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牢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2012-04-09 18:29王用峰
河北中医 2012年10期
关键词:白鲜皮浮萍风团

王用峰

(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46)

李治牢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王用峰

(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陕西 咸阳 712046)

荨麻疹;辨证论治;中医疗法;名医经验;李治牢

荨麻疹是一种皮肤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时隐时现的瘙痒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中医学称之为“瘾疹”、“赤白游风”等,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在临床颇为常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虽有较多治疗方法,但均难以收到满意疗效。李治牢为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从事皮肤病学临床及实验研究3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皮肤病诊治经验,其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上有独特疗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兹将李教授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诸病源候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又云:“人皮肤虚,为风邪所折,则起瘾疹。热多则色赤,风多则色白,甚者痒痛,搔之则成疮。”李教授认为,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不外乎内因和外因。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皮毛之间而发;或饮食不节,恣食辛辣鱼腥发物,化热生风,郁于皮毛肌腠而发。《证治要诀》云:“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獐鱼动风等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见得系是脾风。”或情志内伤,冲任不调,肝肾失于濡养,生风生燥,阻于肌肤而发;或平素体虚,久病,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发。《诸病源候论》云:“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蓓癗。”总之,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离不开“风”,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

李教授根据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将其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袭表证、气血不足证及冲任不调证4种证型进行论治。

2.1 风寒束表证 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乘虚外袭,客于肌肤皮毛之间所致。证见风团色淡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舌质淡,苔薄,脉浮。治则:疏风解表,散寒止痒。处方:桂枝、防风各12 g,白芍药、白鲜皮各15 g,麻黄5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5枚。方中桂枝、麻黄开达腠理,发汗解表;生姜助麻黄、桂枝解表散寒;防风疏风解表;白鲜皮祛风止痒;白芍药调和营卫,与麻黄、桂枝合用,发汗解表不伤营阴;炙甘草、大枣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2.2 风热袭表证 缘于先天禀赋不足,卫外不固,风热乘虚外袭,客于肌肤皮毛之间。证见风团色泽鲜红,瘙痒剧烈,遇热加重,可伴发热、咽痛等,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则:疏风解表,清热止痒。处方:荆芥、防风各12 g,牛蒡子、当归、生地黄、苦参、石膏、黑芝麻、苍术、赤小豆、浮萍各15 g,蝉蜕、知母各10 g,甘草6 g。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浮萍疏风解表,清热止痒;苦参、苍术、赤小豆清热祛湿,祛风止痒;当归、生地黄、黑芝麻养血活血;石膏、知母清热泻火;甘草调和诸药。

2.3 气血不足证 缘于患者平素体虚或久病,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而发。证见病程迁延日久,风团反复发作,可伴倦怠、乏力、纳差、怕冷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益气固表,养血祛风。处方:黄芪30 g,白术、白芍药、鬼箭羽、茯苓、浮萍、当归、白鲜皮各15 g,防风、川芎各12 g,大枣5枚。方中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白芍药、当归、川芎补血活血;浮萍、白鲜皮、防风、鬼箭羽祛风止痒;大枣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2.4 冲任不调证 缘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以致肝肾亏损,冲任失调,精血不足,生风化燥而出现诸症。证见多经前发生风团,经后减轻或消失,可伴月经不调,量少色淡,经行腹痛,腰痠乏力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则:调摄冲任,祛风止痒。处方:仙茅、淫羊藿、益母草、香附各15 g,知母、黄柏、当归、巴戟天、凌霄花、防风各12 g。瘙痒者加苦参、地肤子、白鲜皮;久病反复者加全蝎、蛇蜕;便秘者加大黄、火麻仁;失眠多梦加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月经不调加益母草、香附。方中仙茅、淫羊藿、巴戟天温补肾阳;知母、黄柏、当归滋阴清热,养血润燥;香附、益母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凌霄花、防风祛风止痒。

3 典型病例

林某,女,38岁。2011-03-13初诊。全身风团伴瘙痒反复发作3年。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全身出现风团,伴瘙痒,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荨麻疹,予地塞米松注射液、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等静脉滴注,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皮疹逐渐消退,数天后皮疹再次出现,反复发作,多处求诊均未治愈。刻诊:全身皮疹瘙痒,乏力,纳差,怕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专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散在数个风团,淡红色,周围绕以红晕。诊断:慢性荨麻疹。证属气血不足证。治则:益气固表,养血祛风。处方:黄芪30 g,党参、白术、白芍药、鬼箭羽、茯苓、浮萍、当归、白鲜皮各15 g,防风、川芎各12 g,桂枝10 g,大枣5枚。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二诊,乏力、纳差、怕冷、瘙痒减轻,皮疹仍有少许新发,但较前减少。上方加制何首乌15 g。21剂,每日1剂,煎服方法同前。三诊,饮食基本正常,无瘙痒,乏力、怕冷明显好转,无新发皮疹。二诊方去浮萍、白鲜皮,加菟丝子15 g。继服14剂诸症皆除,嘱其加强锻炼,忌食辛辣鱼腥发物,随访6个月,无复发。

按:本例患者久病耗伤气血,卫外不固,风邪乘虚侵袭肌肤而发。故治宜益气固表,养血祛风。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白芍药、当归、川芎养血活血;鬼箭羽、浮萍、白鲜皮、防风祛风止痒;桂枝温经散寒,解肌发表,合白芍药调和营卫;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表、养血祛风之功,正中病机,故能取得良效。

4 讨论

慢性荨麻疹易诊难治,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因复杂,可能与食物、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动植物因素、精神因素及全身疾病等有关,多数不能找到确切原因。西医一般采用抗组胺、调节免疫等治疗,疗效欠佳。李教授根据慢性荨麻疹的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疗效,同时强调辨证施治是关键,但需配合祛风止痒药物,常用有地肤子、白鲜皮、浮萍、凌霄花、苦参、荆芥、防风等,久病反复者可加全蝎、蛇蜕等虫类药,但应注意虫类药物可使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使用时应注意观察。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7.

R758.240.531;R241.4;R249

A

1002-2619(2012)10-1448-02

王用峰(1979—),男,讲师,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2012-03-28)

猜你喜欢
白鲜皮浮萍风团
“二白膏”防皲裂
白鲜皮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讨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白鲜皮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止痒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的表达
沧海浮萍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筛选及C反应蛋白的测定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红浮萍》中的女性诉求与空间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