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科研现状研究

2012-01-15 03:05张艳青郭奕海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发病率竞技对象

张艳青 郭奕海

(1.皖南医学院 体育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2.邵阳学院 体育系,湖南 邵阳 422000)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伴奏下,能够表现连续、复杂、高强度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我国在2011年健美操世界杯系列赛法国站的比赛上,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这与教练员、运动员的努力分不开,更与高水平训练队背后的科研团队分不开,如何更好的保持此项佳绩,如何在此基础上使竞技水平再有提高,预防运动损伤自然成为必备要素之一。目前我们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规律掌握了多少?还存在哪些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文献分析与评述。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国内外关于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文献。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任务与目的,从中国知网、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资料库检索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竞技健美操及运动损伤的著作与论文,以此为基础展开综述。

1.2.2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1.2.3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等逻辑分析方法对所观察的对象进行综合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在1994年,第69届国际体操联合会代表大会决定将竞技健美操纳入国际体操联合会(FIG)所属项目,随之颁布了竞赛规则,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从此我国对竞技健美操的理论研究的维度与深度开始加强。只是文献存有历史性,人类的认识也存在渐进性,这就导致了我国学者在健美操发展初期对该项目的泛化理解:“健美操”就是“竞技健美操”,调查对象虽是“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但称谓语用“健美操运动员”。鉴于上述现象的存在,本文除了用“竞技健美操”作为关键词搜索文献外,还以“健美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然后将这些文献中包含“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文献一并进行综述。

整体而言,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损伤规律、致伤原因、损伤机理三方面,且多为现象的描述及对策分析。对损伤规律的研究包括损伤的发病率、损伤部位、性质、病程、损伤产生的季节特征、与训练年限的关系、与性别的关系等;对致伤因素研究主要从项目特点、规则要求、训练安排、运动员体质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展开;对损伤机理的研究主要是结合常见损伤部位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

关于损伤的发病率,研究结论较一致:发病率较高,为71.25%-100%(表1)。

注:*表示原研究中未对本指标进行统计

表2 不同文献调查结果中的损伤部位情况(%)

注:本表的编号与表1中的编号是一致的;*表示原研究中未进行统计;编号为12的文献没有对各损伤部位进行统计;编号为10的文献统计了腹损伤为0.70%,1号统计了胸部损伤为1.20%,这些部位在其他文献中都未曾见到,故在此单独说明。

关于发病原因,较有代表性与权威性的分析是:杨凤娟等人[3]提出的:支撑、转体、平衡、跳跃等类难度的动作训练不当是造成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隐患,而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机体疲劳、带伤训练和对损伤方面知识了解不深是造成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些因素在后人相关的论文研究中都有提到。

关于损伤部位,各项研究因调查对象不同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表2)。但以腕、踝、膝及大小腿等上下肢各关节为主。其中,腕关节的损伤率为10.4-86.7%,踝的损伤率为6.4-66.6%,腰的损伤率是4.6-46.6%,膝的损伤率为4.3-40%,足趾损伤率为9-33.3%,肘的损伤率是2.93-13.3%,指掌的损伤率是2.9-10%,肩的损伤率为2.3-17.44%,髋的损伤率为1.7-19.77%,小腿的损伤率为7-15.9%,大腿的损伤率为8-28.12%,颈的损伤率为1.46-9.38%。

由表1、2可以看出,因调查对象不同,研究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认识还存有分歧,从可查阅到的最早一篇关于竞技健美操损伤的文章[2]获知:易伤部位主要是踝、小腿、足、大腿,其次才是腕、肘、腰。其调查对象为:参加1996年全国第五届大运会、1996年全国体院健美操比赛的运动员。而杨凤娟等人的研究指出:腕部受伤最普通、最严重,其调查对象为参加1995年12月20-25日的全国健美操冠军赛的前15名运动员。如此邻近的两次国内重大竞技健美操比赛,在时间特征上存有相近性,调研对象上不排除有重合的可能,但是结果却不同,可见,不同范围的调查对象,得出的运动损伤特点是不同的,尤其是因技术水平高低而致的结果差异。为使调研结果具备较强的参考性应对运动员技术水平做界定。

关于损伤的性质,主要为关节损伤、韧带拉伤、肌肉拉伤和肌腱炎等急性伤。

关于损伤发生时的气候特征,大家观点比较一致:冬季多于夏季。这点几乎在所有运动项目的运动损伤中都适用。

关于损伤与训练年限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论较一致:训练年限越多,训练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小,估计是与运动水平有关系。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在于学者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运动水平越高说明运动员技术越好、肢体控制能力越强,因此在损伤发生的可能上就越小。这种推论仅适用于新伤的发生,对于慢性劳损的发生则不太适用。

关于损伤的致伤因素,90%的报道指出:损伤多由技术动作不正确,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等引起。魏纯镭运用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式对浙江省高校健美操运动训练中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对腕部损伤的原因以及性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有效的治疗方法[5]。钟进[8]指出:落地不稳和技术动作错误是导致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并强调在运动训练之中应加强踝关节机能的训练、预防损伤。李娜[14]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对痉挛产生的原因及处置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训练主体方面寻找损伤致因还是较有意义的,有学者[15]进行了探索,但是仍过于抽象与宽泛。

关于损伤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体能训练、做好准备活动、重视放松练习、进行物理疗法、建立损伤档案等。这些预防措施都是根据产生原因推导出来的,缺乏针对性的、细化的、有相关跟踪对象的实验性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主要为流行病学调查,对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较少。

2)对进入统计的损伤发生的历史时间、调查方式与调查时间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认识不足,从而导致研究误差。

3)对病因调查居多,对诊断方式、治疗效果的研究偏少。

4)对损伤规律研究较多,对运动员心理接受程度及伤后的生活质量关注少。

5)对预防损伤的规律研究较多,对个性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研究较少。

6)对适用于教练员及运动员的损伤应对措施的研究还不系统。

2.2 国外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研究现状

在国外,竞技健美操和大众健美操都被称为“aerobics”或“aerobics dance”。因此,以aerobics、injuries、aerobics dance为关键词,对发表于1980-2010共30年间,应用语言为英语的文献进行检索,将查询到的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发现:早期文章多为高冲击有氧运动,晚些时候的文章则涵盖了更多的有氧项目[16];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健美操的研究出现过一次高峰,随后的文献数量趋于平稳。.

研究形式主要是流行病学调查,多采用每周电话采访、自我陈述、回顾性问卷调查、诊所病人的病历等方式获取数据,调查或采访的对象是俱乐部会员和教练员,结果显示会员比教练员发病率高,且多为下肢损伤,如胫骨、膝、踝、足等,其中胫骨受伤最普遍。损伤性质有两大类[17],一类是急性损伤,一类是过劳伤。

关于损伤的发病率,因调查对象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同。美国的Garrick JG等人[18]对351位参加者和60位指导者进行电话调查发现损伤发病率为61.5%.;加拿大的Hayes GW[19]对100位病人和410位参加者5位指导者进行诊所病历、自我陈述、回顾性问卷调查发现损伤发病率为51%;澳大利亚的Potter H[20]对来自20家健美操中心的274位参加者和59位指导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损伤发病率为86%;美国的Francis LL对135位参加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损伤发病率为67%;美国的Richie DH对来自28所有氧舞蹈中心的58位指导者、1233位参加者进行自我陈述及问卷调查发现损伤率>50%;希腊的Paraskevi Malliou等人对希腊公立大学体育教育及运动系的从事有氧健身指导的学生404名进行调查统计发现他们的损伤发病率为57.8%。综上所述,国外健美操运动的损伤发病率为50%~86%。

对于损伤的预防,国外学者多从环境、器械、运动服装、热身、整理、牵拉等方面进行阐述。有报道指出在热身运动和整理活动时进行专门性牵拉练习,损伤率会明显下降。Thompson T针对健美操练习时10种易引起肌肉疼痛和损伤的练习提出了对策。Salmon J等人以运动的不同主体为出发点,分别阐述了三者预防损伤的措施。

综上所述,国外对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科研多以流行病学调查为主,调查形式呈现多样化,调查对象在数量上相对较多,给出的损伤应对措施更人性、细致、全面。国外对健美操运动损伤的科研中调查对象多为大众健身人员,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针对性调研仍显缺乏。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研究主要为流行病学调查,从生物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少。

2)在调研时若对进入统计的损伤发生的历史时间、调查方式与调查时间对调查结果的影响认识不足,会导致研究误差。

3)对病因调查居多,对诊断方式、治疗效果的研究偏少。

4)对损伤规律研究较多,对运动员心理接受程度及伤后的生活质量关注少。

3.2 建议

1)加强对运动损伤诊断方式、治疗效果、运动员的心理接受程度、受伤后的生活质量、运动损伤的生物学基础等方面的研究,以便更科学高效的应对损伤。

2)界定进入统计的损伤发生的时间、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以增强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3)加强损伤后心理应对与损伤康复效果及运动成绩间相关性的研究,以提高损伤预防自觉性。

4)加强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康复训练的实证性研究,以提高教练员及运动员预防损伤的效力。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1997,16(3):69-71.

[2] 杨凤娟,闻有军,马鸿韬.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损伤状况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21(4):30-32.

[3] 魏纯镭.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腕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中国体育科技,1999,35(8):32-34.

[4] 赵兰革,李骁君.我国普通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点[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21(4):424-425.

[5] 洪涛. 对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96-499.

[6] 姜丽. 我国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6):69-71.

[7] 钟进,吴洁.健美操踝关节损伤及防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4):71-73.

[8] 廖桃玲,刘瑞峰,张金华.健美操运动中的损伤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5,20(5):207.

[9] 王霖.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腕部损伤的原因及康复手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20(3):8-12.

[10] 董新军. 高校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隐性致因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1):43-45.

[11] 李国玲,李耀祥. 青少年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78-79.

[12] 王燕军.中国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142-144.

[13] 张艳青.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特征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10(2):28-31.

[14] 李娜,金洛.健美操训练引起骨骼肌局部痉挛的发生机制及处置办法的神经生理学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0(3):57-61.

[15] 张艳青.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致因及预防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16] Andrew Garnham, Caroline Finch, Jo Salmon.An Overview of the Epidemiology of Aerobics Injuries[J].Int Sport Med J, 2001,22(2).

[17] Smart. Aerobics-preventing injury[EB/OL]. www.betterhealth.vic.gov.au.

[18] Garrick JG, Gillien DM, Whiteside P. The epidemiology of aerobic dance injuries [J]. Am J Sports Med, 1986,14(1):67-72.

[19] Hayes GW. Injuries arising from aerobic fitness classes [J].Can Fam Physician,1985,31(6):1517-1520.

[20] Potter H. Lower limb injuries in aerobics participants in Western Australia: an incidence study [J]. Aust J Physiotherapy,1996,42(2):111-119.

猜你喜欢
发病率竞技对象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花与竞技少女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个性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