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现状调查

2012-06-13 01:03张焕芳李红玉员庆博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伤员救灾灾区

张焕芳,李红玉,员庆博

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现状调查

张焕芳,李红玉,员庆博

目的 了解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三甲医院、成都市三甲医院在岗医护人员392名,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医护人员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不同地区医院、是否主动为伤员提供过心理帮助、是否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与没有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各纬度(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应激障碍、自杀)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医护人员心理干预意识较差,灾害救援经验不足,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教育。

卫生人员;心理干预知识;灾后

在灾难救援中,医护人员作为第一时间接触受灾伤员的专业救护人员,为伤员进行心理疏导和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无疑对降低其心理创伤及促进灾后心理重建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医护人员对灾后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本研究对四川成都和辽宁锦州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为培养更全面的医疗救援人员,全面提高医护人员救援能力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抽取辽宁省锦州市三甲医院参加过汶川地震救灾或青海玉树地震救灾的医护人员11人、没有参加过救灾的医护人员31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三甲医院医护人员350人,其中参加过救灾的100人,没有参加过救灾的250人。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3份,其中有效问卷392份,有效回收率为98%。纳入标准:在临床工作至少2年的在岗医护人员、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的医护人员。排除标准:实习的医护人员、不愿意参加问卷调查的医护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自拟调查问卷对医护人员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知识掌握现状进行评价,问卷包括一般资料及灾后伤员心理干预知识两部分。经过预调查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正式调查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两次重测信度为0.87,结构效度为0.79,自拟问卷信效度良好,问卷 Cronbach's α=0.86。灾后对伤员心理危机干预的知识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的基本技能、自杀,共24个条目;计分方法:正确计1分,不正确计0分;包含1个医护人员参加救援时可能会出现的心理应激条目。问卷首页编写统一的指导语,调查对象当面完成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并遵循保密原则。

1.3 统计学方法 原始资料编码输入计算机,所有资料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分别进行统计描述、两样本t检验、F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水准为α=0.05,P值均为双侧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共调查在岗医护人员392人,年龄22~55岁,平均 (31.9±0.9)岁,男77人 (19.6%),女315人(80.4%);学历:专科 189人 (48.2%),本科 160人(40.8%),硕士及以上43人 (11.0%);职称:医师50人(12.8%),主治医师30人 (7.7%),护士4人 (1.0%),护师239人 (61.0%),主管护师69人 (17.6%);工作年限:5年以内332人 (84.7%),5~10年46人 (11.7%),10年以上14人 (3.6%);专科分布:内科61人 (15.6%),外科219人 (55.9%),急诊25人 (6.4%),其他 (妇科、儿科、手术室、ICU)87人 (22.2%);四川灾区医院350人(89.3%),锦州非灾区医院42人 (10.7%);参加过救灾111人 (28.3%),没有参加过救灾281人 (71.7%);参加过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培训360人 (91.8%),没有参加过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培训32人 (8.2%);主动为伤病员提供过心理帮助382人 (97.4%),没有主动为伤员提供过心理帮助10人(2.6%)。

2.2 数据分析 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不同学历的医护人员间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的医护人员间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参加过救灾与没有参加过救灾的医护人员的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为伤病员提供过心理救助的医护人员得分与没有主动为伤员提供心理救助的医护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四川灾区医院与锦州非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问卷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都灾区医院与锦州非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四个维度间比较,在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应激障碍、自杀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9.787、119.565、29.355,P<0.05)。参加过心理干预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与没有参加过心理干预知识培训的医护人员得分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1。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与没有参加过心理干预培训的医护人员问卷各纬度 (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应激障碍、自杀)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7.580,57.688,14.107,P<0.05)。

3 讨论

危机干预是指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1]。地震中幸存者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遭受巨大的心理、生理打击,许多幸存者常伴有躯体的多发损伤,直接或间接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2]。灾难中的伤病员易发生心理危机,甚至急性应激障碍 (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杀等心理问题,而与伤员接触最早、最密切的是医护人员,医护人员可以在最佳时机为伤员提供心理危机干预。受创伤的患者遭受创伤的影响,常常失去对人的信任,所以与创伤患者的治疗关系非常难建立,但良好的治疗关系又是一切技术实现的基础[3-4]。此外,在患者接受手术或者其他治疗时,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他们对手术的恐惧和手术伤痛带来的不良情绪反应,使他们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和做康复训练[5]。有研究报道,在灾害事件发生后,亚洲灾害后幸存者往往倾向于用躯体化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应激反应,大多数人不认为他们的身体症状和创伤性事件有关[6]。在他们看来向陌生人表露自己的个人情感会让他们感到不舒服,承认自己有精神健康问题会给他们带来羞耻感,因此他们很少向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也不知道如何利用精神科服务。

表1 不同群体的医护人员对灾后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s,分)Table 1 The comparison about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ical grasped by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表1 不同群体的医护人员对灾后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s,分)Table 1 The comparison about the knowledge of psychological grasped by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注:*为t值,其余为F值

项目 人数 得分 检验统计量值 P值科室0.889 0.447内科 61 12.16±3.57外科 219 12.06±2.45急诊科 25 12.16±2.38其他 87 12.61±2.45工作年限 1.498 0.225﹤5年 332 12.17±2.69 5~10年 46 12.72±2.17﹥10年 14 11.43±3.01职称1.225 0.300医师 50 11.56±3.12主治医师 30 12.00±3.00护士 4 11.00±2.00护师 239 12.33±2.62主管护师 69 12.39±2.18性别-0.523* 0.601男77 12.06±2.87女315 12.24±2.60学历2.170 0.091专科 189 11.91±2.74本科 160 12.36±2.62硕士 28 13.07±1.94博士 15 12.73±2.65是否参加过救灾 0.595* 0.552参加过 111 12.33±2.27未参加过 281 12.16±2.79是否主动帮助 3.695* 0.000主动 382 12.29±2.59未主动 10 9.2±3.12医院所在地区 6.966* 0.000成都灾区 350 12.51±2.48锦州 42 9.67±3.18是否参加过培训 5.072* 0.000参加过 360 12.40±2.49未参加过32 10.00±3.34

本调查显示,不同科室、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称、不同性别、参加过救灾或未参加过的医护人员间伤员心理干预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为伤病员提供过心理救助的医护人员得分与没有主动为伤员提供心理救助的医护人员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主动为伤员提供过心理帮助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高于没有主动为伤员提供心理帮助的医护人员,这可能与主动为伤员提供心理帮助的医护人员能够积极地应对伤员出现的应激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是采取回避或者无助无奈的态度有关;四川成都灾区医院与锦州非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问卷总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成都灾区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高于锦州非灾区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这与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能更多地接触受灾伤员,且有大批的心理工作者指导有关;成都灾区医院与锦州非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问卷得分四个维度间比较,在急性应激障碍、慢性创伤性应激障碍、自杀三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这可能与非灾区医护人员主要的使命是救助伤员的生命,而非心灵有关,干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相对欠缺。

灾后医护人员对伤员实施心理干预的知识掌握不足,这使得医护人员不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自杀前的异常情绪行为。同时,医护人员缺乏灵活运用鼓励性、劝慰性、积极性的治疗语言,不善于运用眼神、手势、微笑等身体语言,而让伤员产生陌生感、距离感、惧怕感[7-8]。

根据调查,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的途径是自学或者集体学习卫生部印发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缺乏实践演练经验。灾区现场救护人员中经过专门培训的应急心理社会救护 (PSC)人员缺乏[9]。

各医院应该增加医护人员心理救助的培训,加强实践演练,使医护人员在进行生命救护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不错过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这样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护患关系。

1 Eldermag.Mayon Roxford Textbook of Psychiatry[M].London:Oxford UnirersityPress,1983:586-587.

2 肖戈惠,曾登芬,喻红.地震伤员心理干预的护理体会[J].重庆医学,2008,37(18):2121.

3 方新.心理创伤的识别与应对[J].心理与健康,2006,18(4):7.

4 李丽娜,张郢,宴丽娟,等.社会支持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J].2011,14(10):3282.

5 Goto T,Wilson J.A review of the history of traumaticstress studies in Japan:From traumatic neurosis to PTSD [J].Trauma Violence Abuse,2003,4(2):195-209.

6 KokaiM,Fuji S,Shinfuku N,et al.Natural disaster andmental health in Asia[J].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4,58(1):110 -116.

7 彭国文,何剑锋,林锦炎.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5):350-352.

8 王诚,敦哲,詹思延,等.北京市海淀区403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7):561.

9 沈国玉,李洁,黎佰莲,等.震后应急护理组织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98.

Status Survey on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s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Wounded after Disasters

ZHANG Huan-fang,LI Hong-yu,YUAN Qing-bo.Liaoning Medical College,Jinzhou 121001,China

ObjectiveTo survey the knowledge of medical staff on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wounded after disaster.MethodsThe cluster sampling taken for recruiting 392 on-the-job medical staff from 3A-graded hospital in Jinzhou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Chengdu city.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bout their knowledge on carrying out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wounded after disaster.ResultsThe scores of the medical staff from hospitals of different regions about whether they had initially offered the psychological help to the wounded,and whether they participated in the training on knowledg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nd the scores of various dimensions(acute stress disorder,chronic stress disorder,and suicide)of the medical staff who had participated the training on knowledg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medical staff who had not(P<0.05).ConclusionThe medical personnel have poorer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nsciousness and lack experience in disaster relief,so they need the knowledge education 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e wounded after disaster.

Health personnel;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knowledge;After a disaster

R 129

A

1007-9572(2011)01-0082-03

中华医学会教育学分会课题 (2010-03-39)

121001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 (张焕芳);辽宁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所 (李红玉);广东省教育活动中心(员庆博)

李红玉,121001辽宁省锦州市,辽宁医学院医学教育研究所;E-mail:medicaler@163.com

2011-08-03;

2011-11-08)

(本文编辑:邢煜)

猜你喜欢
伤员救灾灾区
利用简单几何原理 制造可作为灾区紧急避难所的帐篷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武警新兵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伤急救到院内急救的救治过程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全力以赴抓好防汛救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亟待建立重大事件伤员救助基金
中华儿慈会为玉树地震灾区提供100 万元紧急捐助
灾区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