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遵医行为和护理干预的调查分析

2011-03-30 12:57李小华徐红梅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服药心肌梗死依从性

李小华 徐红梅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 广州 5102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中老年患者中发病率极高,心理社会因素对其发生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遵医行为也叫患者角色的遵医行为[1],是患者遵照医务人员医嘱进行治疗的行为。本研究通过对1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复诊、服药依从性的一些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达到了改善治疗和预后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内科门诊和心血管专科门诊复诊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3例,发放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调查表173份,对患者问卷调查,有效收回163份,回应率为94.2%。17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针对性护理干预组)98例,其中男54例,女44例;年龄60~72岁,平均(64.3±7.2)岁;发病时间8~14年,平均(11.4±3.2)年。对照组(常规心理护理组) 65例,其中男37例,女28例;年龄58~73岁,平均(62.1±8.6)岁;发病时间7~13年,平均(10.9±2.9)年。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的比较 [n(%)]

1.2 问卷调查

对前来就诊的出院1个月或半年以上的患者了解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居住环境、家庭成员的支持等),是否为A型性格[2],并进行问卷调查。出院后不良生活习惯、吸烟、大量饮酒、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是否按时规律服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定期复查、合理饮食、劳逸结合、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方面的遵医情况,分组统计,获得两组患者的遵医率[3]。

1.3 实验干预

干预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护理干预,指导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服用标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进行治疗;认识高血压的危害及保健方法,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以后每隔1个月进行1次随访,指导患者到医院复查心电图、血脂等指标,并到专科门诊调整药物。从第2个月开始每个月发放1次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给予针对性指导和帮助。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

1.4 判断指标

有效:坚持服药、合理饮食、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胆固醇水平比原基线下降≥10%;好转:能够认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多种原因不能坚持服药,但能自觉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血压、血糖、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血脂平稳或有下降;无效:不服药,不能控制个人危险因素,不能坚持复诊者[4]。

1.5 统计学处理

组间遵医情况及康复效果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情况及康复效果的比较见表1、2。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例、4例患者失访,未统计在内。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可见,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

表2 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的比较 [n(%)]

3 讨论

AMI患者疗程长,病情易反复,须长期服药。因此,极易使患者产生抑郁、懈怠情绪,而且部分患者确实存在各种困难。所以,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医院的管理都可能影响患者的信任程度,并直接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5]。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和复诊时,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将服药的目的及重要性、如何用药、需注意的事项,复诊时间、复诊内容等等事项交代给患者及家属,使患者放心,保持乐观情绪,有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6]。

国外有研究资料指出,提高患者的依从程度,应加强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早期心理康复护理是AMI早期护理成功的保障。AMI发生后,不但在生理上给患者发生变化,还会在心理上带来反应[7]。本组结果支持上述观点,在对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情绪乐观,心脏功能恢复加快,提高了治疗效果。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程序以AMI患者为中心,克服了以往关于AMI护理中只重视躯体疾病而忽略患者心理状况的缺点。早期心理康复护理程序根据AMI后焦虑的特点,不同时间采用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可使患者保持情绪乐观,还能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

出院的患者中,很多并未康复,还需进一步的治疗,而且AMI患者多为老年人,独自去医院较困难,会给家庭带来负担,还会增加患者的危险。因此,护士定期以电话或书信的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联系,鼓励家庭成员参与到患者的康复计划中,通过定期随访,可以起到督促与监督作用,有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早期干预,促进患者康复[6]。

冠心病防治的最终目的是缓解症状和防止患者过早死亡。因此,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必须重视对患者和家属的指导,进行常规心理护理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令患者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出院时掌握所指导的内容,避免过分担心,保持乐观情绪,以减少疾病风险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8]。

[1]何惠菊.无意识障碍性脑外科病人遵医行为及护理对策[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19(2):99-100.

[2]陈丹凤.A型性格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1):81-81.

[3]冯玉华,孙荣华,李思佳.社区护理干预对肺结核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2,52(6):411.

[4]王贵芝,高鹤南,熊薇,等.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15.

[5]刘晓英,武海涛,王瑞英,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阶梯式综合性心理康复护理[J].Chinese Nursing Research,2005,19(2A):216.

[6]谭慧莉,赵晓蓓,徐蕊.癫痫病人门诊医嘱依从性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5):1431-1432.

[7]张东峰,许小幸,高维主.青岛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健康教育杂志,2001,30(2):100-102.

[8]黎水莲,苏飞群,周翠屏,等.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8):750-751.

猜你喜欢
服药心肌梗死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