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后进生所做实验引发的思考

2011-04-13 07:05
化学教与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鸡蛋壳小明后进生

王 刚

(1南京师范大学09级教育硕士;2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1515)

一个后进生所做实验引发的思考

王 刚

(1南京师范大学09级教育硕士;2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1515)

一、案例背景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遵循“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新课程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实验区进行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组织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框架,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让学生“要学、能学、会学、喜欢学”化学。

目前的后进生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据2010年4月3日报载:“杭州一名10岁的小学生因成绩差太好动,被排在教室最后桌,耗时5个月在教室的墙上挖出46厘米的深洞。”又据6月13日的报载:“高淳某中心小学的两个学生课后打闹,班主任说服教育未果,他一记飞腿将一名学生的左手踢断。”因此,教育、改变、转化后进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一个案例,来进行相关的探索,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案例过程

在粗盐提纯的学生分组实验完成后,我提问在家庭中如何寻仪器来完成过滤的操作。经过同学们交流讨论后,一位学生回答说,用筷子代替玻璃棒、油漏子代替漏斗、玻璃杯代替烧杯。此时学校大名鼎鼎的后进生小明突然大声插嘴说漏斗可用鸡蛋壳代替。在潜意识里笔者认为他在故意扰乱课堂纪律,我便想让他“出丑”,于是让他来回答此问题。他说在鸡蛋壳钻一个小孔,内放纱布作漏斗、小酒杯代替烧杯、筷子代替玻璃棒。当时我惊得目瞪口呆,在我的备课中,根本没想到鸡蛋壳可以代替漏斗,在我的心目中这样的答案应该来自于那些优等生,想不到这一富有创新思维的答案竟来自于一个后进生。在肯定了他的答案后,我顺便说了一句让他回家做一下,明天在课堂上演示过滤实验。

第二天上课前,他主动到办公室要求演示过滤实验。课堂上,他很兴奋地拿者带来的“仪器”走上讲台。只见他内放纱布的鸡蛋壳放在小酒杯,用筷子顺利的完成了过滤泥浆水的实验。他完成实验后兴奋的表情永远定格在我心中。此时我情不自禁地表扬他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且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致谢。课后在办公室我问他回家这个实验做了几次,如何把鸡蛋壳安全地带到教室。他说为了这个实验他妈妈昨天在家里用了整整10个鸡蛋做菜,在家里做了两次实验,确保现象明显,鸡蛋壳是用棉花包裹放在自行车篓里。我再次表扬了他,并且鼓励他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经过这件事后,小明彻底改变了。课堂上再也看不到他捣乱,作业也开始按时独立完成,也时常和同学讨论化学问题,也破天荒地开始问我化学习题。同时他的不良恶习消失得无影无踪,化学成绩开始突飞猛进,由原来的20多分到二模得65分。后来他在周记中写到:“进入初三以来,从没有老师关注我、表扬我,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我才和老师对着干,反正我学习不好,天生不是学习的料。而化学老师如此关注我,让我在课堂上演示过滤实验。我怎么能不把化学学好?”他的周记深深刺痛了我,使我汗颜,自始至终我都想教训他,想不到反而是他“教训”了我。

三、案例分析

对于本案例中的小明同学之所以开始破罐子破摔,笔者有三点认识:

(1)案例中的小明同学开始时处于自尊与自卑之中,他用不断地违纪来满足自己的自尊需要。

(2)案例中的小明同学开始具有“天生不是学习的料”的消极自我观念。当然他的消极自我观念是我们教育造成的,在他的学习中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失败碾碎了正常的自我意识,最终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读书的料。

(3)小明同学从我不是读书的料到化学成绩优异,只是因为一个成功的化学实验,可看出化学后进生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是可以转化的,只要我们化学教师用一颗关注、包容、赏识的心来对待他们,他们定会用较好的行为和成绩来回报我们。

四、案例反思

(1)新课程的理念是让初中生“要学、会学、喜欢学化学”,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的心情去认识化学,形成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转化化学后进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化学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后进生正常的智商水平告诉我们,他们的学习困难是暂时的,他们能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进步(小明同学的转化就是生动的例子)。正如在生活中我们不能因为花开得早晚而评定它们的美丑。

(2)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把学生当作聪明的学生来对待时,就会采用夸奖、鼓励、欣赏的态度去教育学生,而这些学生也确实会变得比较聪明,当学生觉得自己是聪明的,就会产生更好的效应。因此,我们教师应该通过赏识、表扬、鼓励来对待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也许我们的一句话、一次掌声、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次实验、一次帮助就能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反之我们教师的一些不当言行,会使学生产生自卑的情结,使他们彻底丧失学习的欲望。我们教师要反思为什么10岁的小男孩会耗时5个月在教室的墙上挖洞呢?如果在5个月里我们的教师能够“爱心普照”,他又何至于要用挖洞这种无聊和叛逆的方式来宣泄压抑呢?如果在5个月里我们的教师给他一点点关心,教室的厚墙又何至于被孤独所洞穿呢?教室的墙洞很容易被堵起,但孩子受伤的心灵不知道何时才会被抹平呢?我们教师要扪心自问我们促进了后进生的智能发展吗?我们教师又为后进生的学习提供了多少的时间和空间呢?我们教师又为他们创设了多少的学习情景呢?我们教师又给了他们多少展示才能的机会呢?我们教师和他们的师生关系和谐吗?我们教师了解他们孤独的心灵世界吗?我们教师知道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后进生吗?我们教师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了吗?

(3)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是事物的一方面,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差,长期得不到赏识和关爱,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一次次的失败又造就下一次的失败。我们教师应当为后进生创造享受成功的高峰体验,帮他们走出反复失败的怪圈。马斯洛说过:高峰体验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他与周围世界的看法,它可以把一个人解放出来,使他具有更大的自发性和创造性。因此,我们应当创造和利用机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使他们在经历高峰体验中改变自己,奋发向上(案例中小明同学就是在实验成功中取得进步)。

(4)后进生也并非一无是处,但由于目前评价学生是根据考试分数,这使得他们很少得到老师的赞誉。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不缺少批评,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赏识。初中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对学生素质的全面评价,来促使学生发现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收获成功。

(5)成功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

目前乡镇中学的生源参次不齐,班级中的后进生约占1/5。对此我们所有的基层教师都应该挖掘学生的潜能,用崇高的爱心,高度的耐心,真诚的关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用赏识的心对待每一位后进生,用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去转化后进生。对于后进生,我们教师要有天一样高的包容心、海一样深的包容情,因为后进生的成长需要包容,只有包容,他们才有胆识改正错误,才有学习新知识的机会。

总之,教师是园丁,学生是幼苗,后进生就是受了病虫害的幼苗,更需要园丁的精心培育。但愿天下所有的教师都能关心、爱护、帮助、转化、培养后进生。因为将后进生培养成才会给一个家庭带来无穷的希望;因为将后进生培养成才将是教育的巨大成功;因为将后进生培养成才胜过培养一个优等生;因为将后进生培养成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教学,甚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008-0546(2011)01-0030-02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1.01.014

猜你喜欢
鸡蛋壳小明后进生
鸡蛋壳大变身
小明照相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鸡蛋壳的奇妙之旅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能穿透鸡蛋壳的根
做不到
鸡蛋壳上的“浮雕画”
如何对待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