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三自主”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

2012-01-15 03:05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体育课程

易 黎

(长江师范学院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重庆 涪陵 408000)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新《纲要》提出[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三自主)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同时要求全国所有高校从2003年新学年开始实施。本文通过调研我校近几年“三自主”教学实践情况,并通过走访、网络、报刊杂志等方式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川渝部分院校在实施“三自主”教学中的做法。针对问题与不足进行分析与思考,为新时期推动“三自主”教学实践改革提供合理化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主要对川渝两地实施“三自主”教学的普通高校: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专业教师进行调查走访与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本研究课题相关的专著、论文40余篇。

1.2.2教学试验法

通过长江师范学院的“三自主”教学改革实践,对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进行分析和论证。

1.2.3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58份,男生326份,女生232份,占总调查人数的93%。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自主”教学改革的现状

2.1.1“三自主”教学课程开设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开设“三自主”教学的高校,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大学从学生入校的大一年级便开始实施自主选课,但有的大学在二年级才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在一年级开设的仍然是基础课,而在自主选课中,学生能真正自主的只能是在选择教师和项目这两方面,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方面的自由度还很小。

2.1.2“三自主”教学网络选课的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得知,目前部分高校的“三自主”教学课主要由专门的教师进行管理,大多利用校园网搭建网上选课平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时间自主选择合适的老师、项目和上课时间。选课系统具有管理员管理功能和任课教师对所上课程学生的成绩管理功能。各高校教学课的选课步骤和组织办法大同小异,都是打破学生的固定班级,按照同一年级、不同专业、选择相同体育课程的要求重新组合成体育教学班。[2]

2.1.3“三自主”教学选课内容的情况

对我校近三年学生选择学习的体育项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见表1),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内容的前四名为:羽毛球、健美操、篮球、体育舞蹈,每学年学生选择的这四个项目均达到60%以上。分析发现,学生选择体育课程内容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新颖刺激型:学生对格调高雅,新颖刺激的体育项目感兴趣,而单调、枯燥呆板的活动项目,少人问津,田径、体操等项目选课人数不足一个教学班;二是审美娱乐型:学生对具有审美情趣,健身健美,健康娱乐的项目比较喜欢,而对力量型、速度型的体育项目选择较少;三是轻松实用考试易通过型:学生对简单易学、轻松愉快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而对技术复杂、难度大以及受条件限制不容易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喜欢;四是男女生选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男生较爱选篮球、足球等竞技性、对抗性、娱乐性强的项目。女生较爱选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对塑造形体美作用大、韵律强、运动量适合的项目。

表1 近三年自主选择学习体育项目统计表(%)

在走访调查中还发现:一是开设选项课的学校,没有跨年级选课的现象。二是男女分班教学的形式没有完全打破。三是女生在选择课程时有一种从众的心理,很容易受同伴选课的影响。

2.1.4“三自主”教学资源利用的情况

随着近几年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高校教学资源出现紧缺。在实施“三自主”教学过程中,暴露出:教学时间受到局限、教学场地设施缺乏、教师专业知识单一等问题。1)大部分高校的体育教学的时间,是由学校教务处安排,这一突出的局限性直接导致学生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上没有了自由度。而且还会因此造成学生上课人数的过于集中,造成场地器材的紧张;2)教学场地设施缺乏。随着许多高校在扩招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体育场馆的生均拥有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4.2m2的最低标准,许多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和教学需求,导致一些课程无法增容,甚至无法开设。3)教师专业知识的单一,导致一些备受当今大学生青睐的时尚、冒险的新兴体育课程(网球、攀岩、瑜伽)无法顺利地开设。

2.2 “三自主”教学改革的成效

2.2.1“三自主”教学改革对学生的作用

1)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调查显示:有82.7%的学生对开设“三自主”教学表示满意,对学习态度也有了显著改变。有14.4%的学生表示“三自主”教学的影响一般,只有2.9%的学生对“三自主”教学的实施不满意,觉得对改变学习态度没有效果。问卷分析说明了学生们对开设“三自主”教学持肯定态度,学生从以往的 “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的学习态度。

“三自主”教学改革要求各高校打乱学校内原有的系别、专业、班级,让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每学年重新组合新的体育教学班进行上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迫使学生不断去适应不同的群体,学会交际,主动交流。同时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建立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形成合作与竞争意识,为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了良好条件。

2.2.2“三自主”教学改革对教师的作用

“三自主”教学的实施对体育教师的刺激作用是巨大的,主要突出特征有:1)教师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大部分教师承担的课程都是自己教学中的专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学生需求、自身所长,满怀信心地承担教学任务。充分体现出“人尽其才”的自我价值,大大促进了体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3]。2)教师为满足课程需要,不断掌握新兴体育项目。调查中发现,学生在选课中钟爱新兴时尚的体育项目,这就迫使教师们不断“充电”更新专业技能,扩大知识面,挖掘自身潜力,适应学生选课的需要,教师要真正成为体育课堂的“万精油”,否则在这种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就会被淘汰。3)学生基础相对较好,迫使教师完善教学教法。“三自主”选项课是学生按项上课, 由于学生在选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的技术水平,其次是兴趣,因而,教学班学生的基础水平普遍较高,对教师的要求就高,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上课的压力,给教师带来新的考验。

3 新时期推进“三自主”教学改革的措施

3.1 因材施教,采用分级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应试教育思想和学生本身对体育不重视的多重作用下,造成了较多学生体育基础薄弱,城乡学生个体的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着较大差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按统一大纲、计划组织教学,就会造成一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在这种背景条件下,我们可以将同一专项课程再细化为初级班和提高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进行选专项、选级别学习。初级班主要以简单易学的基本技术为主,让学生学习这门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和锻炼方法,培养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提高班以掌握、运用这项运动技术为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学最多、最适合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全面提高专项身体素质。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在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养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3.2 因校制宜,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以满足教学需要

各高校在实施“三自主”教学改革过程中发现,由于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场地设施建设不能配套发展,因此建议:1)立足校本实际,因校制宜地进行开发和利用新兴时尚的体育课程资源;2)合理布局和加大多功能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力度;3)挖掘教师教学专项的隐形特长。4)有计划、分步骤地拓展体育教学内容,逐步缓解学生对课程设置要求高与场地设施滞后之间的矛盾[4]。 这样才能保证“三自主”教学改革顺利完整的实施。

3.3 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以保证教学质量

教师是“三自主”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学生自主选课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并不等于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由于对“三自主”教学改革指导思想的错误理解和受到某些利益的驱动,诱发了教师不健康的思想和行为。“三自主”教学改革应当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课程目标的多元性,但绝不能降低教学标准、放松教学要求。因此,在实施改革方案中,教师要自觉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学校管理组织部门,应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3.4 引导学生选课,优化课程评定,以确保自主教学顺利实施

“三自主”教学,学生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内容、教师。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选课就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难以准确自我定位,自主选课的质量成为影响分层教学有效实施和教学系统性的关键。因此,为防止自主选择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内容的前提下,要增加教师引导作用,合理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在相应能力层次进行同一项目的系统性学习。

where Tais the motor torque to meet the actuator movement.Themaximumpowerrequirementequationoftheactuatoris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通常只注重对结果进行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我们认为高校体育应建立全新的评价指导思想, 改变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更应该注重综合评价。在优化课程评定方式时,将学生学习的态度、理论知识考试、进步幅度、平时表现、出勤率等因素列入了体育学习评价的范畴,采用多元的评价,实现理论与实践、技术与能力、态度与效果相结合,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确保教学的质量。

4 结论

现阶段“三自主”教学改革在全国高校体育中已初见成效,学生、教师、教学资源都不同层度起了变化。只是由于实施的初期正赶上高校普遍扩招,学生的体育需求与满足其需求之间的矛盾与困难更加明显和尖锐,对“三自主”教学改革全面快速的展开造成了一定影响。只要学校的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潜心深入研究,一定会找到高效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快推进“三自主”教学改革健康有序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R].2002,8.

[2] 吕惠青.普通高校“三自主”选课与体育课程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

[3] 张龙,龚德贵.大学生“三自主”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湖南省体育教学现状为例 [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

[4] 王炳华,杨玲.“三自主”教学的资源困境与出路[J].体育学刊,2008,15(12).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体育课程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