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2011-06-28 12:56索传涛郭家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生化冠脉心血管

索传涛 郭家娟 王 策

(大庆市油田总医院心内科,黑龙江 大庆 163311)

糖尿病(DM)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病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可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远高于非 DM患者〔1〕,且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较差,临床表现又十分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搜集我院心内科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收住院的DM合并AMI患者75例,同时选取非DM合并AMI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排除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既往临床心功能不全病史及感染、外伤、恶性肿瘤和近期服用抗炎药物者。

1.2 一般检查及治疗方法 入院后常规检查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糖(BG)、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每位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纪录患者入院以及出院后6~12个月所发生的症状,如:胸痛、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以及MAGE安全事件。

1.3 样本搜集及检测方法 所有标本于患者发病3~6 h内采集,及时分离血清,使用血清标本。B型钠尿肽(BNP)检测采用荧光免疫组织法;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检测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仪器为美国GE公司产品。实验试剂均使用相应仪器配套试剂,且在有效期内。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5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分析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合并高血压、干预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合并DM患者的并发症、复发性心绞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以及预后MAGE事件、住院病死率显著高于非DM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一般生化指标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TG、TC和B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K-MB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及预后安全事件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一般生化指标比较(x±s)

2.3 BNP及PAF阳性率对比 BNP>100 pg/L为有效生化指标。AMI合并DM组 BNP阳性患者65例(85.3%),高于非DM组〔41例(67.5%)〕,有显著差异(P<0.05)。PAF阳性在AMI合并 DM组中 57例(75.8%),高于非 DM组〔22例(36.9%)〕,有统计学差异(P <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心脏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DM也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很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是非DM患者的4倍多〔1〕,并且超过一半的DM患者最终死于急性或者慢性的心血管并发症,其中主要死于冠心病。早期、持续、有效的紧急救治AMI,可以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脏血运。

BNP是AMI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心脏分泌的一种保护性肽类激素,主要用于诊断和鉴别充血性心力衰竭,并作为判断疗效和预后的监测指标。但已有研究表明在发生AMI时,BNP明显增高,可作为评估心脏功能的一项重要补充〔2〕。本研究显示DM合并AMI患者的BNP水平及阳性率亦明显高于单纯AMI组,提示BNP可能为DM并发AMI的独立危险指标〔3〕。

PAF是一种强效生物活性磷脂,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PAF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细胞聚集和释放;产生大量活性氧、白三烯等炎性介质。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半数以上患者在出现急性症状之前其冠脉造影只显示轻中度狭窄,表明斑块的稳定性较斑块的大小在决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更重要〔4〕。而DM患者的病理损伤也以损伤大血管结缔组织为主。由于这种大血管基质的损伤使得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凝血激活,继发血栓形成。综上所述,PA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时浓度明显增高,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肌抑制,导致死亡率上升;患者的并发症越严重,其PAF的水平越高。因此,当AMI患者发现PAF水平明显升高时,一定要采取措施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另外,由于PAF拮抗剂已经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可减少PAF诱发的不良反应,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PAF在临床上的应用对提高AMI患者的存活有着重要的意义〔5〕。

1 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6.

2 Ancheta IB,Battie C,Cobb S,et al.The impact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epression on quality of life in nonhospitaliz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J〕.Prog Cardiovasc Nurs,2009;24(4):124-30.

3 刘晓霞,李 萌,李学奇.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及血清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8):1209-11.

4 陈彦霞,陈春红,尹博英,等.择期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2922-4.

5 张 鹏,王 前,郑 磊,等.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用于急性心梗早期诊断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实验学,2007;11(1):63-5.

猜你喜欢
生化冠脉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谁是半生化人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