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

2012-06-09 16:03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咽痛葛根持续时间

海 洋 张 炜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科,南阳473000)

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

海 洋 张 炜

(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儿科,南阳473000)

目的 观察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咽-结合膜热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0例应用加味奔豚汤口服,对照组40例应用病毒唑、维生素C稀释后静滴,疗程3~5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咽痛持续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满意。

咽-结合膜热;奔豚汤;儿科学

咽-结合膜热是小儿时期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由腺病毒3,7型所致,临床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消化道症状,查体见咽部充血,或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晕,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及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1~2周。发病率较高,发热时间长,对患儿健康危害较大,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加味奔豚汤是我院著名儿科专家张炜医师的经验方,2009~2011年,笔者应用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0例均为我院门诊收治的咽-结合膜热患儿,所有病例诊断均参照《儿科学》标准[1]确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发热、咽痛、咽部红肿、双目红赤、舌红、苔少、脉浮细数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2~12岁,平均(5.62±3.0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12岁,平均(5.78±3.11)岁。全部病儿体温均在39~40℃之间,病程48h以内,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减少。排除有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病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加味奔豚汤:葛根、白芍、当归、川芎、黄芩、清半夏、金银花、连翘、石膏(先煎)、野菊花、薄荷(后下)、蝉衣、羚羊角粉(另煎兑服);有食积者,加焦楂、炒麦芽。药物剂量随年龄而定,每日1剂,以水浸泡30min后煎煮,分2~3次服,疗程3~5d。

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10~15mg•kg-1•d-1加入生理盐水中静滴,维生素C注射液1.0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日1次。

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体温>38.5℃,给予布洛芬口服退热治疗,少数C-反应蛋白较高提示合并细菌感染者酌情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过程中均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疗程3~5d。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咽痛持续时间、眼结合膜充血持续时间。

1.4 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眼结合膜充血消失;有效:治疗3d内体温恢复正常,咽痛、眼结合膜充血减轻;无效:治疗3d后仍反复发热,咽痛、眼结合膜充血无缓解。

1.5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2 结果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80例,显效35例,有效3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显效9例,有效2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2组显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18,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χ2=7.06,P<0.01)。

2.2 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n,d)

3 讨论

咽-结合膜热属于中医学温病的范畴。发热、咽部红肿疼痛、双目红赤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小儿腠理疏松,卫外不固,易感外邪,加之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一旦感受时邪或风热署邪,易从阳化热化火,往往表邪未解,里热己炽,故疾病初起,即呈表里俱热之证,热盛又易致津伤,故临床常见阴血亏虚与风火搏结共存之证。邪正交争则发热;风热邪毒搏结于咽喉,则咽部红肿疼痛;外感风热,内动肝火,风火相煽,循经上攻于目则双目红赤刺痛。其病机关键在于阴血亏虚、风热毒邪外感、内动肝火。治疗当辛凉解表与滋阴养血、泻火解毒、平肝降逆共用。

奔豚汤出自《金匮要略》,是主治肝经气火上逆所致奔豚病的名方,由葛根、白芍、当归、川芎、黄芩、清半夏、生姜、李根白皮组成。葛根辛凉,能解肌发表,清解阳明经热,生津止渴;当归、白芍、川芎养血柔肝,防肝风内动。黄芩苦寒,清热泻火;半夏味辛,善降肺胃之逆气,化痰止咳,祛咽喉肿痛,生姜辛甘发散,李根白皮大寒入肝经,功专清热泻火,平肝降逆,因药源稀缺,现已不用。诸药合用,不仅平肝降逆,也能滋养阴血、清热解肌。故可应用奔豚汤治疗本病。但其解表透热、清热解毒之力不足,故加薄荷、蝉蜕、野菊花助葛根解肌透表,疏散风热,并祛风止痉、清肝明目,加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加石膏辛凉解肌、除三焦大热,助黄芩除内热,并重用葛根、石膏辛凉解肌、生津止渴,加羚羊角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且其退热作用尤好。这样一来本方不仅长于辛凉解肌透表,又可滋阴养血、平肝降逆、清热解毒、明目利咽,药证相符,效果显著。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组应用加味奔豚汤治疗小儿咽-结合膜热疗效明显,其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及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5.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11

1672-2779(2012)-15-0019-02

杨燕平

2012-05-09)

猜你喜欢
咽痛葛根持续时间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葛根抗肿瘤潜在机制探讨
均匀设计法优化葛根半仿生提取工艺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运用葛根汤治疗痤疮经验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喉罩在全身麻醉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葛根煨制前后的止泻作用及机理
晕厥的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