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与达尔文的“重力法则”
——关于经络的实质的哲学思辨

2012-08-15 00:52孙承文芮克诗芮祥文刘玉安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经络重力生物

孙承文,芮克诗,芮祥文,刘玉安

(1.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2.新建西巷26-11,山东 烟台 264000;3.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经络实质与达尔文的“重力法则”
——关于经络的实质的哲学思辨

孙承文1,芮克诗2,芮祥文2,刘玉安3

(1.北京林业大学体育教学部,北京 100083;2.新建西巷26-11,山东 烟台 264000;3.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从进化论、系统论和协同论的角度,通过哲学思辨的方法探讨了中医经络的实质问题。

系统论;协同论;重力;经络;应力

我们是抱着审慎的态度介入到经络实质的研究中来的,因为它一直备受科学质疑,至今也未能够与现有科学较好“接轨”。

1 重力法则

我们把人体这一特殊事物,重新归入到宏观普遍的存在系统中,于是人体作为一般生物的特殊形式所显现的,无非是一般生命中一种多细胞复杂生物寻求空间实现的方式和这种方式的产物。他在因生存而寻求空间实现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成就他的场背景或者场关系。因此,他也毕竟会利用这样的关系系统来解决相关问题或者构建自己的系统。例如,如同一般生物的形态建构;从细胞到组织,以至支持人体形式的骨骼、肌肉、器官、体液等,它们的形态结构、组织方式、体积大小、压强、浓度、密度,直至特殊的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等,都必然要叩问他所依存的环境体系来获得。

而主宰这一关系背景或者场环境的,自然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法则,如将我们“堆砌”起来并推动我们演化的基本力和物理法则。在达尔文看来,这便是主导这个世界循环往复的重力法则。他的进化论告诉我们,物种的演化是在重力法则的作用下进行,并通过物竞天择得以进化发展的。

考古证明,自从部分生物开始实现空间突破并以此为竞争目标时起,便步入了一个趋向大型化和特异化的过程,因此对重力序参数便格外敏感,克服重力便成为“首要任务”。换句话来说,部分生物在因生存和竞争而逐渐“变大”的过程中,重力是其解决系统问题的主要参量或参照背景。或者说,重力因此成为了这部分生物机能构建的序参量。这样一来,我们就有理由将生物学的某些问题,再度聚焦到“重力法则上来”。

此前我们基本是以经典科学的机械观来对待人体及其他类似生物的,并侧重其组件的性质和工作状况,从解剖学到分子生物学,一路沿着还原论的脚步走下来,基本是给予了一种静态的关照。如果我们回过头来,会看到如同人体这样的生物,其实是因为需要在运动中被“开发”出来的。而且整个开发过程就是摆脱重力束缚的过程。可以说,生物的形式就是为运动而不断进化的功能形态。肌肉是这个过程的杰作和主角,而后是保障肌肉做功并为其提供能量的保障系统。例如,一个功能强大的胃和消化系统;而飞行则需要一个强壮的心脏;此外,还需要应对因为处理特殊食物发生的化学反应的脏器,如肾脏。从进化论的角度讲,这些几乎都是围绕运动系统而来,或至少是从原生生物那里,因运动的需要不断调整进化到如今的。如果这是一种符合事实的原理性的理论,那么我们以某种手段介入生物的运动系统,会不会对已有生物的整个系统加以干扰并引发某一方向的调整呢?其效果如同基因“手术”?表观遗传学已经发现,某些基因信息的激活或灭活,是因为某些外界的因素引发的,也就是说基因的表达,可能取决于外部的动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否与重力序参量有关呢?

哈肯的研究让我们懂得了序参量对于宏观有序系统的意义,它们最终主宰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模式。它们的变化(增强或衰竭)会引发“涨落”而影响系统的有序性结构模式以及相对稳定性。我们今天已经认识到,人体是一个复杂系统,它完全符合协同学原理。那么对序参数系统的掌控,无疑对了解并维护这个系统有莫大的意义。那么,如果我们试图通过重力序参数的操作以引发像人体这样的系统的变化,会怎样做呢?似乎可以通过由重力法则成就的运动系统来实现,如给予运动系统一些整体的或局部的力量刺激。而作为能“处百病,决死生”的经络,在我们中国先人的描述和运用中,其性质似乎很像是这样一种“序参数操控”。

2 经络及其实质

至此,经络是否是体现重力序参量的生物机制?例如,生物进化过程中对应重力而形成的生物力学机制以及其主导进化与调整的过程信息呢?生物在发展“体积”的进化过程中,在其伴随重力适应而演化其结构机能的同时,必将同程产生一种机理现象,即应力和应变反应。这一机理极有可能就是经络形成的机理或者经络本身。它依附于运动系统,但似乎又有别于运动系统;它以信息载体的形式,系统地存在于整个机体组织,而且应该能够以某种生物机制对应于组织本体,如基因;生物通过它“体验”和调整自体功能对应重力环境的效能,从而具有解决系统问题的功能。例如,诱发基因表达,激活遗传信息;调动协同机制,促使信息联动转导等,包括表观遗传学希望揭示的知识。也就是说,经络的本质,实则是重力信息;经络自身不是一种生理结构,而或是一种超生理的机制“痕迹”,如“应力经验”。所谓“应力”,即被施加的外力的影响下,物体内部产生的力。而生物体的“应力经验”,即重力场针对生物体施与作用力时,生物体依照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和运动方式相应产生于内部的力;这些力呈体系化分布,如穴位;并具有均衡分配的性质,如那些像“水”和“湖泊”的经络。

而且正是这一“应力经验”塑造了生物以及其不同的物种和各类功能性器官组织。历经两亿年演化的恐龙史,应该是最有力的证据,它们被塑造成了高效的生物机器。

那么,大家所知晓的经络或者经络学说,便无非是中国古代医家对重力环境下,一种生物信息机制的方法论把握和“科学”描述,这一信息机制主要建立于多细胞生物的力学系统。例如,生物在“重力法则作用下”演化而来的功能系统的力学特征及其效能,这个系统以运动系统为基础,包括维系这个系统的所有支持系统的活体症候。例如,神经协调、体液循环、免疫协同等以及所有肌肉群的生理状况。所谓的经络或“经络机制”,便形成或产生于运动系统与重力的对抗过程,而事实上它就是多细胞生物介入或形成于重力时空的负效应,一种形成过程的“经验痕迹”;甚至运动系统本身就是重力法则的历史,重力是这一结构系统形成的参数。故而我们也将经络定义为“形成机制”的痕迹,因为支撑系统和运动系统的演化,就是生物在重力法则作用下的结构形成过程。

古人经由宏观层面,通过天地相应的整体认识观,将其所历和观察加以演绎,进而获得了如此知识,并被我们中国人发展沿袭至今。它有别于实证科学的经验归纳和实验所得。这个体系是物理性质的,它的宏观形式或者起点便是产生于生物架构系统上的系统应力,包括那些被称作穴位的应力点。中医通过它们来操作或者调节生物体的机能,也因此利用了生物得以演化形成的信息机制。因为它们(那些应力)承担了以重力为序参量的物理环境信息载体的“角色”,为生命的机能提供(调节和检验性的)背景依据,使其机能的有效性得以发展进化和“健康”运行。例如,像我们人类这样的动物,其肢体就是用来做功,而做功就要完成一系列的力学任务。植物也是一样,它们的枝干要经得起风吹雨打。重力法则一直在“帮助”他们向最佳的方向进化。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那就是经络是生物利用依存场关系、获取存在(状况)信息的形式(形态架构)感应系统。它以支撑系统和运动系统为基础,以应力为媒介。至于有些试验中观察到的声、光、电等循经现象,无非是生物产生和传导力学信息的结果。这些已被部分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证明这些是组织或器官运动时产生的,不是电场与磁场作用产生的电磁波。这些事实上是“穴位”遭遇刺激而肌肉实现“拟做功”时产生的热传导现象。“经络”本身,或许并不具有信息传导的功能,它的功能是通过其他功能系统来完成的,它自己的方式是把信息“生产出来”。而神经、免疫、循环甚或那些令系统运作起来的受体、配体等,才是信使和实现调整的功能环节,而“经络”自身大概不应该算做是功能系统,它只是一种机制的体现,或一连串过程“痕迹”,或效应“痕迹”。

而且,经络和穴位也并不具有形态学意义上的结构,两者也不是一个系统串上的两种构造。事实上,它们是一种效应的两个效应体系,穴位不是经络上的点位,而经络也并非穴位的连线,它们都只是运动和对抗的结果,即肌体与重力对抗的过程效应。它们只在过程中存在,而不以形态学的方式总在。因此经络不限于有形的“脉路”。古人所描述在体表的经络,也只是被抽象概括地表述出的运动系统的“应力分配”,而脏腑经络同样是不随意肌和网膜结构的功能效应,它们具有充盈、灌注、流动的特征,而穴位则是力的“节点”,一些常规性的应力点。它们也不完全是固定不变的,只是相对固定。它们在生物体的系统应力中,因生物的形态结构相对固定,同时又因生物的“抗重力能力”而进退。中医称之为“气血”状况。而我们可以解释为表现人(或者生物)体健康状况的“势能”;而且,它们之间也会因此而存在数学关系(应力点和应力值是可以被测算的),并可以成为解决中医科学化的钥匙之一(如果必要的话)。而这种数学关系,在有限区域与黄金分割有关。因为,在人们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之所以形成得符合黄金分割,是与它们所存在的物理背景有关联的。比如重力环境。0.618应该意味着针对重力环境的相对稳态。因此我们能够以此(黄金分割点)计算出穴位的位置,只要我们能够将每一块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及其做功方式逐一弄清,还有骨骼与肌肉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关联作用的力学关系。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或许没必要费此周折,因为神经系统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早为我们标注出了部分“节点”,或许还有肌肉的明带和暗带。

3 小 结

当然,这并不是经络的全部,更不是经络学说的全部,这只是它们的起点或者着眼点。为了方便深入地解析,我们暂将这个起点称作“狭义经络”。而且从这一狭义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经络的实质暂时定义为“运动系统的效应,其本质是应力信息”。而事实上它是一个操作平台,其本源是自然界各因素的交互作用。这一点我们会在今后的论述中,从广义的角度更深入地探讨它的实质。比如“拟系统”。

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拟系统”概念,此后还将继续涉及,因此有必要在这里预先解释一下。按照协同学的观点,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因为宇宙间各项序参数的交互作用,我们把这种交互作用推动结果产生的过程称作“拟系统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扰动和尚未完成使命的涨落。而这些扰动趋向协同时的瞬间便是“拟系统瞬间”,这时候一个“拟系统平台”就建立起来了,它将从此承载各序参数的扰动而产生的涨落(请参读赫尔曼·哈肯所著《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我们把这个平台称作“拟系统”。并着重从这一“拟系统”的协同调整作用,来阐述经络的实质及其致、治病原理。进化实质发生于各序参数协同过程中的细小差异,这些差异导致调整,而这些调整导致遗传差异,进而形成达尔文和华莱士所发现的好似进化的演化事件。我们的医学,则把这些调整的现象看作是“病”与“非病”。而所有这些调整都是通过“拟系统”平台来实现的。

[ 1 ] (美)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发行中心,2005.

[ 2 ] (美)费兰克.维尔切克.存在之轻—质量、以太和力的统一性[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R224.1

A

1674-151X(2012)08-14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77

投稿日期:2012-06-11

孙承文(1957 ~),教授,本科。研究方向:大学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经络重力生物
生物多样性
重力消失计划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重力之谜
第12话 完美生物
一张纸的承重力有多大?
重力与质量的比较
《易经》养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