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采集的护理评估

2012-01-28 13:08王晓丹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桡动脉针头动脉血

史 密 王晓丹 薛 瑶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四平136000)

动脉血气分析是危重症患者的重要监测指标,对呼吸衰竭诊断、抢救和治疗,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与治疗,低氧血症的判断,指导氧气治疗和机械通气等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动脉血气分析采集已经是常规护理操作之一。随着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动脉采血过程中如何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者的要求,提供人文关怀,是我们努力工作的方向。在临床上,笔者进行了一些探讨,在整个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过程中,通过做好护理评估,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可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及穿刺痛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提高血气分析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临床资料

我院呼吸内科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共采集动脉血1044例,其中男634例,女410例;年龄在32~92岁之间。其中由于患者病情变化,需定期复查血气分析、反复进行动脉穿刺患者126例。穿刺部位:桡动脉1004例,股动脉28例,肱动脉5例,足背动脉7例。穿刺成功率:桡动脉为95.81%,股动脉为96.42%,肱动脉100%,足背动脉85.71%。并发症发生情况:淤斑28例,血肿2例,局部疼痛35例。

2 评估要点

2.1 操作前评估

2.1.1患者一般状态意识是否清楚,能否配合动脉采血,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是否吸氧,吸氧浓度。应尽量在患者吸氧前进行采血,这样可以得到比较客观的血气分析指标。吸氧患者如情况允许应停止吸氧30分钟后采血。患者皮肤情况,有无水肿,有无破溃、瘢痕、静脉穿刺等不宜进行动脉穿刺的情况。

2.1.2病史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有无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病史,是否进行过动脉穿刺,以便在进行穿刺时进行宣教指导。

2.1.3心理因素一般新入院的患者对动脉采血不了解,存在紧张恐惧情绪,不能保持既有的病理生理状态,紧张、疼痛、活动后没有充分休息而出现呼吸急促时可造成血气分析结果的pH值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而憋气时则会导致相反地结果[2]。护士在采血前应仔细询问患者,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配合,指导患者全身放松、平静呼吸后15~20分钟再采血。

2.1.4采血部位评估临床工作中常用的采血部位为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是首选部位之一,它位置表浅、易于固定、易暴露,同时不受体位及操作地点的限制,穿刺成功率高,且不易造成误入大静脉和深层神经[3]。采血时应能准确判断桡动脉的解剖位置,在搏动最强点进针。在采血前,应尽量做Allen实验,以检查手部的血液供应,桡动脉与尺动脉之间的吻合情况。Allen实验阳性的患者不能在桡动脉采血。对于住院时间长,需要反复采血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两侧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循环穿刺的方法,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降低血管损伤、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2.1.5采血器材评估临床工作中一般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动脉血气针进行采血。有研究表明,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难以克服的缺陷和误差,因其未能考虑动脉血气标本的特殊性及采集的危险性,这不仅影响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有时还会降低监测数据,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的参考价值[4]。动脉血气针针头锐利,针头直径较一次性塑料注射器粗,利于穿刺及回血,可保证穿刺成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采用预置采血量的方法,可有效避免空气与血标本的接触,减少误差,同时因在患者面前不做抽吸的动作,可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2.1.6护士评估动脉采血已经是一项常规的护理操作,护士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保证在采血时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迅速、准确的判断采血部位,一针见血。有研究表明,有计划的进行护士专项操作培训,对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效果明显[5]。

2.2 操作评估

2.2.1严格无菌操作,正确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及术者手指根据不同的采血部位,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保证采血顺利。

2.3 操作后评估

2.3.1拔针后评估采血毕迅速拔出针头,以干棉签沿动脉走向按压针眼5分钟,然后用棉球覆盖针眼,以弹力绷带固定,可有效减轻皮下血肿及瘀斑的发生。

2.3.2标本的评估血标本应在掌心内轻搓5秒,再轻轻晃动5秒,以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10分钟内送检。

2.3.3针头的评估拔针后应将针头迅速刺入胶塞内,注意不可手拿胶塞,应将胶塞置于治疗盘内刺入,以免发生针刺伤。

3 讨论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要求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护理时更加科学严谨,并能体现人文关怀。护理评估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项护理操作,在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集过程中,良好的运用护理评估,可保证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水平,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进一步开展。

[1]马希涛.呼吸内科急症诊断与治疗[M].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92.

[2]田桂芹.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不规范操作解析[J].现代医院,2011,11(11):84-85.

[3]张鹤君.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与送检[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2):53.

[4]黄琴红,许红阳,蔡亚萍,等.BD动脉血气针与塑料注射器抽取动脉血效果比较[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4):219-221.

[5]李玉霞,颜琼,涂邦燕.护士专项操作培训对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99-100.

猜你喜欢
桡动脉针头动脉血
具有喇叭口结构的防刺伤针头帽的设计与评价
小小针头不迷路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胰岛素针头可以重复使用吗
勘误声明
桡动脉造影验证桡动脉变异的发生及其预测因素
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慢性闭塞危险因素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