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1-03-18 14:19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董凤玲
天津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课本新课程化学

■天津市塘沽第一中学 董凤玲

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程理念逐步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真正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呢?

一、新课本的编写关注了学科线索与社会实际的结合

由于课程目标由“一维”向“三维”转化,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在选择的角度、内容的多少、深广度以及编排顺序等问题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从内容选择的角度上来讲,新课程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和科学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必修内容的选择,贴近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现实。例如:必修2中“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分别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熟知的燃料天然气、石油、煤作为切入点引出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然后分别学习其性质。必修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中以生活中的常见现象酸雨引入,来学习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性质。“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一节课,是以自然现象闪电开篇,来介绍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当化学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使化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体现出了化学是活的、有生命力的学科。

从课本的设置上看,特别关注学生“怎么学”。课本中设置的“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等栏目,使化学学习成为形式多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随时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视其所以,考其所由,思索、实验、探究,投入到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当中。

二、在教学中更重视教学过程

我在参与新课程教学中突出的感受,就是新课本的理念特别的新,教学能够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实验,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把过程和方法体现在课本里面,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归纳、学生记忆的被动局面,让学生进入探究、体验科学的过程。

如,在介绍元素周期表时,如果一上课就拿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并告诉学生这个周期表的妙用,可能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曾进行这样的尝试:首先给学生提一个核心的驱动性问题“自然界的元素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吗”,启发大家开动脑筋,投入探究。然后给学生30多个元素,以及和元素相关的一些信息做成的卡片,让学生对卡片进行一定的排序,寻找这些元素之间的规律。学生先阅读卡片上的相关信息,然后采取一定的顺序将它们排列,就能很自然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最后每四人为一个小组来进行活动,引导学生注意到稀有气体的原子量与其他元素的原子量在测量方法上是不同的。

利用这个方法,学生活动是比较充分的,教师给学生的空间相当地大。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对学生的思维有挑战,学生们的思维在不停地碰撞——你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他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不断的分析、论证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那么哪种更好,哪种更能够体现它内在的一种规律?在这种不断的碰撞调整的过程当中,学生们最终也有了类似门捷列夫的发现。我想这就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当中,体验到了一个成功的科学思维方法,这种体验以及这种收获远比直接告诉学生一些知识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师需要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

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向广大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每个教师而言都面临一个新的开始。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独具匠心地选择合适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再引领学生一起去探究,寻找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提出的问题合适与否是探究成功的关键。例如,《化学1(必修)》中“镁的提取和应用”教学中,主要思路是通过放学生课前收集的“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录像,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观看录像后,思考以下问题:我们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镁?在浓缩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生成的沉淀是什么?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如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镁的过程?海水提镁用到了海上的贝壳,贝壳在生产流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其主要成分发生了怎么样的化学变化?

教师要能够找准提出问题的切入点,然后师生共同探求、推敲,设计出方案,再由学生来进行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做得很正确,结果都相同,这时候教师的评价、分析、引导就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自身还要增强课堂的应变能力,千万不能扼杀学生的“求异”思维,只有教师的思维开放性越来越大,学生的问题意识才会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准确的判断,积极的评价与启发式的引导。

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逐步走进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学生问、教师答的关系转变为把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教师要把所有的学生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要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化学课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这也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

猜你喜欢
课本新课程化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