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事琐记

2011-11-21 22:49吴垠康
散文百家 2011年7期
关键词:碘盐

●吴垠康

临近中午下班,家人来电,食盐告急,周边超市商店均无盐可售,再不想办法晚上淡饭侍候。

这是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的第六天,各大门户网站醒目位置除了日本灾情,利比亚战况,还有国内各地抢购食盐的新闻。而被福岛核电站泄露污染的海水将不能制盐、碘盐可防核辐射等民间传闻,则有鼻子有眼地挑逗着人们从众跟风的神经,以致日本的地震在我们的家园迅速诱发了一场气势汹汹的盐震。

盐,撒在敏感的伤口上是一种痛苦,那就让它在岁月里发潮吧。

闲暇季节,放下农具的乡下人喜欢扎堆,甲用脚尖在乙的膝盖窝踩了一下,毫无防备的乙一下子跪倒在地,正要发火,甲嬉皮笑脸说,没吃盐啊,快喊老婆上我家借去。在乡下人看来,盐是强筋健骨的营养品,否则就不能靠体力实现生存权、话语权和发展权。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或因出工没时间上街买盐,或因疏忽不知道盐已告罄,或因家贫买不起盐,借盐在邻居间并不鲜见,而借的单位不是多少两,不是多少斤,而是多少匙。盐非贵重之物,但还盐时宜多不宜少,要是被人家低看一眼,再开借,人家就没那么爽快了。

盐乃五味之首,对于孩子肤浅的阅历来说,盐就是一种味道。我家的盐钵是带釉的陶罐,躺在里面的匙子布满盐霜,明明一满匙盐其实只有半匙,母亲不清理匙子,并非向邻居开借可以克扣一些,而是有利于做菜添盐时把握分寸,毕竟菜淡了没味道,太咸了也不是什么好味道。母亲说,用盐还要善于掌握火候,早了,菜被煎得干巴巴不水灵,迟了,盐又不能均匀渗入拐拐角角。大凡投箸蹙眉、不忍卒食者,除非犯病闹心,大多同用盐不当有关。碰到一次性大量用盐,无外乎腌制白菜萝卜、腊肉腊鱼、磨辣酱、烂腐乳之类,虽有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但缺少油腥的农家餐桌,只能用盐来刺激补充体力的狼吞虎咽。

人需要盐,牲畜也不例外。猪是农家零存整取的存折,在主人家睡了一两年懒觉,最后竟用生命的代价去偿还欠下的房租和餐费,够爷们吧!但人家吃的是菜帮子,喝的是脏泔水,半槽热腾腾的烂叶子咽得下去吗?于是,侍弄猪的女人转身从黑乎乎的竹橱里掏出盐钵,往槽内先撒了半匙,又半匙,但见刚才还叽叽着提意见的猪,就嘭嘭嘭地大口朵颐起来。

除了猪,牛也是农家必养的牲畜。放牛娃撒尿时,牛会撵过来用粗糙的舌头接尿喝,漏掉的,在青草上泛亮,牛是不可能疏忽这些青草的,即使草根也要拔起来吃个痛快。大人说,那是尿里有盐。三伏天,烈日炎,但节气不等人,男人与牛像战场上的兄弟,在田野间书写着悲壮的履历。待人乏牛困,就丢下犁耙钻进树荫歇晌,男人端起一碗先前准备好的凉盐水,咕咚咕咚个底朝天,又从陶壶里倒出一碗,泼在草料上,牛的眼里好像有水在打转。

男人傍晚歇工回来,女人说,盐快吃完了。男人就取下挂在土墙上的棕绳,径直来到柴垛下,捆紧一担干红的松枝,再从门后找出两头削尖的竹插挑,穿上柴捆,在肩上找准担子的重心,靠着檐下土墙,用带丫的木棍撑稳,第二天早上赶市的准备就算充分了。快吃早饭时,回赶的男人头上冒着汗气,竹插挑上吊着盐袋,沉沉的,顺着脚步有节奏地摆动着。有时生产队里工事忙,男人没时间卖柴,女人就把猪和鸡安顿好,从泥瓮里摸出半篮子鸡蛋,先到食品收购站卖了,再去商店称盐,如果还剩下些钱,就咬咬牙买几个馒头给孩子。馒头与盐有了关联,孩子常垫着马扎,打开竹橱,念叨着盐怎么还没吃完啊。

那时候,我父亲在外乡教书,母亲在家里既是女人,又是男人,挣工分、挖猪菜、洗衣生火,整天忙得似旋转的陀螺,好在父亲每月有点微薄工资,买盐可以用现钱。家里没盐了,母亲就趁我下午不上学,给我三角钱,刚好能买两斤盐。商店里弥漫着湿漉漉的甜味,我舔了舔舌头,踮起脚把三角钱递给镶着银牙的中年女售货员说,买二分钱的山芋糖,二角八分钱的盐。那时山芋糖一角钱八粒,一粒糖二分钱,太不划算,但毕竟是假公济私,没有吃亏的意思。也不知道母亲是否觉察到盐分量不足,反正她一直没挑破,我也因一粒山芋糖的好处费,很乐意充当家里的盐腿子。

在学校教书时,同事晚上喜欢打扑克消磨时间,赢家可以白吃输家的葵花子。一次,我发现葵花子里有一粒拇指大的白色石头,不但光滑,还有点透明感,这不会是玉石吧,就宝贝般收藏着,没事还拿出来揣摩一番。葵花子是小卖部的,里面怎么会有玉石呢?莫非是某个马大哈无意掉进去的!到了夏天,玉石有些发潮,就拿到水里用力揉洗,洗着洗着竟变小了,最后什么都没有,这才意识到那不是什么玉石,而是炒货时没耗完的盐石,为此我还失落了好一阵子。

现在很难见到冰糖一样的粗盐了,市场上都是精细的袋装盐,且分类添加碘、钙、锌等微量元素,美其名曰营养盐。既然是营养盐,提点价没意思吧,延长产业链就这样在盐业上名利双收了。内陆地区普遍缺碘,村子里不时能碰到患甲状腺肿瘤的大脖子,但自从食用碘盐后,大脖子有减无增。福岛核泄露后,当有人提到碘片碘盐时,那种对碘的信仰迅速登峰造极,成为抢盐风暴的一只隐形推手。其实,碘盐的添加剂量是为预防大脖子量身设定的,要达到阻止核辐射效果,一天得吃六、七斤碘盐。那样,人没被核辐射死,却早被盐撑死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件件是民生,而在悠久的农耕文明中,唯盐不可以最大范围地自给自足,成为小农意识里受制于人的软肋,乃至自古政府就推行“央企”垄断官盐,只有不怕抄家问斩的,才敢偷贩私盐。春秋时期,管仲首开盐铁专卖先河,盐税丰厚的国库帮助齐国第一个奠定了霸主地位,并使一代名相的威名锦上添花。其实,我国并不差盐,矿盐、湖盐、海盐三足鼎立,有些地方的盐藏甚至多得像死海一样成了负担,只要运输网络不瘫痪,即使不开发海盐,市场都不可能出现短缺现象。像我们安徽主要吃矿盐,仅定远县盐矿一年的产量,就够全省人民吃五年。所以,即使在物质匮乏得需要靠布票、糖票、肥票计划市场的年代,盐都是敞开供应。奇怪的是,每逢天灾人祸,盐就第一个跳起来,嚷嚷着充当扰乱市场的火头军。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对杀机四伏的瘦肉精、防腐剂、甲醛、农药残留等慢性危害麻木不仁,但一旦听说盐没了,就集体意识起来。是盐属生活必须,日不可缺?还是盐价相对低廉,人皆可囤?抢购囤积,是任何富余市场的克星,原本一家一包的正常供需,如果某一家囤了一百包,其余九十九家怎么办?在我的记忆里,抢盐、囤盐已发生过N次。九十年代初,有位教书同事听说盐要涨价,囤了一水缸粗盐,夏天过后,这些盐抱团成石,最后不得不破缸取盐。无独有偶,这次又一朋友找路子弄了十箱盐,估计够全家人吃四十年,当然,如果不怕因超标摄入食盐而引发心血管病、癌症、衰老等疾患,也许用三十年就能吃完。

这些年,大家的钱袋子涨了,判断力却降了,谁有商品滞销,只要弄个防病消灾的帖子或短信,哪怕有一两处不能自圆其说的纰漏,保准一夜销愁。如果说板蓝根、醋、口罩、食用油、绿豆、大蒜、红裤衩、艾香袋等走俏一时,有如剧烈运动后的一过性血压升高现象,那么被抢购过 N次的盐,则是蛰伏在关节上的类风湿,天气稍变就蠢蠢欲动。可以肯定,只要有信口开河的专家,有昧着良心的商家,有不对称的信息,有不理性的消费者,已经被抢购过N次的盐,一定还要被抢购N次,这也许是管仲老兄始料未及的吧。

猜你喜欢
碘盐
“低钠盐”和“无碘盐”选吃有学问
“碘”亮人生共享健康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四招识别真假碘盐
如何识别真假碘盐
碘盐吃法有讲究
喀左县2004~2011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焓变与熵变在碘盐使用条件分析中的应用
维西县2004~2011年居民用户碘盐监测分析
环江县2007~2011年碘盐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