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活动干预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2-02-27 02:46翁卫群陈卫军严丽华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年14期
关键词:舒适度心脏实验组

翁卫群,陈卫军,严丽华

(江苏省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护理部;2.胸外科,江苏南通,226001)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由于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机械通气、留置管道多、切口疼痛等因素,限制了患者术后的早期活动,影响了该类患者康复进程。如果术后能正确早期活动,可以增加肺部通气量,减少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促使肠蠕动尽快恢复,增进食欲,改善营养,使患者早日康复[1]。为此作者针对心脏直视术后患者病情重、管道多的特点设计了早期活动方案,观察早期活动对促进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科共实施心脏直视手术230例。排除年龄小于18岁和不接受本实验者,实际纳入病例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手术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术前常规进行与疾病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宣教和术后早期活动的健康教育,对于活动时间和强度未给予详细的指导,根据患者意愿而定。术后活动内容:①术后第1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协助翻身,1次/2 h;被动活动四肢,1次/班。②第2~3天,协助床上坐起,自行翻身,主动活动四肢,1次/4 h。③第4天,心包、纵隔引流管拔除后,协助床边活动。

实验组:术前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本实验并签字。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课题组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针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应干预,告知患者术后护理程序及早期活动计划的意义及内容,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肢体肌肉及关节活动的训练以及活动时的安全注意点,并对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确保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术后:从术后2 h起即按早期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患者完成每天的活动,选择患者病情允许及不影响治疗时间进行。活动量视个体差异而定,逐日增加运动量。第1阶段(术后2~24 h):①全麻未清醒者术后2 h开始予翻身、拍背、被动活动四肢,1次/2 h;②全麻清醒后予抬高床头,让患者主动活动四肢。拔出气管插管后扶患者坐起鼓励有效咳嗽。上肢活动:从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分别作屈、伸、抬高动作,每天2次,每次10遍;下肢活动:从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分别作屈、伸、抬高动作,每天2次,每次10遍。桡动脉置管期间肢体只进行腕关节活动。第2阶段(术后24~48 h):上肢运动重复第1阶段动作,每天3次,每次10~20遍;下肢运动:重复第1阶段动作,每天3次,每次10~20遍;下床活动:顺序为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床行走,每天3次,每次10~15 min。第3阶段(术后48 h以后):重复第2阶段动作,逐步提高行走速度和距离。

1.3 监测指标

监测两组气管插管、住ICU监护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相关并发症:包括切口裂开、手术部位出血;患者舒适度评估: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2],1~4为轻微不适,5~7为中度不适,8~10为重度不适。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χ2检验和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以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表示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气管插管时间、住ICU监护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术后气管插管、住ICU监护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48.2±4.5) h,对照组为(68.3±5.4)h(P<0.05);实验组肛门排便时间为(60.1±3.4)h,对照组为(84.3 ±4.6)h(P<0.05)。

相关并发症观察:两组都出现了出血、切口部分裂开等并发症,但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出血4例(4%),对照组6例(6%)(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切口裂开3例(3%),对照组为5例(5%)(P>0. 05)。舒适度观察: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舒适度情况比较[n(%)]

3 讨 论

3.1 患者理解配合是本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心脏直视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是严重负性事件,导致患者不同程度地抑郁、焦虑[3]。本研究发现疾病相关知识缺乏是导致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常见原因[4],而术后早期活动能在精神和心理上起调节作用,使体质与心理活动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全身各系统功能恢复[5]。本研究通过术前详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沟通交流,患者能充分了解早期活动的意义、内容,掌握动作要领和安全注意点,增加对护士的依赖和信任感,对稳定患者情绪,预防精神抑郁,提高患者医从性,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有重要意义。实验组患者都能理解并愿意配合早期活动计划的实施。

3.2 早期活动对促进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各器官功能恢复是有效的

术后早期活动能促进身体各系统代谢的增强,改善支配内脏神经张力,加速胃肠道运动功能恢复,促进营养吸收及伤口愈合[6]。因此根据心脏手术患者特点按照简单易操作、从局部到全身运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的原则制定了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早期活动计划,通过床边指导,实验组90%患者能按计划进行早期活动,有4例患者因术后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3例因出血再次经手术止血、3例因患者氧合不良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导致患者下床时间延长。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在ICU监护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明显缩短,说明早期活动能增加肺活量,改善肺换气,有利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物排出,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全身重要脏器血液供应,对促进患者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恢复进程有重要作用;同时早期活动还能促使胃肠道蠕动,促进排便,预防腹胀,增进食欲,可避免由于腹胀使膈肌上升导致的呼吸困难和切口愈合不良,表3示实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提前,也证明了术后早期活动对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的重要性。

3.3 早期活动对促进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康复是安全的

由于心脏直视术后患者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稳定,需要进行严密监护,在指导患者早期活动时务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活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妥善固定各种留置管道,如有意外情况,立即终止活动。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出血及切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制定的早期活动计划是安全可行、科学合理的,既能促进心、肺及胃肠道等器官功能的恢复,也不会增加患者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3.4 早期活动可以增加患者舒适度

舒适是没有病痛折磨、心情愉悦、精神放松的良好体验[7]。影响患者术后舒适度的主要原因是疼痛和长时间卧床。本研究常规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疼痛程度,并采取相应止痛措施,消除患者疼痛。由于患者长时间以同一姿势卧床,易引起腰背疼痛、腹胀、排尿困难、失眠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8],导致患者舒适度下降。研究结果表5显示实验组患者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有计划的、循序渐进地早期活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解除患者长时间活动受限引起的不舒适,有效减轻生理、心理应激反应的症状[9],提高患者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 文 曰,印义琼.结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7):3344.

[2] 尹书梅.早期活动对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1.

[3] Tang S T,LI C Y,Liao Y C.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2 sive distress among Taiwanese family caregivers of cancer pa2 tients at the end of life[J].Palliat Med,2007,21(3):249.

[4] 刘 娟,张广清,林小丽.冠脉搭桥术后辨证施护对减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09,15(30):3144.

[5] 李春霞,谢春雷,李爱文,等.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1,46(1):37.

[6] 张荣利,揭 彬.早期活动干预对肝移植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5):391.

[7] 殷 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51.

[8] 谢亚利.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 27(11):27.

[9] 张海林,张嘉明,王 燕.血管介入术后患者不同卧床制动时间的对比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6),1458.

猜你喜欢
舒适度心脏实验组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心脏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