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也是一种伟大——记天津市蓟县“十佳”教师齐卫华

2011-05-10 10:08丁宝利
天津教育 2011年2期
关键词:蓟县天津市化学

■本刊特约记者 丁宝利

平凡也是一种伟大
——记天津市蓟县“十佳”教师齐卫华

■本刊特约记者 丁宝利

“花的事业是甜密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但是我愿意干叶的事业,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阴。”这是天津市蓟县“十佳”教师齐卫华用于鼓励自己的格言。

在熟悉齐卫华的人们看来,齐老师就像开在他们心里的“百合花”,沉静而谦和。走近她,会被她恬静的性格、浓浓的书卷气所吸引;走近她,会被她流畅的教学语言、扎实的教学风格所折服;走近她,会被她强烈的进取心、浓浓的爱生情所感动。靠着对教育事业的挚爱,靠着一股韧劲和拼劲,齐卫华在学校第一个实施课改,为学校捧回了全国化学优质课一等奖的奖杯,她参与编写了天津市教研室主编的《中学数理化》一书,成为学校迄今为止唯一参与编写市级辅导书刊的教师。

初为人师创佳绩

2001年7月,齐卫华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毕业,为了照顾单身年迈的父亲,毅然放弃了留在天津市一所大专院校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家乡蓟县东赵乡初级中学任教,成为了这所农村学校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齐卫华,被学校安排担任七年级的语文课教师。“那时候,什么也不大懂,全凭着一股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勇气。”齐老师回忆起第一天走进教室的情景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尽管前一天做了认真准备,可是,真的站在讲台上,望着下面一双双睁大的眼睛,她还是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一节课下来,禁不住满头大汗。这时,齐卫华才真正感到,原来做一名教师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事。“语不惊人不停步,艺不惊人死不休”,齐卫华天生就是一副倔强性格。白天,只要她没课,就往老教师的课堂跑,看别人怎样把握教材,怎样把握课堂,怎样把握学生,不懂的地方,课下就虚心地向老教师求教;晚上,她安顿好父亲,就一头扎进书海,杜威、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理论著作成为齐卫华无声的导师。

有了老教师的悉心指导,有了理论的源头活水,齐卫华博采众长,她的语文课逐渐形成了“阅读—激趣—赏练”的教学风格。“阅读”,就是引导学生从阅读起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趣”,就是让学生从阅读中体味到书中的乐趣,体味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激发学生从书中汲取知识的乐趣;“赏练”,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开发自己的智慧,用笔书写自然、书写人生、书写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大家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谈感想。齐卫华就是用这种语文的魅力,引导她的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时间,齐卫华的语文教学就见到了成效,她任教班的语文成绩当年就名列前茅,3名学生在全国作文大赛上获奖。

痴心教改不畏难

正当她在语文教学上小有成绩的时候,2002年秋季开学,校长找到她,提出由于工作需要,想让她担任化学课教学工作。这个变化对齐卫华来说实在有点始料不及,这就意味着一切要从头再来。晚上,齐卫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校长的话在她的耳旁挥之不去:“农村学校化学师资相当缺乏,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孩子们没有化学老师开不了课,不能因此耽误了孩子们美好的前程,否则,咱们怎么对得起父老乡亲!”是啊,自己是学校唯一的本科毕业生,又是一名年轻教师,学校有了困难,有什么理由退缩呢!想到这些,齐卫华反倒安静下来了。第二天,她毅然地拿起了化学课本,而这一干就是七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科术语数量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理解难,教师把握课堂的难度大大增加,而这一切齐卫华都要从“零”做起。通过一年的语文教学,齐卫华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学习中最大的兴趣取决于教师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所以,她在化学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靠的是她的教学硬功,而这种教学硬功来自于齐卫华课下的苦功。每节课前,齐卫华都要做精心准备,充分吃透教材。为了尽快掌握化学用语,她每天都和学生一样强化记忆,强化练习,写下大量的教学笔记,及时总结当天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最令齐卫华难忘的,还是一次次的实验课。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她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骤升。所以,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握住实验教学这个重点环节,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放学后,校园里寂静得只剩下虫鸣,实验室里却是酒精灯炙烤试管发出“吱吱”的响声,这是齐卫华为了第二天实验课的准确无误,在对照教科书的要求和实验步骤,一步步地反复进行实验。

正当她的化学课刚刚有些起色的时候,2003年,天津市在小学阶段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这对齐卫华震动很大,她想,中学课改势在必行,是不是自己先尝试着在中学实施课改。于是,她找来小学课改培训资料,进行认真学习,并和已经开始课改的天津大港的同学联系,学习新课改有关的理论知识。对照新课改的要求,齐卫华摒弃老的教学套路,在注意分析学生基础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她在课堂引入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采用分组学习方式,课前为学生设计好任务,课上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锻炼其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006年,齐卫华代表蓟县为天津市新课改专家督导团做了多媒体展示课,获得专家的高度评价。她的课先后获得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和天津市化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两次获得市级二、三等奖,六次获得区县级一等奖,教学设计被选进《课程改革从课堂抓起——初中课改教学设计方案精选》一书。她被蓟县教研室聘为化学兼职教研员,2009年参与编写的由天津市教研室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数理化实用宝典》一书公开出版发行。

用爱当帆渡心海

参加工作10年来,她一直把“教书先有爱”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用爱当帆渡过一个又一个心的海洋。

刚刚接班的时候,齐老师就对全班45名学生许下承诺,要用一个学期的时间,对全班学生全部家访一遍。说得简单,可真做起来那不知要付出多少艰辛,这些工作要全部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家访最多的那次她跑了近50里的路,晚上到家浑身就像散了架一样,可她没有失信于学生,坚持了下来。一个学期,她一共家访了60多次,熟悉了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获得了家长一致支持,刚从学生角色走上讲台的她,迅速和学生融合在一起。

2006年,她刚接手的九年级×班有一个叫晓勇的男生,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他学习成绩不理想,性格暴躁,和同学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老师对他三番五次地做工作也无济于事。一天,晓勇没来上学,他爷爷打来电话说,晓勇患了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齐卫华赶忙和校长说明情况,立刻赶到了医院,帮着晓勇的爷爷一起办理住院手续,一直在医院陪到夜里1点多钟,以后每天晚上放学,齐老师都到医院陪着晓勇,给他端水、喂药,直到出院。医生和其他病人都以为齐老师是晓勇的家长,后来才知道是老师,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老师真好!”晓勇也深受感动,出院后主动找到教师要求补课,学习也开始有起色,和同学们的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第二年中考,他顺利升入高中。

在农村,由于家长出门打工或做生意,很多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成了留守儿童,父母的关怀与爱被距离隔断。2007年,齐卫华教的班里就有一个叫小梅的女孩子,父母在外地打工,她和爷爷两个人在家,家里离学校十几里的路,冬天午休时间短,小梅中午回不了家,几乎天天只吃一袋方便面。看到这种情况,齐老师很心疼。于是,她就每天从家里给小梅带上一份儿饭,中午热好后陪小梅一起在教室吃,边吃边聊天,整整陪了她一个冬天,谈起这件事,已经上高中的小梅还禁不住热泪盈眶。

几年来,齐老师的学生没有忘记老师对他们的爱,每逢节假日齐老师都会收到很多的贺卡和祝福短信,甚至就连天气变化她的学生和家长都会发短信提醒她注意身体……有一个学生在短信中说:“老师,还记得初三那年的冬天,因为有您,我感到格外温暖。”谈起这件事,齐卫华很感慨,她说,其实这样做并不难,只要把学生当成是自己孩子一样,事情就变得很简单了。齐卫华就是靠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个学生,用齐卫华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要让蜡烛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辛勤的耕耘,换得花红千里,春天的使者,将和煦的阳光洒满人间。齐卫华,正是这辛勤的园丁,正是这春天的使者。十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她撰写的《素质教育呼唤个性化教育》一文获全国中小学教师论文大赛二等奖,《合作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的实验报告》获市级一等奖,她还参与国家级课题“科学素养的四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的研究,被评为国家级科学教育先进个人。2009年齐卫华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教研先进个人,前不久,齐卫华又被评为2010年度蓟县“十佳”教师。

猜你喜欢
蓟县天津市化学
有趣的云
蓟县风采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游蓟县梨木台
——纪念上山下乡48周年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区域重力调查在蓟县-沧州地区的应用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