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工作中的言传身教

2012-08-15 00:52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体育老师

吴 斌

(安庆市第十六中学,安徽 安庆 246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浅谈体育工作中的言传身教

吴 斌

(安庆市第十六中学,安徽 安庆 246000)

通过文献资料法,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教学形式、德育教育、智育教育、队伍管理等方面,对体育中考生实施素质教育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由于对他们实施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做人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成效显著。

言传;身教;体育中考生;素质教育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开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到来,为体育教学带来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素质教育的实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如何在学生升学的关键时期实施素质教育呢?这是摆在教师面前最艰巨的任务。本文对体育中考生在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谨供同行们参考。

1 过程与分析

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以及初三体育中考生的教练,长期站在教育的第一战线,肩负着学生升学的重任。无论是学校领导、家长还是学生,对我们都寄予了厚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也是我们工作上的一种动力。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是一种毒害,毒害学生的思想、心灵、精神乃至灵魂。尽管这几年学校学生的成绩,升学效果都不错,但这绝不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走应试教育道路,使老师一味地追求升学率,学生只懂得跟随老师学习,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不会独自处理生活问题,不会为人处世,头脑中永远都只有成绩、名次,名次、成绩。另外,因为体育中考生的个性行为不羁、随意,使得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显得非常必要,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曾有同行问:成功教学的秘诀是什么?那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

1.1 言传,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规范化

言传即是善于与学生沟通、谈心,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工作用意,从而规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规范化是我们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开展工作的最大问题是如何与学生交心,向他们提出严格要求、确定奋斗目标。很多老师教育管理其实都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实施的,大同小异,但是为什么组织实施起来有的老师容易,而有的却比较困难呢?通过调查发现,实施难的绝大部分是由于学生怕老师,或者是不喜欢老师甚至是憎恨老师造成的,他们都觉得老师是“管家婆”而不是“家庭成员”,是为教师自己着想而不是为学生着想的,故会产生叛逆心理,给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且不说学生的想法跟做法是否正确,至少从另一个角度看,老师的管理方法就存在着问题。所以,在处理学生管理工作时,要做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让学生觉得老师完完全全是为了他们着想的,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这样以后的工作就容易开展了。

在带体育中考生的时候,首先要了解班上各位同学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认真观察其在班上的行为,从而了解他的性格特点。同时可以从班主任、科任老师中了解其学习情况,但切忌以分数高低来判断一个学生智力高低或勤奋与否,公正客观而真诚地评价一个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在适当的时候,争取跟每一个同学谈心,帮助其解决思想或学习的问题,谈心时不能太正式和太严肃,如果太正式或太严肃,会给学生压抑感,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形式。要像朋友聊天一样跟他们谈,谈话的内容应该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来考虑,只有谈学生感兴趣而又不偏离正题的话题,才能把学生的心扉打开。

谈心既能增进老师跟学生的感情,了解学生心中真实的想法,又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重要的,是得到老师尊重的,这样学生才很乐意将问题交由老师帮忙解决,而当老师在学习上提出要求的时候,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觉得是为自己着想,从而自觉地去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就获得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双赢。调查得知,在跟老师促膝谈心之后,有98%的学生的学习、生活态度向好的一方面转变。通过各种方式,学生了解了老师的工作目的,接受老师的教育与管理,便有事半功倍之效,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规范化便渐显成效。当然,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规范化,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关键还是靠学生自己学会自觉。老师要正确科学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自觉,只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有根本的改变、质的飞跃。

1.2 言传,注重情与理的相互渗透

德育工作是我们老师工作中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正确使用德育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在出席一个中学生毕业典礼时说:“教育并不只求知识的传授,也应该重视价值观的培养,对新一代来说,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十分重要,有助于他们克服所遇到的挑战以及懂得如何在顺境和逆境中自处。”有的老师凡事要求完美,动不动就批评学生,这样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其反感甚至自卑。在素质教育下,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引导地位,我们应该理清这种关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加以引导,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体育技能提供积极的因素。而注重情与理的教育,是笔者在德育过程中运用得最多而且是最可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学生行为上有点小错误或思想上发生偏差是不可避免的,这是学生成长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老师应该少批评,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学生倍感温暖与亲切。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感激的心理。有的老师或者会说,在不可饶恕的错误上必须要批评,否则学生不会改正。那么也请注意用词和换位思考,学生会不知道自己做错什么吗?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的时候,恰当地以情晓理,让学生自己去衡量自己的错误影响程度和学会如何改正,那么这种效果会比任何一种批评都要好得多。笔者曾经遇到一个学生,从小就捣蛋调皮还经常打架,之前教他的老师都说这学生难教,只要不在课堂上捣蛋算是奇迹了。后来轮到笔者接手带他训练,接触之后也知道确实难教,因为在他思想上已经深深烙下:老师都把他当作坏学生,认为不可教。一次,他在学校外面闹事闹得很大,事后很多天我才找到他,就是运用“情”和“理”的教育方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他交心、详谈,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帮他分析问题,最终使他彻底改变了看法。之后,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了一所大专院校。当然,方法不可千篇一律,但适当运用“情”与“理”的德育方法,确实是增进师生关系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1.3 身教,教学生学会做人

要学生学习,首先教会他们做人。笔者带的是体育中考生,大多14、15岁,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有各自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教学和生活中,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楷模,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而且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而有的教师却忽略了自身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却做不到,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怀疑,老师在学生当中就很难有威信。相反,如果老师是言出必行,以身作则,在学生当中就有威信,会得到学生的尊敬,说出来的话学生爱听,要求完成的事学生会做,这对影响学生的行为有很大的仿效作用。

1.4 身教,专业训练中学会技能

体育训练课不同于其他科目,它要求老师与学生的配合程度更高,交流更密切。体现身教,教师身体力行,让学生不怕苦不怕累地训练,系统掌握技能。专业训练与一般的体育课不同,其目标任务、教学方法与手段和负荷量与强度等均有较大的差异。而学生最大的问题是训练量大和训练成绩不理想的矛盾。训练过程是一个漫长、系统而有计划的过程,在训练中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训练水平的不同合理地安排训练,并且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训练中的德育工作,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学习、训练和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和挑战,做一个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

2 结论与建议

2.1 在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理性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做到言传身教,情与理的结合,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青年。事实证明,坚持素质教育,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2.2 建议教师能坚定信念实施素质教育,充分理解其中的教育意义,正确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其个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国家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素质的人才,走科教兴国道路。

[ 1 ] 许向军. 体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J ].中国学校体育,1998(1).

[ 2 ] 王秀祥.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 J ].安徽体育科技,1998(1).

G807.0

A

1674-151X(2012)08-128-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68

投稿日期:2012-06-15

吴斌(1969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体育老师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