋发进取;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应在理解双方的基础上更加深刻地理解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下面从三方面来谈教师在理解教育中的素质建构。

一、创建“德”的氛围,树立“行”的典范

理解教育中的“理解”,不仅仅是认知或智慧的活动,而是“德行”的体现。作为内心之“德”,“理解”以意识的形式存在,提醒人们非但不能制造误解,反而要增进理解,这“理”应成为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准则。作为外在之“行”,“理解”又表现为对别人的言行保持大度和宽容,对别人能将心比心、体贴关怀。学校教育需要“德”与“行”的统一,这就需要在学校中为教师创设“德”的氛围,树立“行”的典范。

一要进行理论引导,让教师重视“德”与“行”的重要性。在学校中,教育对象是青少年,他们尽管有自己的情感和主观能动性,但由于涉世不深,对是非善恶还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要想学会做人就必须学习。在知识方面,教师可借助书本,而在德行方面,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学生往往从教师形象性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品德。陶行知先生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

二要进行氛围创设,让教师感受“德”“行”统一的高尚境界。德育需要“氛围震撼”与“细微入心”的统一。我们可以创设催人泪下的氛围,震撼教师和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心底产生“德”的效应。我们也可以通过“润物无声”的方法和“春风化雨”的耐心,润泽教师和学生的心灵。通过氛围让师生感知,德高望重才能更好地化解危机、增进和谐。

三要开展各项活动,让教师在期待中因获得激励而实现成功。北辰区教育局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每年一次的师德先进人物评选与表彰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我校也多次举办师德演讲活动,让师德标兵现身说法,让其他教师汲取经验。

二、用智慧充盈大脑

教师要学会“富智”,即用智慧充盈自己的大脑。

一要做学习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不是缺少学习,而是缺少持续性学习,缺少活学活用,缺少学以致用,缺少教学实践中的提炼与总结。教师只有具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智慧,才能走出一条成功发展之路。做学习型教师,就要树立科学人生观,要懂专业、懂学生、懂社会。教师要建立职前教育、职后教育、终身教育的学习体系。教师要培养超越技术层面的素质。

二要做文化型教师。教师拥有完整的专业知识,文化品位才会提高,才能成为文化型教师。完整的专业知识指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条件性知识(支持教师教学的心理学、教育学、技术科学)、实践性知识(个人在实践中取得的知识)、素养性知识(历史、地理、美术等)。教师拥有了完整的专业知识,人格魅力才能凸显出来。

三要做睿智型教师。做睿智型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而且要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只有思考而没有学习是不行的。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入,“学思精通则知之明”。

三、用“志”“气”立足教育

“持志养气,笃行不懈”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持志”指坚持崇高的志向;“养气”指培养精气神。教师如何做才能“志”“气”长存,追求不懈呢?

一要“情”“理”统一。教师有了志向和追求,就会有相应的精神状态,也就是有精气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持志”和“养气”结合起来,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

二要踏实稳健,爱岗敬业。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干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在工作中,谁能坚持到底,谁就会成功,就会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养气师德心灵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唤醒心灵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筱园诗话》中的“积理养气”
健康上手指南!不要做弱鸡小公举!初秋补血养气So Easy!
元旦书红 万事亨通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