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益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74例疗效观察

2012-04-09 18:29杨雪峰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腹痛脾胃中医药

杨雪峰

(江苏省海门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海门 226152)

理中益肠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74例疗效观察

杨雪峰

(江苏省海门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苏 海门 226152)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中药疗法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综合征。临床可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腹泻便秘交替型(IBS-A),而以IBS-D最为常见,常持久存在或反复发作。2007-12—2010-12,笔者运用理中益肠汤治疗IBS-D 174例,并与常规治疗6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1]确诊。

1.2 一般资料 全部240例均为我院中医消化病专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4例,男84例,女90例;年龄21~58岁,平均(39.8±11.6)岁;病程 1~8年,平均(3.6 ±1.8)年;辨证分型[1]:肝郁脾虚型 84 例,脾胃虚弱型48例,脾肾阳虚型26例,脾胃湿热型16例。对照组66例,男32例,女34例;年龄22~57岁,平均(39.2±12.1)岁;病程1~7年,平均(3.5 ±1.7)年;肝郁脾虚型32例,脾胃虚弱型18例,脾肾阳虚型10例,脾胃湿热型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理中益肠汤。药物组成:炒党参18 g,焦白术20 g,炒薏苡仁30 g,防风、徐长卿、羌活、葛根、合欢花、炒白芍药、茯苓各10 g,柴胡、木香、陈皮、乌梅、炙甘草各6 g。脾胃虚弱甚加炙黄芪20 g;阳虚明显加熟附子6 g、炮姜6 g;湿热偏盛加黄芩15 g、苦参15 g。日1剂,水煎共取汁600 mL,分3次于餐前1 h口服。

1.3.2 对照组 谷维素(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3637)20 mg,每日3次口服;蒙脱石散(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07)3 g,每日3次口服;乳酸菌素片(哈药集团制药六厂,国药准字H19993935)2.0 g,每日3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1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 疗效标准 治愈:腹痛、腹泻等症状消失,大便次数及粪质正常,大便次数1~2次/d,成形、无黏液;显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大便次数1~3次/d,大便近似成形,黏液明显减少;有效:主要症状好转,大便次数<3次/d,大便溏烂不成形,黏液减少;无效:腹痛及大便异常等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174例,治愈101例(58.05%),显效 48 例(27.59%),有效 17 例(9.77%),无效8例(4.60%),总有效率为95.40%。对照组66例,治愈10 例(15.15%),显效 15 例(22.73%),有效 20 例(30.30%),无效 21 例(31.82%),总有效率 68.18%。2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1年内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愈101例,1年内复发4例,复发率为3.96%;对照组治愈10例,1年内复发者6例,复发率6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IBS是胃肠道最常见的一种功能紊乱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精神紧张,如焦虑、激动、抑郁等;饮食不节,如进食冷饮或刺激食物;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紊乱、肠道动力学改变;肠道菌群失调等因素有关[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IBS是个体特异性的多病因的异质性疾病,心理因素与 IBS的关系密切[3]。IBS-D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郁等范畴。《景岳全书·泄泻》云:“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笔者认为脾虚应是本病形成的病理基础,情志失调是诱导因素,肝脾失调是发病之关键。肝木乘脾、肝脾不和则腹痛泄泻,泻后痛减,因郁随泻而去,移时郁又成,则腹痛泄泻又作,故腹痛、泄泻常易反复,缠绵难愈。

现代医学针对IBS-D主要采用综合对症治疗的方法,如解痉、止泻、抗抑郁、胃肠微生物制剂等,虽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易反复且长期使用有一定副作用。笔者临床治疗IBS-D,常先适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同时注意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并督促患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等方法,作为临床治疗的基础,以力求达到去病之因、杜病之源,身心同治的目的。

理中益肠汤是由四君子汤、痛泻要方合方加味而成。方中四君子汤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固根本而助脾气升运,配薏苡仁、羌活、葛根以行运脾化湿,升阳止泻。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四君子汤尚同时具有改善脾虚症状、调节胃肠道运动、促进消化吸收及改善肠道菌群失调等多靶点的治疗作用[4]。痛泻要方由白术、白芍药、防风、陈皮四药组成,为疏风、补土、泻木之剂。其合乌梅以酸温止泻,配木香、徐长卿行气调中止痛,加柴胡、合欢花缓肝疏肝以怡情悦志。有学者研究认为,痛泻要方能抑制结肠运动、对肠管平滑肌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而且对乙酰胆碱M受体激动作用有显著的拮抗作用,从而起到缓解腹痛、腹泻症状的效用[5]。综上分析,理中益肠汤配伍较为合度,组方思路紧扣“肝脾失调”这一形成IBS-D发病的基本病机,诸药合用,以共取抑木扶土、疏肝健脾之功。

观察结果表明,理中益肠汤组IBS-D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中医药治疗IBS-D有较明显的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1]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1-94.

[2]彭勃.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326.

[3]蔡茜虹,陈培琼.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8):898-899.

[4]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46-248.

[5]陈文莉,郭良集,莫宁,等.加味痛泻要方对家兔体外结肠平滑肌的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1):38-40.

R442.2;R574.620.531;R714.259

A

1002-2619(2012)10-1473-02

杨雪峰(1970—),男,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消化、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工作。

2012-04-18)

猜你喜欢
腹痛脾胃中医药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