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变迁

2011-04-12 21:42井志侠秦纪强戴俭慧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变迁村落农民

井志侠,秦纪强,戴俭慧,高 斌,王 杰

(1.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变迁

井志侠1,秦纪强1,戴俭慧2,高 斌1,王 杰1

(1.安徽科技学院 体育部,安徽 凤阳 233100;2.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针对建国60年来我国村落体育展示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将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建国初期、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的国家政策、农民生活、农民体育活动和体育意识等的研究,再现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的变迁,指出国家政权是村落体育变迁的主导力量,发展村落体育要走适合村落体育特点的道路。

新中国;村落体育;变迁;国家政策;农民生活;体育活动;体育意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参与的体育,就不是真正的群众体育[1]。村落是农村的主体,村落体育是农村体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村落是农村体育的根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村落体育度过了60年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村落体育展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具有不同的内容[2]。

1 概念界定

1.1 村落体育

村落体育是指在农村村落环境下以村民为主体,以自在的或混含着娱乐、消闲、健体等目的所进行的非生产性的身体运动的统称[3]。

1.2 村落体育变迁

村落体育变迁指在村落环境下一切有关体育现象和本质的变化过程和结果的总和,表现为人们参与体育的观念、内容以及体育组织的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现象。

2 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变迁阶段分析

结合中国体育发展、社会变迁和村落体育变迁的特点,将村落体育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依据村落体育活动变迁特点和中国社会的不同时期影响下村落体育变迁的三个阶段进行命名,即建国初期 (1949-1965年)——初创后又停滞的村落体育;“文革”时期 (1966-1976年)——被迫进行的表面“兴盛”的村落体育;改革开放时期 (1977-2009年)——逐步恢复发展的村落体育。

2.1 建国初期 (1949-1965年)——初创后又停滞的村落体育

建国后,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农民得到相应的土地使用权,改变了解放前土地被地主占有、农民被剥削的状况。农民开始拥有自己的土地,开始当家做主人,开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过上了“人拉犁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逸生活。这种生产生活状态使农民在闲时可以进行有地方特色的小群体和个体活动,小孩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也自得其乐。但建国初期,虽然有这些活动,但没有人认为这就是体育活动,也没有人认为这些活动或者游戏能为身体带来什么好处,他们进行这些活动,是一种非常原始的心理或生理需求,这一时期的人们认为没病没灾就好,满足于吃饱穿暖。同时,受到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民所进行的活动有些是不用体育器材的,有些是用随手拈来的生产工具,有些是用到处可取的原材料自己制作的“体育器材”。当时的生产队也基本没有体育场地和设施,农民所进行的活动大多不受场地的限制,房前、屋后、大路上、田地间都是他们的活动场地。

在农民进行自娱自乐的“体育活动”的同时,1951年11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教育部和卫生部等九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指出广播体操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易于普及的群众体育活动”。在一段时期内,广播操成了广大农村统一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后不久的1953年秋,全国开始实行粮食统购统销。1957年冬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积肥等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8年在全国各条战线上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同时, 1958年3月在成都会议上通过了小社并大社的决定。各地农村争先开始了大规模的联乡并社,不仅经济上统一核算,而且生活上搞起了供给制,并在7月开始了全国范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事实上,在国家经济积累、政治整合能力和广大民众意识形态都不具备进行现代化、工业化建设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时候,这种“一天等于二十年”、“7年超英,15年赶美”、“把工业化一下子搞上去,快速进入共产主义”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和成功的。在大跃进的狂热下,我国体育出现了一个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局面。一些地区搞突击锻炼,提出脱离实际的发展农民体育的高指标。

在随后的1960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使新中国的国民经济遭受重创,农民生活陷入十分窘迫的地步。在农民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吃饱穿暖、身体不生病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加上当时是以人力为主的传统生产方式,农民已经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体育活动,农民从根本上失去了参加体育锻炼的可能,村落体育活动出现了停滞。

2.2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被迫进行的表面“兴盛”的村落体育

1966年开始的为期10年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革初期,城镇陷入“文攻武卫”的混乱之中,体育从根本上失去了社会安定这个最基本的发展条件和必备的物质条件,盲目而狂热的政治形势,视健身为“活命哲学”,视娱乐为“逃避革命”,压制了人们对体育及娱乐的需求,传统的民间体育也被列为“四旧”而遭到批判,农民平时喜欢的娱乐活动也不再进行了,所要进行的是民兵训练、样板戏、语录歌等具有那个时代鲜明烙印的活动。

1966年7月 16日,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并发出“你们应该到大江大海中去锻炼”的号召,促使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游泳、挑战大自然的高潮。7月28日,国家体委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贯彻毛主席指示,开展群众性游泳活动。此后,每年的7月16日都成为全国各地民众集体畅游江河湖海的活动日。亿万群众在红旗和标语的引领下,排着整齐的队形,在水域中进行具有“革命”意义的游泳活动。由于毛主席的号召,游泳成了当时村落非常“风靡”的活动,不光是中青年男性,甚至连农村妇女也“解除了封建枷锁的束缚”,纷纷投身体育运动,到大沟小河里游泳。

1973年以后,在江青反革命集团别有用心的鼓动下,农村体育成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强化了农村体育与政治的联系,把组建文艺和体育表演队作为衡量是否全面“学习大寨”的硬指标,把农村体育与“路线斗争”联系起来,广泛兴起“大规模”的体育活动热潮,出现了许多农村组织农民“体育大军”进城表演、比赛的现象。大批农村青年被一平二调搞表演,有的为搞千人广播操而进行脱产集训,农村记工分要加体育标准等。农村体育活动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政治环境中呈现出异常的“兴盛”现象。这一时期的农村体育活动,甚至重复出现了大跃进时的浮夸作风。但是,在压抑的政治氛围中,农村体育的“兴盛”现象也仅是表象而已,没有人愿意主动参加这种活动,在生产队中,农民干活只是为了挣工分,生产队统一上工、统一干活也易于组织,搞活动统一上阵,形成了形式上“壮观”的村落体育现象。

2.3 改革开放时期 (1977—2009年)——逐步恢复发展的村落体育

经历了“学大寨”、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动乱”之后,包括农村体育在内的各项工作逐步回归常态步入正轨。

1978年,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改变了农村社会所呈现出来的经济上均贫、政治上同质、文化上单一和社会上封闭的“超稳定结构”。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标志着中国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全面进入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为了使群众体育适应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相继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农村体育工作暂行规定》,国家体育总局又把2004年定为“农村体育年”,提出“全面奔小康、身体要健康”的口号,在全国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这些都在客观上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依据,也将农村体育向前推进了一步。

2006年,中国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终结,标志着国家和农民间“汲取型”关系已被打破,国家对农民实现了由“取”向“予”的转折。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的指引和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下,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从缺粮少衣达到了衣食无忧的状态,农民不再为生计而发愁,也不再为自家的生产能力而担忧。以往依赖耕牛的状态已经得以彻底改变,他们各自都具备了机械化的生产工具,使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生活条件的改善,使农村人口文化素质也相应提高,村民的思想和意识也得到了解放。很多年轻人外出学习、务工,他们了解了在农村所了解不到的信息,然后又把这种信息带回家乡,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落体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着变化,农民的生活也向开放、文明、理性的方向发展。大部分年轻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健身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对身体是有好处的。传统的体育项目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现代体育项目也被带到农村,中老年人经常在田间、村庄的路上“溜达溜达”或者跑跑步,年轻人则在村庄的简易场地上打打篮球或者到就近的学校进行体育锻炼。

随着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购置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基本家用电器和小型农用机械,家里有年轻人的,还购置了摩托车。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体育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能够满足人们进行体育投资的需要,大部分年轻人有一些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器材,也拥有运动服和运动鞋,虽然运动服装和器材还是比较廉价的,也不仅仅是用来运动,但和改革开放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4]。

3 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变迁带来的的启示

3.1 国家政权是村落体育变迁的主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执掌全国政权以后,国家政权通过其党政权力机构和组织延伸到了行政村层次,并建立起村级的准政府组织和权力机构,国家政权深入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政府不仅是农村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还是农村社会发展所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同时也是农业、农村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调控者。国家政权对农村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土地改革、人民公社的成立与消亡、文化大革命的出现以及国家采取的改革开放制度,无一不是国家政权自上而下作用的结果,而村落体育的变迁,不可能离开国家政治、社会经济情况等而独立存在。新中国60年村落体育在不同时期所展示出来的不同特征也正是国家政权作用的结果。特别是中共中央在2004年至2009年连续六年发布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这为新时期农材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难得的机遇。

3.2 发展村落体育必须选择走适合村落体育特点的道路

由于中国的户口制度和土地制度,农村和城市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体现在经济上,同时还非常明显地体现在市民和农民的生活方式、观念意识上,不管是经济因素,还是生活方式和观念意识,都对农民参与体育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所以,发展村落体育,就要针对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实际体育需求,选择适合村落体育特点的发展道路。

[1] 邓毅明,李红,黄亚茹,等.农村和农民体育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5(5):47-49.

[2] 虞重干,郭修金.农村体育的根基:村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7):1-5.

[3] 罗湘林.对一个村落体育的考察与分析[J].体育科学, 2006(4):86-95.

[4] 徐海涛,李会增,高爱民.河北省村落家庭体育调查与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3):5-6.

The Change of New China Village Sports in 60 Years

JING Zhi-xia1,Q IN Ji-qiang1,DA IJian-hui2,GAO Bin1,WANG Jie1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engyang 233100,China; 2.Sport College,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21,China)

Acco rding to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of China village sports in the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since the 60 years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 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article divided China village spo rts in this period into three stages——the early ag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 le’s Republic of China,the ageof the Culture Revolution and the Reform and Opening Era.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national policies,the living conditions fo r farmers and their physical activities,as well as their spo rts awareness in different periods,the article p resented a vivid picture of China village sports in the 60 years.A lso,the article pointed out that the state power was the dominant fo rce to the change of the village spo r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illage sports needed to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illage spo rts into consideration.

new China;village sports;change;national policy;living conditions for farmers;physical activity;spo rts awareness

G812.42

A

1008-3596(2011)02-0018-03

2010-10-07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0sk379);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09sk432);安徽科技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A KXK20103-1)

井志侠 (1978-),女,安徽濉溪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变迁村落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清潩河的变迁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