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研究

2012-01-15 03:05苏勤玉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学院院校职业

苏勤玉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中华女子学院、湖南女子职业大学。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女子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总体状况

2.1.1女子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和目标

1)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

女子院校体育课程都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这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相一致。

2)女子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淡竞技、重健身,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为目标,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而中华女子学院的目标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更新观念、提高健康素质和运动能力,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

动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湖南女子学院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加深对体育科学的认识,掌握一般的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和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为目标。

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构成体育课程模式两个重要要素,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不直接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产生影响,但可以转化为操作程序间接对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发生作用。三间女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思想都根据我国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来设置的,和各高校没有太大区别。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包括: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但从以上三间女校体育课程教学根本目标定位来看,教学目标定位还是不完整的,特别是社会适应目标,三间学校都没提到,但大学生毕业后马上走入社会,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中社会适应性的教育目标不容忽视。作为纯女生学校,如何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社会,我们在教学目标上应该要有体现,例如培养学生合作、团结互助、奉献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等等。

2.1.2女子院校体育教学模式

表1 女子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统计表

从表1结果显示:除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教学模式是“选项加选修”,其他三所女子学院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必修课加选项课,以上两种教学模式基本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但无论是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第二年选修课,还是其他三所院校的选项课,都会出现因为限制名额,造成学生选不到体育课。同时也因为师资的问题,学校是限定了项目的人数后才让学生选课,造成很多学生不能选到自己喜欢的项目,不能达到满足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目的。

2.1.3女子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与结构

经过调查得知,三所女子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与结构基本相似,除了身体素质是随堂练习外,课程的设置包括了传统的篮球、足球、排球等几大球和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小球项目;当然也增添了极具女校特色的形体、体育舞蹈、瑜伽、舍宾等项目;还有赋予了时尚及休闲气息的街舞、滑轮等;同时,作为彰显民族特色的武术等项目,四所院校都得以保留。

通过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和2008年学生体质测试情况(图1,图2)分析:2007年和2008年全院女生测试成绩不及格率分别达35.65%和29.80%,而2007年全院女生测试成绩优秀率只有0.08%,而2008年全院女生测试成绩优秀率为零。2007年和2008年全院女生测试成绩总平均分分别为63.26分和64.14分。从这个结果得出,女院学生体质是较差的。我们的课程设置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学校重视技术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造成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原本女生在力量、耐力方面素质就差,所以纯女生学校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中规定素质练习的时数、项目,有计划去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不是在教学内容中注明“素质练习随堂进行”,这样很多教师为了技术学习往往会忽略素质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我们可以以考来促进学生的练习。例如规定什时候测试800m或1500m,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通过测试促进学生锻炼。或者建立诚信卡,在教学中规定学生一周应该跑多少米,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定期检查,最后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目的,达到技术和体质两不误,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结果必然会有好转。加强女子院校课程设置,丰富女子院校体育教学内容,我们应该加强运动处方在学校体育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学生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让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练习。还有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体育舞蹈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项目,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要求。

图1 2007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情况

图2 2008年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情况

2.1.4女子院校体育理论课内容

女院学校体育理论课内容差别不大,都是包括两部分:体育基础理论和各项目基本理论。体育基础理论一般包括:现代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标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运动损伤的防治、健康的测量与评价、运动医疗保健知识及康复体育疗法、奥林匹克运动。但从毕业生访谈中知道,很多学生走出校门没几年就患上了职业病,而且女生从事的工作多为伏案型,所以女校体育教育中应该引入职业病预防和康复的内容。从访谈中还得知,学生非常需要科学体育锻炼和康复这方面的知识,而且缺乏系统的科学锻炼方法和指导,所以会有部分人员进行盲目的锻炼,认为只要是体育活动,就可以健身,这是误区。所以应该针对学生的专业,从理论到实践,指导学生,让学生防患于未然。

2.2 女子院校现有体育课程的特点

女子院校现在体育课程特点主要是根据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开设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女性特色课程,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例如中华女子学院在第一学年的体育课程中开设一学期的健美操和一学期女子防身术必修课,既培养学生端庄的体态,又培养学生自卫能力和勇敢的精神。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在第一学年的体育课中开设了一年的形体必修课,这是尊重女性性别特点,培养女生体健、艺广、仪美的现代女性。开设这样的必修课是值得提倡和发扬的。但开设一年的特色必修课,这需要课时的保证。中华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职业大学都是开设两年体育必修课,但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只有一年的体育必修课,如果用来开特色必修课,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兴趣选择。所以建议女子院校本科开设三年的体育课,专科开设两年半的体育课,这既能满足学校特色教育的要求,又能充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2.3 女子体育校院体育课程设置所存在的问题

2.3.1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我国女子院校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女校都是自编教学大纲,都是根据学校现有资源(包括师资、场地器材)去选择开设项目和学时数。例如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原教学大纲计划一年级的新生全部开设6周的形体课,因为师资的问题,现教学大纲取消了这一项目,只有上健美操课的学生进行形体课的训练。因为教学大纲是根据学校资源去编的,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去编的,所以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社会需要努力去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发展。

2.3.2缺乏全面的体育课程目标

女子院校体育教学目标多数以技术、身体素质等为主要目标,但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高的专门人才,要求要有合作、团结、互助等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这些都需要在教学目标中体现,不同的体育项目可以引导学生形成不同的职业素质,如球类等集体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助,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而纯女生环境中恰恰就是缺少这些精神。而形体、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可以培养学生健美的体魄、优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仪态。但体育目标宽泛不全面,会造成体育课程设置过程中一些内容的缺失。

2.3.3缺乏有特色的教材

女校教育要符合女性教育的特色要求,共同实现为国家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女性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目标。那我们就要有一套符合女性特色教育的教材,但从女校使用教材的现状得知,各女校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所以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也就较大。女子院校的教材应该根据女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去编写,除了技术技能部分,更多的应该是科学锻炼知识部分。如月经期的体育锻炼、女性职业技能训练、女性职业体能训练、职业病的预防和康复等。还有女生的耐力和力量素质都较差,如何去训练这些素质,让学生更好的去工作和生活,还有女生比较喜欢健美操、体育舞蹈等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项目,我们如何去安排这些教学内容,才能更好的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塑造她们健康匀称的体型。

2.3.4缺乏相应的教学物质资源

从三间女子院校调查得知,各校场地器材都是很缺乏的。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拥有400 m2田径场1个,简易网球场1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3个,没体育馆,没游泳池。中华女子学院拥有200 m2田径场1个,跆拳道及形体训练馆l个,简易网球场1个,篮球场2个,形体训练房1个。而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在校生人均体育活动面积1.6 m2,没有游泳池。从各校学生和教师的问卷中知道,他们都认为场地器材是不足和不平衡的,因为女生要开设健美操、形体、体育舞蹈等运动项目,而这些室内训练房却严重不足。羽毛球受风力等因素影响最大,如果没有体育馆,也就不能开设这个项目。

2.3.5缺少足够的专业体育教师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5000多人,教师9人,没有外聘教师;中华女子学院在校生5000多人,教师5人,从俱乐部聘请部分教练;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在校生8000多人,教师16人。以上结果显示,女子院校体育教师是非常缺乏的,湖南女子学院教师认为影响女子院校体育课课程设置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师资、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学校经费的投入。中华女子学院提出改进课程设置的对策是:(1)引进或聘请高水平的教师或优秀毕业生来扩大师资力量,这是主渠道。(2)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引入更多的体育运动项目来丰富课堂教学,这是应急措施。(3)鼓励进行俱乐部教学,使俱乐部教学与学分制挂钩,这样在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经费收人的同时,带动课外体育活动、群众体育竞赛和运动训练的开展,这是一种新的途径。从中华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职业大学两间学校教师的反馈意见,不难看出师资力量是制约课程设置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因为师资的问题,二年级选修课的人数受到极大的限制。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1)女子院校体育课实施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是满意的,证明女子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有其良好的一面。但女子院校现有体育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主要是开设项目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开设时间短、课时少。

2)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选择结果显示,学生选出的项目超过20项,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项目才10项,中华女子学院和湖南女子职业大学开设的项目都是13项,与学生选出的项目差距很大,而且专业不平衡。

3)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和2008年学生体质测试情况得知:女院学生体质是较差的。

3.2 建议

1)女校应加大引进师资力量,而且要注意专业的平衡,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尽可能开多一些项目,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建议女校三年的体育课程安排如下:一年级开设基础必修课和开设多个项目让学生学习、了解自己的体育兴趣。第二年开设兴趣选项课,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以及兴趣,自主选择。三年级进行选修和俱乐部教学相结合,满足学生更高的要求,以达到终身体育目的。

2)体育教育部门应根据高校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课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组织体育方面的专家,制定出一套既能起到锻练身体的作用,满足现代高校女生探求新知、追求时尚特点,又能体现专业特点、突出女性特色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从而全面培养女院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

3)课外活动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学校应加大学校社团的建设力度;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建课外体育俱乐部;加强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创造体育氛围引导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4)加强运动处方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运动处方,让学生根据需要练习。

参考文献:

[1] 马良.中华女子学院实施健身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

[2] 樊伟.湖南女子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与探讨[J].山西体育科技,2006(1).

[3] 黎莎.比较近代中日女子体育兴起[J].体育文化导刊,2008(4).

[4] 朱有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一辑(下)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898.

[5] 何稀翎.广东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对策[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25(3).

猜你喜欢
学院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