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高位结扎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应用价值

2012-06-21 08:16饶洪兴
中外医疗 2012年33期
关键词:高位腹股沟复发率

饶洪兴

广东省河源市长安医院创伤外科,广东河源 517000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的常见病,发病机制主要是小儿无明显的腹壁肌肉,腹膜鞘状突未闭或闭锁不全[1],当腹内压增高极易诱发腹股沟斜疝。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主要是开腹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且结扎越高位治疗效果越好,随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该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腹腔镜应行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选取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用双线高位结扎法微型腹腔镜治疗,该组患儿设为观察组,82例患儿均为男孩,年龄2~9岁,平均年龄(5.3±3.7)岁;同时选择同期开腹治疗的82例腹股沟斜疝患儿作为对照组,82例患儿均为男孩,年龄2~9岁,平均年龄(5.5±3.5)岁。

1.2 手术方法

1.2.1 观察组手术方法 该组82例患儿取头低足高平卧位,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从患儿脐轮内下方切入,插入气腹针,常规CO2气腹,压力在8~10 mmHg,从脐部刺入小儿专用mmTrocar,插入腹腔镜进行全面控查,了解疝环口的位置大小,确认对侧有无隐性斜疝及是否存在两侧缺损。然后在腹腔镜引导下,用3 mm穿刺套管针刺入腹腔伸入抓钳。直径1 mm的腹壁应急缝合针直接穿刺入腹腔。器械钳辅助配合下荷包缝合内环口腹膜半周,将4号丝线的一端退出腹壁应急缝合针并留置于腹腔内,将缝合针退出后从原切口再次穿刺人腹腔,该组82例患儿中术中发现有2例隐性斜疝,术中均合并处理。荷包缝合内环口腹膜另外半周,拔出缝合针将丝线带出体外,预留的丝线套入腹壁应急缝合针钩状凹槽,再用同样的方法荷包缝合内环口腹膜l周。将阴囊气体挤入腹腔后,将2根丝线体收紧打结,线结埋于皮下。完成手术后解除CO2气腹,拔除器械和套管,缝合皮下筋膜层,贴上小敷料。

1.2.2 对照组手术方法 该组82例患儿均经患儿腹股沟外环处横切口切入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5±1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0±1.5)d,无一例并发症,随访3~12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为1.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主要的并发症是阴囊水肿、伤口感染。见表1。

表1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s),n(%)]

表1 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s),n(%)]

注:和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d)并发症 术后复发观察组对照组82 82(33.5±10.5)*45.5±8.5(3.0±1.5)*6.0±1.5 0(0.0)*7(8.54)1(1.22)*5(6.08)

3 讨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由于小儿发育过程中遗留的疝囊,病因与成人比较相对单纯,在外科治疗时通常只作单纯疝囊高位结扎便可达到治疗的目的[2]。传统的开腹高位结扎术首先要解剖腹股沟管,然后对睾肌进行分离,在分离的时候势必会造成提睾肌、输精管的损伤或误扎[3],从而对患儿将来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而在腹腔镜下行双线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既能满足手术高位结扎的要求,又减少了创伤,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复发率比较显示,观察组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3~6个月,复发1例,对照组随访3~6个月,出现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54%,随访3~6个月,复发5例,复发率为6.08%,两组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可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并且腹腔镜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患儿手术手可在最短的时间出院,减少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从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显示,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5±10.5)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0±1.5)d,大大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提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与恢复时间上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双线高位结扎术具有视野开阔的优点,一方面能明确分辨腹股沟斜疝周边组织及内环口,另一方面由于CO2气腹压力的存在,对该组中2例有隐性斜疝的患儿也能一并发现合并处理[4]。腹腔镜下可以一次完成双侧手术。从观察组患儿复发率显示,术后随访3~6个月复发1例,复发率为1.22%,与国内相关文献资料[5]显示疝手术后复发率为1%~2.5%相似,必要的修补和高位结扎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综上所述,双线高位结扎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打结于腹外斜肌腱膜上,是真正意义上的 高位结扎疝囊,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复发率,起到悬吊固定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且腹腔镜手术可最大限度地保护腹股沟管的原有生理结构不被破坏,因此,术后无并发症,复发率低,极大的避免输精管、精索、膀胱、肠管、神经损伤等的损伤。

[1]刘卫怀,郑圣保,童中山,等.腹腔镜小儿疝高位结扎术9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9,32(8):52-53.

[2]周欣,王军,卞红强,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内环口分型及临床意义[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5,26(11):583-585.

[3]杨虎,王鹏,何立鹏.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514例报道[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6(1):76-77.

[4]李字洲.中国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的现状和发展前景[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5):368-369.

[5]张延明,宋景芳.小儿腹股沟疝复发原因的探讨(附9例报告)[J].开封医专学报,1997(2):14-15

猜你喜欢
高位腹股沟复发率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1~2月煤炭价格高位震荡 未来仍存较强支撑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高位算起更方便
牛肉价格居高位 挖潜提升自给力
短期内麦价或高位趋稳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