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2011-10-16 06:32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8期
关键词:解剖学技能型生理学

傅 臻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

傅 臻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目的 探讨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从教材建设、师资培养、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为后续设置打好基础继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 以2009级学生作为对照组,开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课程,2010年学生为实验组,进行一系列课程整合及教学改革;两组分别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学习体会问卷调查及学习成绩分析。结果 2010级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上明显优于2009级(P<0.001)。结论 实施《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习方法,为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高职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在传统模式下教育的学生已不能满足现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不仅是是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医学基础学科,而且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在传统教学中这三门学科的课程安排是建立在临床医学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且内容烦琐,不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此我们进行一系列探索,将其整合为《人体解剖生理学》,通过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湖南省湘潭职业技术学院3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09级学生258人,2010级学生245人,两个年级学生均为高考统招学生,理论基础水平基本相当。

1.2 方法

1.2.1 调查

在2009级开设了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高职护理三年制学生中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学习体会问卷调查,调查表共设7个方面进行多选。2009级调查结果表明(见表2),学生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问题表现在:教材使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两本教材同时教学,学生上课有时难以跟上老师教学步伐;内容多课时少,解剖知识难得记生理知识难理解;实验室条件有限等原因使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2.2 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2.2.1 加强教材建设

以前我们是采用《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和《生理学》两本教材,教材内容多且与临床医学使用的区别不大,两本书的系统顺序也不一致,给老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尝试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融合编写。在教材编写时考虑了以下几点:①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理论够用,操作过硬”的原则,突出“三基”内容,同时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②尽量避免三门学科之间内容交叉重复。把握以必须、够用的原则,对人体有些超微结构不予编写,并淡化对有些生理机能、机制的探讨。教学内容力求简明、明了、易懂、便于记忆。③根据基础理论服务于临床的原则,编写了“人体解剖结构与临床应用”一章,为常用的护理应用技能提供解剖学基础理论[1]。

1.2.2.2 实验室建设

2010年对解剖生理实验室进行了整体体制改造,新增了多间解剖示教室和模型标本陈列室。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在理论课后有充足的模型标本进行观察。

1.2.2.3 增强师资队伍,优化护理教育

学科的融合给很多教师都带来了一定困难,对于中老年教师因为有些长期从事单一学科的教学,记忆力相对较差,增加一门学科的教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他们刚从学校毕业,一下担任两门课程的教学也很困难。而且基础学科的老师大多都是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没有系统的学习过护理知识及护理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意识到肩膀上的重担。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青年教师都会拜有经验的老教师为导师,进行一对一教学培养。并且相互听各个学科老师的课,取长补短。鼓励老师到大学及临床进修、学习[2]。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1.2.2.4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

①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人体解剖生理学》因其学科特殊性在以往理论教学中多采用挂图、模型进行讲解,而多媒体教学法拥有以往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它使用现代科学技术,借助声、光、影像、动画、文字等方式,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且可应用计算机将平面图转化为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像,具有直观性强,立体感强的特点,起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但是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学生长时间盯住屏幕,容易疲劳困倦,师生互动性差,课堂信息量过大,学生做不好笔记等。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统一,两者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②“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如讲授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甲状腺亢进的患者会出现心慌、怕热、食欲亢进、消瘦、易怒等一系列症状?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寻找答案,从而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学习的重点[3]。此方法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使教学密切联系临床,时刻体现出教学为临床服务,临床是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一理念,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知识及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传统讲授法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③歌诀归纳总结法:人体解剖生理学需要识记的概念名词多,内容繁杂抽象,且教学时数有限,学生普遍感觉难记,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收集、编写了一些口诀,从而便于记忆[4]。

2 结 果

通过考试成绩分析:2010级学生成绩明显优于2009级学生,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见表1。随机抽取1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1 2009级、2010级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表2 2009、2010学习情况调查表(人,%)

3 讨 论

进行教学改革是一个大的趋势。新教材的编写贯彻了高职教育的理念培养技术型、实践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并以此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对于教师来说,每一个教师都要适应这一新形势,意识到肩上的重担,不但要精通本专业,还必须精通相关医学专业,在业余时间深入到临床护理第一线,了解护理工作最需要的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是什么,及时发现教学中的缺陷,在教学模式和内容上顺应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培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熟练技术的高职护理人才[5]。人体解剖生理学只有160个学时,很显然,在这些学时内要让同学掌握全部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上应该强化和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内容,少讲理论性很强只是为以后科研工作打基础的内容,并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2010年学生在学习兴趣及成绩上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教学改革基本上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材的编写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如在讲甲状腺的位置的时候“上达甲状软骨中部,下至气管软骨环”,这里提到的甲状软骨、气管软骨环要到后面呼吸系统才学到,所以系统顺序的排列还有待考虑。有些地方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衔接的也不够理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也有一些问题,如歌诀归纳总结法,虽然使学生学起来记忆深刻,但使用范围较小,歌诀所含信息量有限,不适合用于记忆内容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因此有很多知识点不适合用此方法学习记忆。以上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经验体会,今后我们要进一步修改教材,使之完善,努力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高职护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易桥良,艾卫敏.人体解剖生理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0.

[2] 陈尚,林乃祥.高职护理医学基础课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7(9):95-96.

[3] 张永娟,杨黎辉.在生理学教学中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的做法[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27(3): 23-25.

[4] 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在解剖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16(1):65-66.

[5] 李金莲,李云庆.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6):57-56.

R-03

B

1671-8194(2011)08-0168-02

猜你喜欢
解剖学技能型生理学
《钟世镇现代临床解剖学全集》(第2 版)12 卷隆重出版发行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质疑与思考: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十个问题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正常人体解剖学知识竞赛的规划设计与组织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