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研发 是我一生最钟爱的事业——访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院长多杰

2011-07-03 01:59文图中国医药科学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藏医藏药青海省

文图/《中国医药科学》记者 林 玟

多杰院长

与藏医药的不解之缘

43岁的多杰,典型的藏族汉子,充满潇洒、硬朗的阳刚之气。窗外一缕阳光,照在他刚毅的脸上。谈到对藏医药的研发,他那双深邃的目光立刻变得更加有神,欣喜之情溢于言表: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是国内唯一集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藏医临床研究、藏药新药研发、信息网络开发和重大项目攻关为一体的综合型藏医药科研机构,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一个藏医药研究院。自1983年成立至今,无论是传承、临床、还是新药开发,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

自从16岁在家乡青海省海南州进入民族师范学校“首届藏医班”系统学习后,多杰就对藏医药着迷。1985年回到县藏医院工作后,他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藏族医生;由于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杰担任了副院长。随着临床实践的深入和领导工作的需要,1989年多杰到西藏自治区藏医院、藏医学院深造了3年;紧接着,多杰又在青海医学院“首届藏医药专业班”学习了3年;1995年多杰调到青海省藏医院工作,2003年任副院长;同年,多杰任青海省藏医药研究所所长;2009年1月起,任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院长。

从一个藏族青年,成长为一名藏医院领导、藏医药研究专家,多杰仅仅专业、系统的藏医药读书学习,就历时近12年。厚实的专业基础、扎实的临床经验、勤奋的工作热忱、开阔的国际视野,使多杰成为青海、乃至中国不可多得藏医药人才。

在青藏高原藏医药研究这个大舞台,多杰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他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金诃脑血康”二次开发》和863计划引导项目《“金诃脑血康”开发》等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专项课题30余项,其中“名贵藏成药金诃七十味珍珠丸矿物质元素研究”、“金诃甘露药浴颗粒产品关键技术开发”两项成果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藏医药古籍文献的新生

藏医学博大精深,与中医学以及古印度、古代西方传统医学并称为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它在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有独到的治疗方法。

当记者问到,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在搜集、抢救藏医药古籍文献这样浩繁的工作,对于藏医药传承的意义时,多杰说,藏族的祖先很早以前就在青藏高原生活,他们在同自然和疾病斗争的漫长过程中,逐步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进而创造了藏医药学。在流传至今的藏医经典著作都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临床价值。

多杰说,藏医药是中华医药学宝库重要组成部分,典籍浩瀚、博大精深。青海藏医药研究院下设基础研究所、临床研究所、药物研究所、信息研究所和《中国藏医药》编辑部,按照各自的工作重点相互配合做好全局工作。

基础研究所在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古籍文献抢救整理,古验方发掘,传统炮制工艺研究,藏医术语、诊疗技术及藏药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天文历算研究方面成绩卓著。在抢救中、发掘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多次被评为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先进集体。是国内最早也是研究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权威的主要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机构。

为了获取珍贵的史料,多杰跟随藏医药大家艾措千先生,先后带领20余位藏医药专家在西藏、四川、甘肃、云南、青海等藏区行程40000余公里,跋山涉水,先后搜集、抢救、挖掘散落于民间、濒临灭绝的藏医药经典古籍文献,真可谓历尽千辛万苦。20多年来,抢救性地收集、整理、挖掘了《论述部注释—灿烂宝库》、《临床诊治精选·宝串》、《本草药物集》、《藏医秘诀宝库》、《子书精要》等著名藏医药古籍。在这些古籍中30%为手抄本,内容涉及藏医药学历史、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药物方剂、炮制工艺等各个方面,覆盖公元前8世纪至新中国成立2800多年的历史。比如《四部医典》是藏医最重要的一个典籍,它有12个版本,有的已经是孤本、绝本。

多杰与老专家和同事们在做古籍文献整理研究

多杰说,据有关记载,藏医药典籍原来有3000多部,但散失极其严重。藏医药古籍的搜集、整理、出版将藏医药理论体系的形成由原来的2000多年追溯到3800年,丰富了藏医药临床的诊疗方法,从古籍中挖掘出来的处方方剂为研发新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还对研究、传承、发展藏医药事业具有深远地影响,以后搜寻的任务还很艰巨。

多杰说,要将藏医药文化发扬光大首先要继承传统的医学典籍。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自1983年成立以来,先后抢救挖掘藏医药古籍文献2000余部,编纂出版《藏医药经典文献集成丛书》(780种)、《中国藏医药大全》(60卷)、《四部医典挂图详解》(18卷)等藏医药论著20余部(800余册),所整理出版的藏医药古籍已成为国内外藏医药研究的主要参考书目。整理规范藏医传统诊疗技术30余项,制订藏医药标准30余项;参与完成国内首套藏医药本科教育规划教材38门,参与编译现代医学教材28门,创办了国内唯一对外公开发行的藏医药学术期刊《中国藏医药》杂志;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20余项,5项成果获得国家或青海省科技奖励,1项成果取得国家专利,3项技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藏药产品26个,6个产品为国家级新产品,4个产品为青海省高新技术产品,12个产品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藏医药的研发与传承

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对于藏药及其制作,多杰如数家珍,藏药入药品种约有3000余种,其中有2000多种植物、400余种动物和600余种矿物可以入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它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藏药原料大部分来自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具有药力强、纯净、无污染的特点,是道地的天然药物。藏药对高原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胶原性疾病、消化系统及神经性障碍等有着独特的疗效。

多杰认为,雪域高原的极端环境,造就了藏药的神奇特性。藏药之所以具有神奇的疗效,主要原因在于在地球上独一无二的高海拔,使藏区的药材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即所谓药力强劲。在海拔2500 ~ 5000米的高山、裸岩、灌木丛地带生长着数百种珍贵药材,如虫草、延龄草、胡黄连、天麻、雪莲、红景天、高原灵芝等。这些生长在高寒缺氧地带的雪域药材,不仅纯净无污染,而且药效特别好。同时,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这些药用植物含有人体不可缺少的金属微量元素,也很符合非高原地区的人们需要,使藏药拥有了神奇的疗效。

在丰富多样的藏药中,珍宝类药品最能代表藏药特色,之所以被称为珍宝,是因为采用了多种名贵药材,在这些珍宝类藏药中可溶性珍宝类藏药有15种,61味;不溶性有42种,104味(金刚石、蓝宝石、珊瑚、珍珠、水晶等),这些丰富的矿物药源像一座宝藏,使珍宝类药物具有特殊功效。

多杰说,千百年来,藏药一直依靠手工研磨、配制。藏药的生产不仅需要有严格的藏医药理论和藏医药专家指导,还需要懂得结构学、配方学等藏医学理论,熟练掌握传统炮制工艺的专业人员。如今,藏医药研究人员经过多年悉心研究,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传统藏药进行了深度开发和现代化剂型改造,已在自动化流水线上大量生产。目前,由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藏医药产业创新支撑平台项目已被正式列入2009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计划,项目的实施对进一步提升研究院整体科研水平,建立健全藏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藏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多杰带领研发团队自主研发珍龙醒脑胶囊、降脂胶囊、前列宝、塞隆风湿胶囊等25个藏药新产品,“金诃”、“金诃前列宝”等25种新型藏药产品,全部取得批准文号。其中“金诃降脂胶囊”等5个产品取得“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和“青海省高新技术产品证书”。

勤于思而敏于行。勤于钻研、博才多学的多杰,还主编藏医药本科教材《藏医方剂学》以及参与《藏医诊断学》等17门的编写和《药理学》等教材的翻译工作;在国内外重点学术期刊发表《藏医三大学说概论》、《大黄在藏医学中的应用概述》、《藏药抗缺氧作用的初步研究》等学术论文20余篇;著有《藏医学总称释译》、《藏医实用医疗18法》等专著;《金诃甘露药浴颗粒产品关键技术开发》、《一种藏药饮片铁粉的炮制方法及其用途》、《水银寒法热法两种炮制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多杰在进行药物研究

全国目前已有30多种藏药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一批藏药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300多家医院进入临床使用,有的新型藏药还顺利进军日本、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青海省,藏药加工业总产值已超过一亿元,不仅为青海经济的发展助上了一臂之力,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藏医药的临床使用与国际化

记者问道,现在由于工作节奏快,许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状态,藏药能否像足疗那样,对人的身体做一些调理和减压?再就是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高原旅游热兴起,有专家认为,到高原旅游特别是到西藏旅游,如果能在西宁适应休整一周左右再到拉萨,对人的身体大有好处。那么青海藏医药研究院、或者青海藏医院,有没考虑将逗留在青海的游客,用藏药为他们做一些诸如治病、藏药浴等方面的调理?让“到青海做藏药浴”就像“美国人到中国医疗旅游(美国心脏搭桥13万元,北京 6万元)”、“印度医疗旅游(心脏、神经和矫形手术尤为擅长)”、“到 韩 国整容旅游”那样成为一种时尚旅游。

多杰回答说,完全可以,而且前景非常大!既独具特色又非常有效的藏医药,有与其他医药不同的优势和养生体系。藏医外治疗法对大病、特病的治疗非常有特色;藏药药浴疗法,对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妇科病等,有独特疗效。近年来已有国内外的游客到我们这里做药浴治疗,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前几天我看还有20多位俄罗斯人,15天一个疗程后,反应都非常好。我们也看到藏医药养生与旅游结合潜力非常大,正在扩建药浴综合楼,多杰指着外面在建的楼房说,竣工后,藏药药浴治疗将增加到400个床位。

由于国家对藏医药的重视和扶持,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疗、教育、科研和生产体系,全国已有30多种藏药被列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结束了长期以来藏药没有批准文件、没有标准的状况。一批藏药新品种目前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300多家医院进入临床使用。也由于藏医药的神奇疗效,全世界已有20多个国家设有藏医学研究机构,拥有3000多名科研人员。

因此,对于置身于藏医药研究本土和高地的多杰,总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在工作中,多杰大胆对藏医药科研资源进行整合配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藏医药继承创新,使青海省藏医药研究院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集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新产品研发、重大科技攻关、藏药理化学分析检测、藏药药理研究、产品工艺研究和安全性评价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藏医药科研机构。被认定为“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青海省藏药新药开发重点实验室”和“青海省藏药技术创新中心”。

多杰也荣获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卫生厅、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全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卫生工作先进个人”、“十五”全省藏医药古籍文献整理研究先进个人;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名贵藏成药七十味珍珠丸矿物质元素研究”、“金诃甘露药浴颗粒产品关键技术开发”分别获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诸多荣誉。他还兼任了《中国藏医药》杂志主编,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863专家库专家、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理事、中国青年科协委员、青海省藏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多杰在长期的藏医临床和藏医药科研工作中,积累了丰厚的藏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和学术造诣,为藏医药事业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青海省不可多得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青海省副省长马顺清在春节期间看望多杰时,对青海藏医药事业、人才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说,青海始终把发展中藏医药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中藏医药事业发展的快慢,专业科技人才是关键。……希望更多像多杰这样年轻的优秀人才留在青海,进一步发挥中藏医药研究人才的作用,共同为促进青海省中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多杰说,领导的关怀我铭记在心,荣誉代表着过去。我个人从事藏医药工作以来有着深刻的体会:青海藏医药事业的发展能有今天这样的良好局面,与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和青海省政府和科技厅等部门对藏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大、扶持力度大是分不开的,因为研究院的好多项目,都是省级、国家级项目。在藏医药这个领域,学无止境,无论是理论体系,还是临床优势,它的潜力都非常大。藏医药研究植根于美丽神奇的雪域高原,千年藏医藏药,在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洗礼之后,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历史时期,只要我们加快研究的步伐,它一定会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藏医药研究,是我一生钟爱并为之奋斗的事业!我庆幸,我生活在这个好时代。

猜你喜欢
藏医藏药青海省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藏医治疗慢性肠炎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藏药三味黑矾汤散治疗口腔溃疡
藏医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藏医《四部医典》对大骨节病的认识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