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2坤,张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电子竞技天津市会员

赵 坤,张 霈

(1.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300;2.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30)

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赵 坤1,张 霈2

(1.中国民航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300;2.河北工业大学体育部,天津 300130)

通过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电子竞技发展存在:缺乏完善电子竞技人才培养体系;俱乐部管理运营不规范;对发展电子竞技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电子竞技赛事缺乏有效运作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体育环境的改善,重视天津市电子竞技人才培养,改善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及运营方式等对策。

电子竞技;天津;现状;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检索体育文献数据库、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站,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电子竞技、俱乐部市场运作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相关文献160余篇,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论文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实地考察法深入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就其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亲身参与天津市电子竞技比赛,掌握电子竞技比赛组织与运营的第一手资料。

1.2.3 问卷调查法为了对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现状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我们设计了《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26份,回收率96.9%,经有效性检验,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92.3%。

1.2.4 数理统计法运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制成图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

调查显示,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参与人群主要以男性学生为主,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小、知识文化水平较高、收入较低等特点。

从调查得知,有118人,占总数98.3%的人群亲身接触过电子竞技游戏,同时这部分人群保持每周至少1~2次以上的参与频度。从调查结果来看,被调查对象对电子竞技运动的喜爱程度较高,参与热情高涨。另外,参与人群玩网络游戏的频度很高,频度一般的人数为80人,占67%,频度经常的13人,占11%。

从另外一项调查我们得知,有高达72.5%的人群不了解网络游戏与电子竞技的区别,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的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正确理解电子竞技是一项正式的体育项目的问题,在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参与人群中普遍存在,同时也揭示了社会上对电子竞技的认识存在偏颇的重要原因。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86人,占总体比例67%的人群不了解国家在电子竞技方面所开展的培训;有34人,占26%的人知道电子竞技裁判员培训;有9人,占7%的人知道电子竞技运动员培训;没有人了解国家在电子竞技教练员方面的相关培训。参与过天津市电子竞技方面培训的只占到被调查人数的16%。据调查,天津市在电子竞技运动相关培训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大,组织培训的次数不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竞技运动的人才培养与技术水平提高。

健全的培训机制和训练体系是保证运动项目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民间组织和开展电子竞技运动主要机构的电子竞技协会,是整个培训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调查得知,知道天津市电子竞技协会的有88人,占73%;不知道的32人,占27%。这表明天津市电子竞技协会的推广宣传工作做得不错。

2.2 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发展电子竞技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调查中显示,在120名被调查对象中,有96人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在管理上不好、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是制约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占到80%,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认识上的不足,带来工作指导力度上的不足。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受到禁播令的影响,对电子竞技运动的相关报道本就有限,加之政府主管部门认识淡薄,缺乏引导,更是使电子竞技运动的宣传推广雪上加霜。另一方面,政府没有提供相应的政策与资金支持,企业对赞助电子竞技赛事认同度不高,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完全处与民间自发状态,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无组织性,制约了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规范化、健康、有序发展。

2.2.2 电子竞技赛事缺乏有效运作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国内将电子竞技作为自身职业的选手和战队生存普遍困难;(2)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3)政府与传媒对项目发展的制约性作用很大。

2.2.3 缺乏完善电子竞技人才培养体系通过调查得知,电子竞技运动作为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其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与考核存在很多不足。首先,选拔渠道太少,主要是通过一些大型赛事发掘电子竞技人才,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选拔方法与制度,使本身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电子竞技运动出现了人才匮乏现象。其次,人才培养缺少组织管理,没有统一完善的培养体制和计划。最后,电子竞技人才的使用与考核随意性较强,多数是由领导指派,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

2.2.4 俱乐部管理运营不规范通过对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到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都是私人投资,其资金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狭窄,经营者以电子竞技运动爱好者为主,缺乏相关的体育管理知识和经验,没有属于自己的高水平运动员,致使俱乐部难以形成一定规模,从其组织结构来看还属于业余体育俱乐部性质。在运营上,大多数俱乐部采用会员制的管理方式,但在定期组织比赛、培训、会员交流等方面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认真倾听会员的意见和建议,改进经营方式,细化服务内容,为广大会员提供有针对性、更专业化的服务。

3 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发展对策

3.1 加强对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体育环境的改善

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只有具备了优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之后,这项运动才能实现正规化、制度化地发展。同时电子竞技运动的发展对整个体育环境又有着强大的能动作用,不断地改造着相关的体育环境。

3.2 提高天津市电子竞技赛事经营管理水平

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可以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举办城市媒体曝光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在赛事结束之后还可以为举办地留下宝贵的物质和精神遗产,带来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3.3 重视天津市电子竞技人才培养

首先,要重视电子竞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应该借鉴传统竞技体育项目成功的选拔方法,采取多层面、多角度的遴选制度,遵循按需要定向培养原则,根据天津市电子竞技运动的工作需要,实行定向培养,并进行全市统筹,根据所需各类人才的比例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培养,从而优化人才结构,充分发挥人才的整体效能,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益。其次,重视电子竞技人才的使用与考核。在电子竞技人才的使用中,要充分信任和尊重人才,为其才能发挥创造良好的氛围,根据不同电子竞技人才工作的好坏、贡献,给予应有的表扬奖励或批评处罚,并做到奖罚分明。

3.4 改善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及运营方式

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应该努力扩大财源,开拓新的资金渠道,通过收取会员会费、比赛门票、炒卖运动员、体育广告等手段完善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增加俱乐部的经济收入。加强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俱乐部内部的场地设施和训练设备,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和技术支持。同时,抓好职业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重视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完善职业运动队的人员构成,以保障职业运动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会员队伍的不断扩充,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俱乐部应该采取一切办法扩大会员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用以巩固和扩大会员队伍,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天津市电子竞技俱乐部应该努力扩大财源,开拓新的资金渠道,通过收取会员会费、比赛门票、炒卖运动员、体育广告等手段完善俱乐部的经营方式,增加俱乐部的经济收入。加强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俱乐部内部的场地设施和训练设备,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活动场所和技术支持。同时,抓好职业运动队的建设与管理,重视电子竞技后备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完善职业运动队的人员构成,以保障职业运动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后,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会员队伍的不断扩充,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鱼水关系,俱乐部应该采取一切办法扩大会员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用以巩固和扩大会员队伍,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目前,天津市正在大力发展数字娱乐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以保障数字娱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电子竞技作为数字娱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4.2 社会上对电子竞技存在错误认识,对电子竞技作为一项正式的体育项目还停留在表面认识阶段,对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正确的舆论引导和支持。

4.3 至今,在天津市举办的电子竞技赛事从数量、质量、比赛影响等方面较国际国内大型赛事还存在很大差距,没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赛事表演服务及无形资产的销售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

4.4 在电子竞技人才管理方面,由于受到理论基础与开展时间较短的影响,管理内容不完备,管理方式较为陈旧,还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系统。

4.5 政府对电子竞技俱乐部的管理与投入不到位,大多数俱乐部只能通过简单渠道进行融资,以维持自身的发展。电子竞技俱乐部自身的组织管理不规范,缺少相关方面的专业人才,不能进行有效的业务扩展和开发,运营方式亟待改善。

[ 1 ] 雷曦,夏思永.对我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 2 ] 李小斌,谭朕斌.对我国电子竞技运动发展现状及其职业化的思考[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9).

[ 3 ] 凌刚,王凤仙.电子竞技的校园化发展研究[ 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8):110-112

[ 4 ] 段宁,郑志强.中国电子竞技体育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2):1637-1638.

G812.7

A

1674-151X(2012)08-04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22

投稿日期:2012-06-10

赵坤(1981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猜你喜欢
电子竞技天津市会员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基于Cite Space的国外电子竞技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
人工智能在电子竞技领域的应用及未来展望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有趣的云
如果画笔会说话?
我国高校大学生参与电子竞技研究
——以山东大学为例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
会员专区
会员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