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理财家刘宴

2011-12-11 09:23王贤辉
产权导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常平赋税船运

□ 王贤辉

唐朝理财家刘宴

□ 王贤辉

刘宴,字士安,唐朝南华(今山东东明)人。萧宗时,任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专递等使,分管或总管全国财赋,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唐朝任理财官二十年,推行了一系列新兴的经济政策,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

改革盐运。唐朝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从东南运租赋到长安,费用很大。由于战争破坏,河南一带人烟稀少,使运转更加困难。刘宴任转运使后,通过实地考察,对运转办法进行了改革。以前运转由人民负担运输费用和徭役,他改为由国家出钱雇人运输。为了方便运输,他还采取分段运转的办法:由江船运到扬州,汴船运到河阴,河船运到清口,然后由渭河运到太仓,在各段连接处建立粮仓,以便存放和运转。这样,“不发丁男,不劳郡县”(《旧唐书·食货志下》),节省了运输费用和时间,每年从东南运粮一百一十万石到长安,无升斗损失。

改革盐法。萧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盐铁使第五琦在全国推行食盐专卖政策,刘宴对专卖政策做了改革,只在出盐之乡置盐官,收购盐户所产生的盐,转卖给商人,听任商人运盐至任何地放出卖。距产盐区远的地方,则设常平盐,在盐贵时减价出售,做到“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新唐书·食货志四》)。在刘宴任转运使期间,盐利收入增值十倍。

行常平法。常平法包括平仓、平盐和平衡其他商品价格。刘宴注意及时掌握商情,建立了一个效率很高的物价情报网,即是边远地区的物价变动,在几天内就知道,故“能权万货重轻,使天下无甚贵贱而物常平”(《刘宴传》)。

整顿税制。大历年间(公元766—779年),刘宴对原来的地税、户税等进行整顿,为杨炎在建中元年实行两税法创造了一定条件。此外,刘宴任铸钱使时,每年在江淮铸钱十几万贯运往长安和荆、扬二州使用。刘宴把赋税的增加建立在户口增加的基础上。他认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以爱民为先”(《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六)。他增加赋税收入的办法,不是单纯依靠增税,而是通过实行有利于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以促进人口增加和生产发展,使税源得以扩大。在他任转运使初期,全国人口只有二百万,后来增加到三百余万,而增加的人口都在他管辖的地区。

赈济贫民政策。在赈济贫民问题上,刘宴有独特的主张,不赞成进行无偿的赈给。因此,在发生灾荒时,他除了及时进行减免税赋和必要的放贷外,主要是利用常平法,在灾区卖出粮食,收些其他杂粮,运到别处出卖或留官府自用。这样做,既不会造成国用不足,又能使“下户力农”得到好处。

猜你喜欢
常平赋税船运
全球LNG船运市场及运输船技术发展分析
秋收
关公祭祀与演剧之个案调查——以常平、解州、蚩尤村三地为例
雷锋常
青 眸
沁阳市常平乡九渡村
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变化中的若干关系
唐玄宗开天时期宫廷的赋税性供给物资研究
明代杭州府北运白粮征收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