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习中心理挫折的形成与对策研究

2012-08-15 00:52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挫折体育教师技能

杨 楠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体育学习中心理挫折的形成与对策研究

杨 楠

(安阳工学院体育教学部,河南 安阳 455000)

目的:促进学生快速、高效地进行体育学习。方法: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挫折进行分析。结果:体育学习中挫折的产生原因主要由教师、学生、场地器材三方面组成。结论:从学生的心理、生理和教师的方法与态度以及场地器材合理利用来解决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挫折问题。

体育;心理挫折;形成;对策

体育学习是一种动态过程,其与人的身体素质、兴趣、精神状态、场地器材等密切相关,挫折发生频率高于其他学科,分析和研究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挫折的表现、反应方式、成因以及解决方法十分必要,对学生快速、高效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心理挫折的定义

挫折是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遇到干扰或障碍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包括挫折感受和挫折情境,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主要包括愤怒、焦虑、困惑、烦恼等各种负面情绪。心理挫折是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挫折主要表现在学习体育运动时遇到障碍,达不到既定目标所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2 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挫折的表现与反应方式

2.1 心理挫折的表现

2.1.1 胆怯心态体育学习过程中对技能的掌握易产生退缩、害怕等现象,总感觉技不如人,怕动作失败而被同学嘲笑、讽刺,还担心练习中受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忧心忡忡、缩手缩脚。

2.1.2 过度紧张情绪过度紧张易失去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学习新技术动作时,容易产生心理紧张导致肌肉僵硬,并使得视野缩小,这就不能把握时机,动作极易失误,造成伤害事故。

2.1.3 畏难情绪体育学习中的畏难情绪指的是躲避困难、害怕困难的消极情绪,体育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克服外在困难和战胜自身障碍的过程。任何技术动作的学习都存在一定难度,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认真对待、刻苦练习,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使体育技能达到自动化的状态。

2.1.4 恐惧心态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或学习具有一定危险的技能时,会感到恐惧并伴有相应的生理变化,如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出冷汗、双腿颤抖、血压升高等。例如在学习体操双杠动作、前手翻等动作时,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就会产生恐惧心态,这对技能的掌握起到了阻碍作用。

2.1.5 厌倦情绪体育学习过程中,同一内容的反复练习、动作过于简单没有成就感或难度过大难于成功都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一旦产生便会迅速蔓延,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2.2 心理挫折的反应方式

2.2.1 外罚反应外罚反应指的是在体育学习中遇到了挫折总把原因归结为外部条件和环境。例如,认为天气不适合锻炼、器材条件落后、课堂纪律差、组织不当、课堂内容乏味等等,以各种理由为自

己的失败进行辩解,把挫折的原因全推给外部因素。

2.2.2 内罚反应内罚反应是把体育学习中碰到挫折的原因都归咎于自己,主要有积极和消极两种表现方式,积极方式是冷静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刻苦练习,从而完成目标。消极方式则因挫折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不愿意付出。

2.2.3 无罚反应无罚反应就是对于所面临的受挫状态视而不见,对体育学习过程中的既定目标不去积极争取,成败与否与自己无关,失去兴趣和信心,表现出冷淡无所谓的情绪状态。

3 体育学习过程中心理挫折形成的诱因

3.1 学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因素

体育技能的掌握运用与遗传、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矮小、瘦弱、肥胖等个体差异因素导致自身心理失衡、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例如,有些学生先天性协调能力差或身体素质弱,在体育学习中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看到别人学习技能很快、动作很优美,感觉自己再努力也无法赶上别人,于是在练习时心理负担过重,显得缩手缩脚、胆小怯懦,往往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感。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行为表现出某种神经质,其心理具有动荡性、闭锁性、过度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情感上热情、活泼,却易激动、急躁、自尊心强,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容易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或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例如,有些学生虚荣心强,总喜欢表现自己,在课堂上希望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遇到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时,明知自己完成不了,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这种挫败感给他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在以后的学习中即使自己能做到的练习,因怕失败被同学嘲笑、看不起而也不敢表现自己。还有一些学生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并由此导致心胸狭窄、多疑忌妒、不团结同学等现象,在考试时怀疑教师有偏心、不公正,给别的学生成绩比自己好,在集体项目比赛时总想展示自己,并感觉自身技能的发挥对取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其内心极其不平衡,又无法正常宣泄,从而造成在学习时心理极不稳定,易导致体育学习中挫折的产生。

3.2 体育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系统,也是师生教学相互影响的心理过程,苏联教育学家尤·巴班斯基认为对教学产生影响的有控制方面的成份(控制、组织、计划、调整)、心理方面的成份(情绪、意识、思维、动机)和社会方面的成份(内容、目的),各种成份的存在和发展是互相渗透的而不是孤立的。由此可见,体育课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不当也是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当前体育教师的方法和态度不当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特别是成绩提高慢、掌握技术动作差的学生,不是主动帮助其找出错误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方法,而是骂他们蠢、笨、死脑筋,严重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还有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过失,喜欢任意夸大、并常挂在嘴边揪住不放,使学生觉得教师对自己有成见而产生抵触情绪。第二,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不能一视同仁。有的体育教师对印象好、成绩好的学生在教学中不按教师的要求练习或严重违犯课堂纪律,常常采取不教育、不批评的方法,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而当技能差的学生出现相同问题时,则点名批评、严加指责,甚至体罚。这会使得技能差的学生认为教师拿自己出气,偏心,并产生明显的抵触心理,故意跟老师作对,甚至不愿上体育课及参加体育锻炼。第三,教师的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脱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学生接受不了,如体育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与身体状况安排的练习难度过高或运动量太大,使得学生感到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完成,这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打击,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3 体育器材设施的缺乏

体育器材和场地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必备条件,其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学校体育与其它学科相比地位较低,不受领导的重视,甚至有些学校把体育教学当作可有可无的,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体育器材破旧、缺乏,还出现用相似物替代体育器材的现象,如在投掷课上用石头代替铅球等。另外,很多学校体育场地面积非常小,上课过程中学生非常拥挤,如上篮球课中30人或40人共用半个篮球场的现象司空见惯,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在练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挫折。

4 体育学习中清除心理挫折的对策

4.1 及时发现心理挫折,关爱学生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师的关爱与重视对学生的成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被寄予厚望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效果明显;相反受到老师讨厌、冷落的学生常常采用消极态度对待老师和自己的学习与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然后采取间接或直接的方式进行关爱和重视,尽快处理解决,最后针对具体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体育老师在工作中晓理是关键,动情是手段,转化是目的,这是消除学生挫折心理的主要途径。

4.2 克服晕轮效应,平等对待学生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环效应”“光晕现象”,指的是在人际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一种夸大的社会印象。体育学习中学生成绩的好坏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易受晕轮效应的影响,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表现出亲近热情,很少关注不足之处;而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老师的表现往往是态度冷淡,缺乏应有的帮助和关心,很少发现其进步和优点,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心理状态。为此,要求体育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平等、公正、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多采用正面表扬、鼓励的方式教育学生,以积极而饱满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教学和训练活动。

4.3 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了解与沟通就会发生误解,并有可能导致冲突。在团结互助、具有生机的心理气氛中学习会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尤为重要,这能使其消除悲观紧张的情绪,克服自卑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因此形成融洽的心理氛围极其重要。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采用由学生自由结合的方法来练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优化组合的选择权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具体的练习时间、距离、次数、质量等安排上尽量做到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让技术好的学生“吃得饱”,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得了”。另外练习时要使互助练习和单独练习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积极思考,并从已经成功的同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从而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4.4 运用自我暗示进行心理调节

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体育学习过程中受挫不可避免,体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从挫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减轻或尽量避免再次精神创伤,让学生尽快恢复自信心、自尊心。例如,老师可以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用“我能成功”“我可以”“我能做到”“我能行”等积极语言来鼓励自己。在对有心理挫折的学生运用自我暗示时一定要降低体育学习的难度和要求,把大目标分成若干小目标,目标小而具体就容易实现,从而能给受挫学生带来成就感,对其自信心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

4.5 充分利用场地器材

在体育学习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器材和场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篮球课中针对器材少、场地少现象,老师一定要组织好,可以进行分组练习,练习和观摩交替进行。对排球课中排球破旧、场地不平的问题,在强调安全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以积极的热情进行学习。另外还要充分利用一些辅助器材,例如足球课中准备一些木棍,让学生进行绕桩练习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 1 ] 殷志江.体育教学中成功教育与挫折教育的结全[ J ].中国学校体育,2001,12(1):27.

[ 2 ] 李薇.学校体育对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研究[ J ].体育学刊,1999,5(8):66.

G804.2

A

1674-151X(2012)08-095-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48

投稿日期:2012-06-15

杨楠(1983 ~),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篮球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挫折体育教师技能
Holism in Education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挫折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终身不遇
画唇技能轻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