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肝硬化患者口服四联活菌片对血浆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2011-06-28 12:56陈世川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年11期
关键词:活菌片四联双歧

陈世川

(海口市秀英区永兴中心卫院消化内科,海南 海口 571152)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特别是厌氧双歧杆菌、真杆菌以及需氧肠杆菌、酵母样真菌的数量发生改变。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具有营养和改善肝脏、肠道功能、增强免疫作用,对肝硬化有辅助治疗作用〔1〕。本文对早期肝硬化患者在保肝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联活菌片(思连康)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浆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变化。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经B超或CT证实的早期肝硬化患者90例,排除肝癌、感染及其他重要器官衰竭的患者;排除在治疗中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而影响肠道菌群者。男64例,女36例;年龄38~75〔平均(49.5±8.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四联活菌片(思连康,主要成分: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肠球菌,杭州龙达新科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 g),1.0 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21 d。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血浆细胞因子和肠道菌群的检测。

1.3 检测方法

1.3.1 血浆细胞因子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8的水平。试剂盒购自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开发中心放免所。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2 肠道菌群的检测 取新鲜粪便0.5 g加入4.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按10倍连续稀释法稀释至10-9。分别取 10-9、10-7、10-5、10-3、10-1稀释液 50 μl,依次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厌氧菌3种(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需氧菌2种(肠杆菌、肠球菌)及酵母样真菌。厌氧菌采用抽气换气培养法培养48 h,需氧菌置35℃孵箱培养24 h,酵母样真菌置35℃孵箱培养48~72 h。使用ATB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细菌鉴定。结果以粪便每克湿重中菌落形成单位的对数值表示(lg cfu/g)〔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β和IL-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的变化 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球菌和拟杆菌、肠杆菌的菌落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的变化(x±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x ± s,lg cfu/g)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衡,表现为厌氧的双歧杆菌减少,而需氧的肠球菌、肠杆菌显著增多。文献表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可能与肠蠕动减慢、延迟,微绒毛损害,肠道清除能力降低,提供过路菌接触、黏附黏膜的机会,消化道运动减弱,消化道对细菌的机械排空作用减弱有关。抗体、溶菌酶、酸碱分泌减少有利于细菌生长,肠腔内pH上升,肠壁局部抵抗力下降,使细菌生长受到变化。口服益生菌,对于恢复正常的肠道菌群具有重要意义。

四联活菌片是一种四联活菌,主要成分为嗜酸乳杆菌、婴儿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肠球菌,其中各菌种数量均不低于0.5×106cfu。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肠球菌是人类肠道内主要益生菌,这些细菌可为机体提供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通过影响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3〕。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与特异免疫功能,在肠道中对病原微生物产生营养竞争及生物化学抑制作用,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和入侵,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促进肠道正常菌群恢复,从而恢复正常胃肠运动及减少胃肠症状。肝硬化患者由于肠蠕动减慢,分泌减少,肠道清除能力降低,使肠道成为潜在致病菌的良好生存场所〔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肠球菌和拟杆菌、肠杆菌的菌落数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口服四联活菌片能调节肠道菌群,抑制肠道有害菌的过度繁殖,使肠道有益菌迅速增加,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肝硬化患者释放细胞因子构成一个独特的网络系统,能够参与肝组织的损伤。炎症因子的产生和增加,导致肝硬化患者凝血系统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肝性脑病。肝硬化失代偿可激活巨噬细胞释放各种生物活性因子〔5〕。IL-1β和IL-8是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IL-1β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许多方面与肿瘤坏死因子(TNF)具有相似的生物功能,通过与TNF产生协同作用,提高机体对TNF的敏感性;同时高浓度的IL-1β也能诱导肝脏合成急性期蛋白,引发代谢性消耗;IL-1β也可使T辅助细胞分泌IL-2,进一步促进B细胞与T细胞增殖分化,加重损伤过程。T细胞活化因子及肝细胞刺激因子,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诱导分泌型IL-2受体(sIL-2R)表达,促进急性期蛋白合成,加重肝细胞坏死。IL-8是一种小分子量活性多肽,有较强的趋化和激活中性粒细胞的作用。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IL-1β和IL-8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浆IL-1β和IL-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四联活菌片能显著降低血浆IL-1β和IL-8含量,减弱对肝组织中吞噬细胞的刺激从而对损伤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口服四联活菌片能降低血浆IL-1β、IL-8水平,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从而减少对肝组织的损伤,对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 陈晓文,朱德新,张洪钦.思连康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血浆内毒素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642-3.

2 景丽荣,张洪涛,李 琳.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51例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9;12(10):1545.

3 李瑞军,杨昭徐.微生态制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3;12(6):416-9.

4 张东绅,黄志华,陈 如.肝硬化患者口服培菲康和妈咪爱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4;16(2):109-10.

5 吴静黎,温帆渊,朱瑞芳,等.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TNF-α、IL-6检测的临床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8):602-3.

猜你喜欢
活菌片四联双歧
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思连康)在小儿胃肠型感冒的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分析
四联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口服补液盐Ⅲ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