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期低血压对颅内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2-03-31 13:03刘思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低血压开颅芬太尼

刘思宏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常见颅内肿瘤有神经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听神经鞘瘤、颅咽管瘤及血管网状细胞瘤等,其患者手术时在麻醉诱导期和开颅剥离过程中常常发生低血压。我们对近年来98例此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麻醉期低血压对其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因颅内肿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98例。男79例,女19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麻醉期低血压诊断标准:凡在麻醉手术过程中出现收缩压低于入院时的20%或低于90 mmHg、并持续10 min以上。根据麻醉期是否发生低血压,将病人分为低血压组(30例)和非低血压组(68例)。所有病人均收集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心率、手术持续时间、术前输液量和脱水药物等资料。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用药, 麻醉诱导用秘达唑仑、芬太尼和阿曲库铵插管,麻醉维持用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异氟醚, 以纯氧行机械通气。

2 结果

2组性别、年龄、术前输液量和手术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麻醉期低血压组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心率明显增快(P<0.05),脱水药物应用明显增多(P<0.05),死亡9例(30%),重残或植物人生存2例(7.7%),预后较好19例(63.3%),不良事件发生率37.7%;无麻醉期低血压组死亡13例(19.7%),重残或植物人生存4例(5.9%),预后较好51例(75%),不良事件发生率25%,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组资料表明,发生麻醉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有:1)麻醉因素的影响。静脉和吸入麻醉药物对心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使脑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失调,平均动脉压40~50 mmHg时即出现脑缺血,低血压加重脑的继发损伤[1]。2)疾病本身的影响。颅内肿瘤的病人术前可能有颅内高压、长期头痛、呕吐、营养不良,术前应用脱水利尿药物导致血容量相对不足,电解质紊乱,在麻醉诱导时容易发生低血压[2]。3)手术操作过程中的影响。在开颅打开硬脑膜时颅内压会降低,可影响血压下降,在剥离肿瘤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的血管,导致大出血,使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休克的可能,加重脑损害。

笔者认为,在麻醉因素影响方面应注意选择对脑血流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过度通气,麻醉深度不宜过深;在疾病本身原因方面:注意术前积极治疗原发病,调整至最佳状态进行手术。在手术方面:术前注意制定最佳方案,考虑周全,减少不利影响。

[1]赵俊,刘俊杰.现代麻醉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96.

[2]王大桂.人体疾病与麻醉[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299.

猜你喜欢
低血压开颅芬太尼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高血压脑出血应用小骨窗开颅术与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快速开颅技术在外伤性颅内血肿合并脑疝抢救治疗中的效果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开颅手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