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S双重阻断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

2011-06-28 12:56刘会贞李金荣张秋君刘秀云韩改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那普利缬沙坦肾功能

刘会贞 刘 雯 李金荣 张秋君 刘秀云 韩改颖

(禹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河南 禹州 461670)

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DM)微血管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20% ~40%,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现已证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分别阻断RAS的不同环节产生肾功能保护作用,但有关ACEI和ARB单用与合用治疗效果的报道鲜少,其结果也存较大分歧。本研究观察贝那普利,缬沙坦单用及联合应用的效果,为临床DN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肾内科就诊的DN患者135例。

1.2 诊断标准 DM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T2DM)标准〔1〕。DN诊断标准:有 DM病史,且符合Mogensen 制定的肾病标准〔2〕。

1.3 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DN诊断标准,Mogensen分期Ⅳ期(临床肾病期),即:24 h蛋白尿排泄率(UPER)>0.5 g/24 h。排除标准:①其他原发病(慢性肾炎,高血压,痛风肾,狼疮肾,多囊肾,肾病综合征等)、血液系统疾病等所致的慢性肾衰竭;②急性可塑性肾衰竭;③肿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或有禁忌证;⑤并发酮症酸中毒昏迷;⑥近3个月内用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ACEI或ARB等药物治疗;⑦肾功能Mogensen分期为Ⅰ、Ⅱ、Ⅲ、V期(尿毒症期),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剔除标准:①入选后饮食、运动、药物治疗4~6 w,空腹血糖(FPG)>7.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2 h PG)≥11.0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140/90 mmHg;②不愿配合,饮食管理和治疗依从性差而影响疗效者;③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被误入的病例;未完成规定的观察指标或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判定者;观察中患者自行退出者;④观察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影响后续观察者。

1.4 方法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筛选导入期0~3 w,第二阶段为治疗期3个月。

1.4.1 筛选导入期 对纳入135例患者给予DM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降低脂肪等基础干预。①按照DM饮食运动治疗原则,受试者严格控制饮食,保持相对稳定的运动量;②通过饮食运动2 w FPG≤7.8 mmol/L者可入选治疗期,单纯饮食运动2 w血糖达不到目标者,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尽快控制血糖,FPG≤7.8 mmol/L者,可入选治疗期。③血压过高者服用除ACEI、ARB和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如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SBP/DBP控制<140/90 mmHg者入选治疗期。经基础治疗筛选,有102例符合入选标准。

1.4.2 分组方法 将入选的102例患者按照入选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34人;缬沙坦组34人;联合组34人。通过筛选导入治疗观察的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分别有32例、33例和31例完成了全疗程观察,3组分别脱落2例(1例因不能耐受咳嗽退出,1例治疗中并发脑卒中退出)、1例(治疗依从性差)和3例(1例出现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的血压升高退出,2例自动退出)。三组一般资料见表1,经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1.4.3 治疗期干预 仍采取DM基础治疗,方法同筛选导入期。然后分组治疗,贝那普利组: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0 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缬沙坦组:缬沙坦胶囊,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40217,80 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联合组:贝纳普利+缬沙坦治疗,用法、用量、疗程同上。

1.5 检测指标 ①测 FPG,2 h PG,HbA1c。②ELISA测UPER。检测时间点为治疗第0、1、2、3个月。

1.6 随访 疗程结束后每2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记录透析替代治疗开始时间,以此判定肾脏生存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肾脏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概率比较log-Rank检验,RPER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FPG、HbA1c和BP变化比较 三组FPG、HbA1c和BP不论自身前后比较或是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2 UPER动态变化情况比较 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三组UPER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显著(F=12.304,P=0.000)。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F=0.8632,P=0.425)。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即3组UPER的趋势变化不平行,以联合组下降更迅速(F=4.507,P=0.000)。见表3。

表2 各组治疗前后FPG、HbA1c和BP的检测结果(x±s)

表3 三组UPER动态变化比较(x ± s,g/24 h)

2.3 肾生存分析 以二期治疗开始为起始事件,替代疗法为终点事件,从起始事件到替代疗法开始作为肾脏生存时间,测度单位以天计算。贝那普利组、缬沙坦组和联合组分别有12例、9例和4例转为透析治疗。9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是59.4%、66.7%和87.1%(Kaplan Meier法),Log Rank(Mantel-Cox)检验,χ2=6.052,P=0.048。

3 讨论

DN的发病机制有多种学说,RAS异常激活,多元醇代谢旁路活性增高〔3〕,糖基化终末产物(ACEs)形成,蛋白激酶 C(PKC)激活〔4〕,氧化应激反应〔5〕等促进了 DN的发生发展。其中RAS异常激活学说已经为学者们所共识〔6〕,阻断这个系统可延缓肾衰进展速度,RAS双重阻断是治疗上的新观念〔7〕。

贝那普利是第四代ACEI,该药对肾组织有较高的亲和力,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优于其他同类产品。ARB主要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而抑制肾损害〔8〕。虽然 ACEI和ARB均能阻断AngⅡ产生延缓肾衰进展效果,但二者作用的环节不同。ACEI通过抑制ACE阻滞AngⅡ的生成发挥肾脏保护作用,但AngⅡ还可以通过 ACE以外的途径合成,长期应用ACEI可以使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肾血管的AT1受体表达上调,即所谓的“ACE逃逸”现象,故ACEI不能抑制非ACE途径形成的AngⅡ,即ACEI不能完全抑制RAS。ARB能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结合,由于肾小球旁器对肾素产生的反馈抑制作用消失,导致AngⅡ蓄积,过多的AngⅡ与ARB竞争AT1受体而发挥部分作用,即ARB阻断AngⅡ的作用也不彻底。鉴于ACEI或ARB单独应用都不能完全阻断AngⅡ的生物学效应。学者们观察了联合用药的效果。研究表明:与单独应用ACEI相比,双重阻断8周可以使尿白蛋白减少37%,使血醛固酮减少28%,肾小球率过滤增加 4 ml·min-1·1.73 m-2(P<0.01)〔9〕。Tan等〔10〕分别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治疗及联合治疗 DN 8 w,尿白蛋白排泄率分别下降9.8%、10.9%和11.2%,且血压下降和干咳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证明联合用药安全有效。

本结果提示肾功能改善并非是这些因素所为。分组间UPER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观察例数较少,检验效能偏低有关。另外,短期的干预效果尚不足以逆转严重的肾功能损害,这也是导致组间UPER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之一。联合用药具有潜在的累加效应,可更大程度的发挥肾保护作用〔11,12〕,延长肾脏生存时间。总之,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合双重阻断RAS,可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延缓肾衰进程,疗效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1 许曼音,陆广华,陈名道.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7.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57.

3 Ghandra D,Ramana KV,Friedrich B,et al.Role of aldose reductase in TNF-alpha induced apoptosi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Chem Biol Interact,2003;143(4):605-12.

4 Ahmad FK,He ZH,King GL.Molecular targets of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J〕.Current Drug Targets,2005;6(4):487-94.

5 Ceriello A.New insights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diabetic complications may lead to a“causal”antioxidant therapy〔J〕.Diabetes Care,2003;26(5):1589-96.

6 Gurley SB,Coffman TM.The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J〕.Semin Nephrol,2007;27(2):144-52.

7 Dalla Vestra M,Simioni N,Masiero A.Renal effects of dual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J〕.Int Urol Nephrol,2009;41(1):119-26.

8 远 航,刘 念,贾 冶,等.不同剂量的缬沙坦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11-3.

9 Schjoedt KJ,Jacobsen P,Rossing K,et al.Dual blockad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n diabetic nephropathy:the role of aldosterone〔J〕.Horm Metab Res,2005;37(1):4-8.

10 Tan F,Mukherjee JJ,Lee KO,et al.Dual blockade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reducing albuminuria in A-sia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ephropathy〔J〕.Singapore Med J,2010;51(2):151-6.

11 谢文锋,刘宏刚,付 斌,等.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2):158-60.

12 肖 亮,祝苏红.咪哒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9):1130-1.

猜你喜欢
那普利缬沙坦肾功能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