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信访思想探微

2012-08-15 00:43杨庆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对抗性官僚主义矛盾

杨庆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毛泽东信访思想探微

杨庆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南京210009)

毛泽东是新中国信访工作和信访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的信访思想是我国政治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我国信访体系的构建影响深远。毛泽东的信访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访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机组成部分,信访活动是促进党的目标实现的方法,应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对待信访问题。

毛泽东;信访思想;人民内部矛盾;党的目标;人民群众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建立信访制度。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信访制度在发扬民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是新中国信访工作和信访理论的主要奠基人,他的信访思想对我国信访制度的构建影响深远。其信访思想主要表现为:

一、信访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信访问题即是矛盾

毛泽东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1〕305,“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305。他针对苏联的德波林学派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承认差异、不承认矛盾时批评指出:“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1〕307,“工农之间,即使在苏联的社会条件下,也有差异,它们的差异就是矛盾”〔1〕307。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信访活动是信访人和信访工作者(机构)双向互动的活动,二者构成了矛盾的双方,信访过程就是信访双方解决矛盾的过程。信访活动是矛盾得到彰显并为行政机构所认识、希冀得以解决、实现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

(二)信访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

矛盾一旦产生,便有着不可调和性。“一切矛盾都是不可调和的,哪里有什么可以调和的矛盾?只能说有对抗性的和非对抗性的矛盾,不能说有不可以调和的矛盾和可以调和的矛盾。”〔2〕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一种是敌我之间的矛盾,一种是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而人民内部的矛盾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信访矛盾具有不可调和性,这意味着不能忽视和否认信访矛盾。不管承认不承认,愿意不愿意,它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矛盾一旦产生就应当正视它,着手处理它。信访活动是社会成员向行政机关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活动,是人民群众合理的意愿表达活动,具有明显的体制内特征。信访矛盾不同于其他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对其如何定性,将直接影响到对待信访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

(三)信访矛盾具有转化为对抗性的可能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信访矛盾虽然是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转化。“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1〕330,“根据事物的具体发展,有些矛盾是由原来还非对抗性的,而发展成为对抗性的”〔1〕335,“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适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3〕211。信访作为人民表达意愿的重要途径,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引发一定范围内对抗性事件的发生。毛泽东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点。但他同时指出,这种矛盾虽然具有转化为对抗性的可能,可是这种矛盾通常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处理得好,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这种矛盾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二、信访活动是促进党的目标实现的方法

毛泽东创造性地将关心群众信访问题与实现党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认为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对于实现党的目标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

(一)以信访促进革命和建设

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信访活动在党、军队和政权建设、加快人民战争胜利、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我们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真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1〕138-139,只要这样做了,“广大群众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尚光荣的旗帜”〔1〕139。并且,毛泽东赞扬了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他们是认真地在那里进行工作,他们是仔细地在那里解决问题”〔1〕140,“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了”〔1〕140。

(二)信访活动有利于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

毛泽东认为,老百姓闹事有诸多因素,但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官僚主义和腐败造成的,信访活动对反对官僚主义和腐败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老百姓闹事“直接的原因,是有一些物质上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这些要求,有些是应当和可能解决的,有些是不适当的和要求过高、一时还不能解决的。但是发生闹事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领导上的官僚主义。这种官僚主义的错误,有一些是要由上级机关负责,不能全怪下面。闹事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工人、学生缺乏思想政治教育”〔4〕350-351。毛泽东认为通过信访途径,可以发现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和腐败分子的情况,从而给予必要的处罚和制裁,“在我们的社会中,群众闹事是坏事,是我们所不赞成的。但是这种事情发生以后,又可以促使我们接受教训,克服官僚主义,教育干部和群众,从这一点来说,坏事也可以转变为好事”〔3〕237-238。毛泽东认为信访活动有助于强化作风建设,他要求干部丢掉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来开展工作,认真处理人民来信,如来信较多,可由专人或设置专门机关来处理,“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的态度。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应设立适当人数的专门机关或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来信不多,本人或秘书能够处理,则不要另设专人”〔5〕。这就是1951年毛泽东所作的著名的“五一六批示”。这个批示明确了党和政府处理信访问题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方式。

(三)信访活动要在法制的框架内进行

作为群众表达自身意愿的重要途径,信访活动应当在法制的框架内运作,不能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一定要守法,不要破坏革命的法制。法律是上层建筑。我们的法律,是劳动人民自己制定的,它是维护革命秩序,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生产力的。我们要求所有人都遵守革命法制”〔3〕197。毛泽东在谈到对取闹问题的处理时深刻指出,不管无理、有理,都不能取闹,对有理取闹者也要批评教育,对他们的问题与他们的态度作两案处理,即对他们的态度进行严肃批评,对他们的问题也要认真查办。这成为信访活动对待取闹者的基本原则。而对于煽动群众、故意造谣生事、破坏社会秩序者,毛泽东说:“我们并不赞成放纵他们。相反,必须给予必要的法律制裁。”〔3〕1237

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对待信访问题

从人民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待信访问题是毛泽东信访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信访问题是关系到密切群众联系、为人民谋利益的问题

毛泽东对人民来信非常重视。在他看来,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若不能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就是与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相违背,这是无法想象的。“什么是我们的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6〕853,“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6〕1004。

(二)信访活动是反映民间生活情状的途径

人民群众的生活情状通常通过信访活动反映出来,毛泽东非常重视信访的这一作用,通过它了解群众的想法并认真加以解决。1942年,陕甘宁边区百姓对交粮任务怨言较多。一次下雷阵雨,雷电把政府礼堂的一根柱子劈倒了,一名干部触电身亡。有人就讲:“雷公为什么不劈毛泽东?”毛泽东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认为这个反问有道理,便要求减轻群众负担,还题词号召部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由此,边区群众的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党更加受到群众的衷心拥护。

(三)要采用民主团结的方式解决信访问题

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方法也不同。对于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式解决,而人民内部矛盾则要用民主团结的方式解决。信访问题根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应当通过民主团结的方式加以解决。对此,毛泽东指出,“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清是非的问题”〔3〕206,“人民内部的矛盾可以而且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获得解决,从而在新的条件下得到新的团结”〔4〕283。

(四)信访不仅要解决群众实际问题,还要注重教育和引导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在毛泽东看来,群众反映的意见并不全是正确正当合理的,对于群众中的错误倾向,不能迁就,犯尾巴主义的错误。在解决群众正当要求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纠正群众不正当、不合理、错误的要求,帮助群众,对群众做好思想工作,不要泼冷水,打击群众的积极性。当我们纠正群众的不合适言行时,“应当用极大的善意与热忱去说服他们,使他们在自觉与高兴的基础之上纠正他们的错误,提出补救的办法,绝对不可泼冷水,绝对不可使他们感觉受了挫折”〔7〕,“在检查工作的时候,我们对广大干部和积极分子不要泼冷水,而要帮助他们。向广大干部和积极分子泼冷水是不对的。但是发现错误,一定要纠正”〔3〕218。

(五)要发挥调查研究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作用

毛泽东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指出,对于群众的生产、利益、经验、情绪都要关注。只有通过调查,才能了解群众的生活,使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解决。调查的过程就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调查,认真分析,揭露成因,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20世纪50年代中期,河南省某县群众给毛泽东写信反映干部打骂群众的问题,毛泽东亲自作出批示,要求“加以调查研究,作出处理,通报全省,引起注意”〔8〕594,“要分析原因,讲清道理,不要以使人害怕的态度去公布和处理,处理要细致”〔8〕594。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8.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56.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04.

〔8〕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Approach Mao Zedong’s Conception of Letters and Visits

YANG Qing
(Pharmaceutics University of China,Nanjing 210009,China)

Mao Zedong is the founder of the Chinese theory of letters and visits,and his conception of letters and visit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our political ideology,having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try’s system of letters and visits.This conception of his mainly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the letters and visits work is one of the ways to handle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letters and visits activities serve as a way of achieving the Party’s goal,and we should approach the issue of letters and visits from the people’s point of view.

Mao Zedong;thinking on letters and visits;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the Party’s goal;the masses

A84

A

1009-1203(2012)03-0018-03

2012-04-03

杨庆(1979-),男,山西太谷人,中国药科大学校长办公室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 周荣

猜你喜欢
对抗性官僚主义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防范“网上官僚主义”——服务上网不是目的,上手才是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
毛泽东:“一定要克服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的“遮羞布”
关于羽毛球教学中多球训练的探讨
技战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