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白牡丹

2011-11-21 22:49庞井君
散文百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白牡丹山崖仙子

●庞井君

中国关于牡丹仙子的传说很多,浪漫神奇,美丽动人,但于我不过听听读读,欣赏欣赏罢了。可对于含山的牡丹仙子,我却当真了。

巢湖这地方本不长牡丹。奇怪的是,含山那株牡丹却在山崖石缝中生长了一千三百多年,自然被老百姓奉为神灵。且不说她那无人能解释的神奇生命力;且不说她被武皇贬谪的传奇身世;且不说她能预测人间福祸的神秘本领;也不说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她绵绵不绝的崇敬和赞颂。我觉得,这些与发生在其他自然崇拜物身上的故事相差无几,多属演绎附会之辞,早在我的想象和意料之中。让我信以为真、心生感慨的是下面两个故事。

皖南事变后,逃出来的一部分新四军就驻扎在这株牡丹脚下的山洞中。有一次日本鬼子到这里追剿扑了个空,带路的汉奸为了逃脱鬼子的责罚,就说是这个牡丹仙子显了灵,保佑新四军逃走了。气急败坏的鬼子可能认为,中国的牡丹仙子与中国人站在一起与他们为敌,自然也在绞杀之列。他们瞄准山崖上的牡丹开起了炮,可连连不中,倒是从天而降的碎石把鬼子砸得四散奔逃。鬼子震颤了,害怕了,撤退了。当地老百姓自然认为,牡丹仙子显灵了,而且说,牡丹是仙,日本人是鬼,神仙打败了恶鬼,本是常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岩壁上牡丹树边累累的炮痕像雕刻一般留在那里,也深深地,牢牢地镌刻在每个游人的心田里。

牡丹仙子躲过了日本人的炮火,二十多年后,却又遇到了中国人自己的“革命”。我想,那场“革命”的逻辑可能是:神只能有一个,因为如果容忍别的神存在,就势必影响政治上的那个“真神”的崇高和伟大,影响人们信仰的纯洁和专一,要不然为什么一切已有的 “神”统统都在扫荡之列呢?当年,那些“革 命者”或者忘记了牡丹仙子保佑过新四军的功 劳,或者正是因为这一点使她增加了神性,或 者根本就不相信这一套。总之,对“真神”的 无限忠诚和崇敬是至高无上的,别的都不重 要。他们没有鬼子那样的武器,抑或总结了鬼 子失败的教训,所以采取了聪明的做法:从山 崖顶上放下一根绳子,下去一个人把绳子拴在 牡丹树上,然后用力向上一拔,就把她连根拔 掉了。可是,“革命”总是有代价的,总是要 流血的。绳子莫名其妙地断了,那个下去的勇 敢的“革命者”也就掉到山崖下摔死了。老百 姓的说法,当然又是牡丹仙子显灵了。也许是 “革命”不够彻底吧,也许是神仙的命本来就 不是凡人所能“革”的吧!没过了几年,还是 在那个地方,牡丹又长了出来,长得还和原来 一样,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那天在含山,这故事吸引着我的目光久久 地停留在这株牡丹身上,我想努力从她那里看 出点什么。那是一株单瓣白牡丹,属于众多牡 丹品种中最普通的一个。站在山崖下,仰头看 上去,见她高高地生长在贫瘠的石缝中,枝叶 不繁,花色不艳,相貌平平,凝视了半天,也 没有看出什么雍容华贵的气质,更看不出有什 么仙女英姿。然而,我并不失望,我想,或许 那神奇的东西本该就是这平凡的样子吧!

听当地人说,这株牡丹每年开花的情况不 一样,花朵的多少可预示人间福祸,十分灵 验:一朵干,二朵旱,三朵四朵保平安;花开 十朵以上,闹水灾;一朵也不开,天下大乱。 仰头数了一下,刚好四朵,同行的人一阵雀 跃。我也凄楚中透出一丝欣悦,低下头,默默 地陷入了更加辽远的沉思和遐想之中。

猜你喜欢
白牡丹山崖仙子
牙仙子
贴纸仙子
何冰歌
“白牡丹”
故乡槐花满山崖
孤独的麦田(外一首)
《戏牡丹》中白牡丹的角色感想及情绪变化分析
仙子之城
雨中仙子
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