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2012-01-15 03:0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学报

费 瑛

(江苏科技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1 前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公民对保持健康体魄等社会公共体育需求越来越集中迫切。放眼世界,发展社会体育是体育发展的大势所趋,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既是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发展体育强国的基础。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从“体育大国”开始向“体育强国”转化,但社会体育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规范程度却明显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公共体育服务方面还十分落后。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旨在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本课题研究进展,为公共体育服务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文献统计

由于目前理论界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因此以“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为检索词,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正式发表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表1 文献数量统计汇总表

2.1 文献数量

从结果看,“公共体育服务”类文献最早出现于2007年,“体育公共服务”类文献最早出现于2002年,截止2010年12月31日,两类文献共发表114篇,与篮球、足球等类文献动辄几万篇相比,数量稀少。

2.2 文献出处及内容

表2 文献出处统计汇总表

表3 文献(核心期刊)内容统计汇总表

表4 文献(普通期刊)内容统计汇总表

从结果看,相关文献2/3出自核心期刊,表明:公共体育服务是目前社会生活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同时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文献的重点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分别为:理论研究、服务均等化研究、服务供给问题研究、社会调查与实证研究、农村问题研究。

2.3 文献综述

现阶段,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类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包括:

2.3.1方向一:理论研究

(1)基本概念阐述,其中肖林鹏认为相关系统应命名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1];王伯超[2]认为应命名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2)研究系统框架,樊炳有[3]认为应从定位,模式、结构与政策,体制与机制,管理4个层面建构理论分析框架,郇昌店等[4]认为应从概念开发、理念与价值探索、需求与供给分析、运行机制探究、评估建构五个层面构建系统研究框架;(3)体系建设,朱睿等[5]运用“自组织”理论分析公共体育服务自组织系统,认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应树立系统观念,构造多层次、多主体的服务供给系统;(4)分析各种关系,刘艳丽等[6]认为在相关服务生产和提供过程中,非营利组织、营利性企业和政府之间应是“竞争+合作”的关系;(5)文献综述:郇昌店等[7]认为目前相关研究存在基础研究薄弱,研究视角局限,研究范围狭窄,成果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2.3.2方向二:社会调查与实证研究

郑家鲲[8]认为上海市在公共体育服务方面存在着平台尚未建立、相关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总量不足、体育社团作用有待加强、社体指导员队伍总量不足且指导缺乏针对性、相关配套法规需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吴树斌[9]认为澳门大众体育公共服务应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汪波等[10]发现安徽六安地区社区体育中居民体质监测、体育组织管理、体育活动指导、体育资源保障、体育信息宣传等服务项目因缺乏相应管理机构和必要仪器设备,事实上短期内无法落实;社区体育在政策法规、人力、财力、场地设施等资源保障上明显匮乏,对信息宣传的多样性、时效性和科学性也不足。

2.3.3方向三:服务均等化研究

(1)必要性:郇昌店[11]认为公共体育服务已成为制约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建设服务型政府,规范公共财政和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目标,以保障公民享受大致均等的公共体育服务;(2)现状:范宏伟[12]认为在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公众需求与政府供给之间矛盾突出;冯国有[13]提出通过:尊重选择权、把握财政着力点、发挥政策激励作用、加大体育财政支撑力度等对策推进均等化进程;(3)研究完善相关制度:贾文彤等[14]认为应采取“基本法与专门法相结合”的模式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法律制度;黄晓[15]认为应把“弱势群体”真正纳入公共体育服务框架、开发农村基础设施与服务项目,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

2.3.4方向四:农村问题研究

(1)现状调查:王海宏等[16]发现河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薄弱,城乡差距显著,绝大部分政策仅停留在口头表述层面;李艳[17]发现农村基础性公共体育服务严重滞后、公益性公共体育服务严重缺位、信息性公共体育服务渠道不畅;(2)政策研究:陈粮等[18]认为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政策中存在:主体单一、资源不足,投入主体责任、能力和义务不对称,投入主体(农村体育和竞技体育、城镇体育、不同地区之间)被差别对待等问题;(3)研究运行机制:齐立斌[19]认为农村应建立宏观决策机制、动力机制、创新机制、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以保证相关体育服务的开展;(4)改革与发展:李萍美等[20]认为应通过树立公共服务型财政观,稳步增加政府拨款、发展多元主体,形成畅通的需求表达机制,落实村落体育、培养农民体育技能,通过《全民健身条例》保障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等措施来完善和改进当前农村的公共体育服务。

2.3.5方向五:供给问题研究

(1)分析供给主体,陈静霜[21]认为包括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内的多主体供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体育服务模式的必然选择;(2)研究现有供给方式的补充和完善,郝海亭等[22]认为自治供给是一种“公平和效率”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方式,可以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是我们建设和谐体育的必由之路;(3)探讨改革与发展,尹维增等[23]认为新形式下应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建立多元治理结构,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制和高层次的改革协调机制等措施来提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水平。

综合来看,这些研究对我国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意义重大,但存在以下问题:(1)对基本概念界定存在争议。“公共体育服务”还是“体育公共服务”提法的分歧已影响到相关服务内容和主客体的正确划分,其影响必然随着公共体育服务在全社会的推行而深入到社会生活以及包括法律法规在内的多个方面,其不良后果值得我们警醒和深思。(2)研究时间短,总体数量少。虽然近年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界、公共行政学界的努力使公共服务理论日臻成熟,但最早的相关文献发表于2002年,说明针对性的研究才刚刚拉开序幕。(3)在历史沿革、涵盖内容、服务模式等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其它学科的发展经验提醒我们,在总结经验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扬弃是更好提供相关服务的重要前提,而体育作为一项公益性社会事业,其公共服务早已开始,但目前在“总结随我国社会结构变迁发生的公共体育服务历史沿革”方面的研究几乎空白。此外,国际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当人均GDP从1000美元过渡到3000美元时,社会公共需求将快速扩张,目前我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因此了解公共体育需求的内容和基本特征将是政府更好地提供相关服务的重要保证,但目前此类文献罕有。(4)目前相关研究侧重于宏观,对微观研究不足,尤其是针对体育信息收集、体育资金筹措、体育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解读、体育监督反馈和体育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系统。(5)目前已有的文献普遍存在把“体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讨论的现象,却罕有论文引用和解释“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等相关概念,明显缺乏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支撑,表明目前相关研究还不够严谨科学[24],还没有在“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下形成一条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主线。

3 结语

现阶段,“公共体育服务”类文献研究对我国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共体育服务事业意义重大,但在研究的数量、深度、广度、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理论相结合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建议:统一基本概念,加强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类研究的结合,并有重点地进行历史经验总结和微观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林鹏,李宗浩,杨晓晨.公共体育服务概念及其理论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97-101.

[2] 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1-4,24.

[3] 樊炳有.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及系统结构[J].体育学刊,2009,(6):14-19.

[4] 郇昌店,肖林鹏,杨晓晨.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研究框架探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4-9.

[5] 朱睿,孙庆祝.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3):1-5.

[6] 刘艳丽,姚从容.从经济学视角试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产业生产主体的多元化[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6-18.

[7] 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2009,16(6):20-24.

[8] 郑家鲲,沈建华,张晓龙.上海市体育公共服务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学刊,2009,16(8):35-39.

[9] 吴树斌:澳门大众体育公共服务目标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4):406-409,451.

[10] 汪波,周学荣,李慧萌.贫困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以安徽省六安地区为研究个案[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6).

[11] 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2):29-31.

[12] 范宏伟,靳厚忠,秦椿林,等.中国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9):12-16.

[13] 冯国有.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财政政策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31(6):26-31.

[14] 贾文彤,郝军龙,刘慧芳,等.法律视野下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78-81.

[15] 黄晓.和谐社会语境下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5):5-8.

[16] 王海宏,杨建国,王剑,等.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73-77.

[17] 李艳.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10):30-32.

[18] 陈粮,董宏伟,杨吉春.新农村公共体育产品投入主体政策的理性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2):30-32.

[19] 齐立斌.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4):44-48.

[20] 李萍美.新农村体育服务模式建构[J].体育文化导刊,2008(10):17-20.

[21] 陈静霜.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选择与供给主体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32-34,65.

[22] 郝海亭,肖林鹏,郇昌店,等.自治——公共体育服务的“公平、效率“供给方式[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2):11-14.

[23] 尹维增,张德利.对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下公共体育服务的基本责任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9,30(1):454-47.

[24] 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24-26.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上海体育游憩空间扩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