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思考

2011-12-08 03:22王新光王春粟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创新能力人才

季 红,王新光,王春粟

(1.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吉林大学 农学部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

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理论思考

季 红1,王新光2,王春粟1

(1.哈尔滨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8;2.吉林大学 农学部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创新教育的概念和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定位,提出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因、内容和方法。旨在为适应21世纪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体育院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实施

Abstract: By the methods of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article analysis and posits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proposes the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methods of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The article aim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ideas.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Innovation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Implement

CLC number: G807.0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8-2808(2011)01-0064-0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发展成为了时代的新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提高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革新性实践能力,就成了人对时代的主动适应和时代对人的根本要求,也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的核心要求[1]。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创新教育应运而生,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民族的创新素质服务,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打下广泛的、深厚的基础。

1 创新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1.1 创新教育的概念

创新教育是指根据创新的基本原理,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使受教育者在牢固、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创新能力的教育[2]。

1.2 创新教育的特征

1.2.1 学生主体性 创新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发现学习、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启发性教学为主,开展教学双边活动,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成才方案和发展空间,能够自主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耗费较少的精力与时间,寻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3]。同时,教师可以动态地把握教学效果的实施,了解到教学实施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将师生教与学的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1.2.2 多样性 创新教育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教学体系的综合性多样化、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机动性、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等方面,其多样性的特征可以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实现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合理运用及优化,更好地实现教学效果。

1.2.3 发展性 教育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创新教育自身必须要与时俱进、勇于开拓,创新教育的理念、方法、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更迭。与此同时,创新教育培养的人才才能随之不断进步和发展,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成才的需要。

2 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原因

体育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行业特点,肩负着培养体育高层次人才的任务。教育方式的优化与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既直接影响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也影响着体育院校自身的发展和办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体育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赋予人才不同的素质要求、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选择适应时代发展以及学生自身需要的教育方式。在以知识经济为发展主流的今天,体育人才不仅要有本学科领域的知识积累和前沿性知识,更要有科学研究创新的能力,还要有善于将所学知识联系社会实际,解决社会和生产实际问题,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是体育院校立足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使命,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要大力倡导和实施创新教育,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成才的需要和社会对体育人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21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型人才[4]。

3 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内容

实施创新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动机和坚定的创新意识;(2)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使学生敢于创新;(3)创新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索问题的能力;(4)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有能力创新,具有创新的知识和技能;(5)创新个性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创新,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和独特的个性特征。

4 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4.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全面推行创新教育,首先是一场观念的变革。传统教育观念中的教学是被动式、注入式的,教师以授业为主,学生只有模仿,没有创新,这种教育观念制约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当代社会信息日益激增,学生吸收所需的全部知识已不再可能。我们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不仅重视教师对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性和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具备丰富自己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复杂的社会里明辨方向的能力[5]。在现代化的教学中, 应该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教育既具有模仿性又具有创新性。既借助学生的被动学习使学生掌握知识、技术,又借助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获得技能。不仅要培养学生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和长远发展的能力结构,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掌握尽快适应社会的能力。

4.2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创新个性

创新教育是张扬人的个性的教育,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没有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充分尊重和学生个性的最大限度的张扬,就不会有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6]。注重进行差异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内在动力,使学生能主动、愉快、创造性地获得知识能力,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潜力,并且使之形成整体合力,在凸显出学生的个性创新的同时,充分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形成创新成就的最大化和差异化,达到最佳的创新效果。

4.3 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基础 具体的教学内容应根据体育的发展、学生个体的需要及学校的教学条件,进行适当调整。设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扩充新学科、新信息含量,使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举,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

4.3.2 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潜在能力 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方法提倡导学和个性化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活跃的思维能力。

4.4 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基础

4.4.1 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要在熟练掌握本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及时了解和学习学科的最新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尽量广博地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也应以组织培训、进修等方式加大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工作,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4.4.2 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要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和思路来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活动,使教师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欲望,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建立起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体育院校教师队伍。

4.5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评价体系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有相应的、全面多维的评价体系作保障。我们要积极研究和确立全面评价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指标,并将其充实到学业考核的评价体系中去,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在课程考试中,我们要改革以往考核的方式方法,加强考题设计的灵活性,注重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去理解、比较、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和能力。例如: 对于武术、健美操等术科的考核,根据动作的难易程度由教师确定分值,学生有选择的编排套路,组合动作,达到规定标准分值来进行评定成绩。这样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动作掌握的情况,进行创新组合,使学生扩展思维,使考试趋于灵活,新颖[7]。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对学生在教学思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行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在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过程中,强调求新、求异、求实的思维方式,提倡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勇于开拓和探索的作风[8]。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运用评价体系的杠杆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不断在知识、技术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升华和创新。

4.6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我们应注重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氛围,通过多种教育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思维训练活动,创设不同情境,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形成新的理念和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落脚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5 结 语

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专门院校,要顺应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担当起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保证能够不断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的体育创新人才,才能赢得社会的认可,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1]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26.

[2]王怡平.对体育院校创新教育的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S1): 5-6.

[3]邹本旭,付海涛.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嬗变及存在问题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9, 28 (1): 21-24.

[4]王家宏,等.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5.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314.

[6]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4: 76.

[7]郭俊清,刘宏辉.关于对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思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0 (4): 65-66.

[8]谢 翔.高师创新型体育人才的培养[J].体育学刊, 2001, 8 (3): 123-125.

A Theoretical Thought on Implementing 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s

JI Hong1, WANG Xin-guang2, WANG Chun-li1
(1. Graduated Dept. in Harbin l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Harbin 150008, Heilongjiang China; 2. P.E. Dept., College of Agronomy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62, Jilin China)

G807.0

A

1008-2808(2011)01-0064-03

2010-11-16;

2010-12-04

季 红(1982-),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创新能力人才
人才云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