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刊要做培育和弘扬优良文风的排头兵
——以《党建文汇》为例

2012-08-15 00:43杨志艳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文汇党刊文风

杨志艳

(《党建文汇》杂志社,辽宁沈阳110006)

党刊要做培育和弘扬优良文风的排头兵
——以《党建文汇》为例

杨志艳

(《党建文汇》杂志社,辽宁沈阳110006)

党刊是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宣传报道党的建设、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刊文风不好,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刊物生命力,党员、群众就不能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党刊必须在办刊指导思想上坚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在刊物内容上注重实效,解决问题;在采编人员自身建设上做到提升素质,编学相长。

党刊;优良文风;基层;实效;素质

习近平同志在《努力克服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中指出,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同时提出,要切实转变文风,努力克服长、空、假的不良文风,以培养优良文风、引领社会民族。可以说,文风是人民群众评价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一把标尺,而党刊则是传播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喉舌,是宣传报道党的建设、指导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阵地,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刊文风不好,时间久了,不仅会使执政党丧失先进性乃至影响执政地位,而且也直接影响刊物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因此,弘扬和培育优良文风始终是办好党刊的“生命线”。

作为党刊的《党建文汇》杂志,始终把“短、新、实”作为刊物着力打造的风格特色,创造了月发行量超百万的业绩,在全国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获得了“中国共产党类核心期刊”、“全国十佳文摘期刊”等荣誉称号。从《党建文汇》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文风怎么改,往什么方向改,必须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党建文汇》就是瞄准以往党刊中常见的弊病——文章“大而空”的问题来改进文风的,要求每一篇文稿都要有指导性、实用性、创新性和针对性,并以此来提高刊物的吸引力、感召力和亲和力。概括起来说,就是指在办刊指导思想上坚持立足基层,贴近群众;在刊物内容上注重实效,解决问题;在采编人员自身建设上做到提升素质,编学相长。

一、立足基层,贴近群众

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是中央关于改进文风的基本要求,同时这也是新闻宣传工作“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原则的应有之义。贴近基层,就是要了解基层实情,反映基层实际,指导基层实践;贴近群众,就是要清新自然,朴实生动,亲切感人,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党建文汇》在办刊宗旨上始终围绕党的工作大局,把握时代脉搏,汇集党建精华,诠释党员关注。《党建文汇》在办刊实际工作中,主要是做到了“两个强化”。

一是强化以用为本的观念。实在管用是基层评价文风的根本标准。办党刊绝不能游离实际工作而空想玄谈,不能只琢磨文字,更要琢磨事情;不能只追求出彩,更要追求管用,真正把文稿聚焦到基层实践、群众关切中来。否则,即使写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也只是花瓶子、空架子,实践行不通、基层不欢迎。《党建文汇》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内为读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每一篇文章都抓住亮点、提炼观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努力做到精雕细刻。如最短的稿件仅仅一百多字,最长的稿件一般也不超过两千字。每期刊登二百篇左右的稿件,是同类期刊发稿量的3倍。

二是强化实践第一、群众至上的观念。一方面要坚持问计于实践、问需于基层。采编人员在深入调研、摸准实情的基础上,要把实际问题想清楚、说明白、写到位。另一方面要引导采编人员善于把思想、观点转化为对策、措施,使基层易掌握、好操作、能落实。如为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党建文汇》与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联合开展了“创先争优”主题案例征集活动。所刊出的优秀案例都是在采编人员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基层的“望闻问切”,充分搜集和分析第一手资料而梳理出来的,对基层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价值。

培育和弘扬优良文风,需要办刊人进一步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党刊中常见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都是人民群众实践的成果,都是由基层群众首创,后由有关部门发现、总结、推广的。这充分说明,基层是创新的摇篮,群众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在刊物内容上要坚持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传达上级的声音,也要反映群众的呼声,这样才能办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刊物。

二、注重实效,解决问题

优良文风的核心和关键是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办党刊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增强实效性;以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为内容,增强可行性。

《党建文汇》上半月版的读者对象为广大党务工作者和党员干部,稿件来源以中央的各方面工作部署和全国各地的党建工作动态为主,内容侧重于对党务工作的指导性、权威性、实用性和服务性。下半月版的读者对象是广大党员,内容以党员应当和需要掌握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科学以及业务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知识信息为主,侧重于可读性和教育性。在办刊实践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四能”:一是能解基层之渴。好文章如同甘泉雨露,让人看了很过瘾、很解渴。改进文风,必须准确了解、真切反映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二是能解基层之惑。基层干部群众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惑。因此,党刊就要针对基层干部群众思想上、实践中的困惑,深入浅出地阐明政策、提出意见,为基层释疑解惑,帮助他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是能解基层之忧。基层干部群众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烦事”、“愁事”。办刊人要主动了解和回应基层的关切和诉求,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想办法、出主意、提对策,帮助干部群众解除忧虑,明确前进方向。四是能解基层之难。基层处于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最直接、最具体。办刊人要抓住基层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出切实管用的破解之策。

三、提升素质,编学相长

培育和弘扬优良文风关键在人,在于办刊人的状态、能力和素质。只有加强采编人员的自身建设,创造学习、实践的环境,体现出办刊团队的整体优势,才能吃透两头、实现三贴近、达到三满意,才能更好地完成党刊人的政治使命。《党建文汇》编辑部始终坚持建设学习型编辑部,强调在办刊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做到编学相长,不断提升每个编辑的党性修养、理论修养、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每一个党刊的采编人员,都应努力做好“四种人”:一是做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作为党刊人,应当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追求,站位要高,视野、眼界、胸襟要宽,在党言党,心中忧党,始终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党办刊、为国办刊、为民办刊。二是做勤学善思有修养的人。办好党刊对采编人员要求很高,胸无点墨、心无底气,办不好党刊。采编人员要注重向实践学习、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以提高素质、获得新知、丰富语言。三是做思想敏锐、善于创新的人。采编人员要用心学习、用心思考,始终与时俱进、激情四射,以保持思想活跃而不停滞、语言丰富而不枯竭的工作状态。四是做为人朴实、工作踏实、作风务实的人。只有老实做人、踏实干事、实事求是办刊,才能办出思想深刻、文风清新、实在管用、群众爱读的好刊物来。

总之,要想把党刊办好,能够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好地被群众接受和掌握,就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优良文风。办刊人要经常深入基层一线,学习掌握能够反映实际、群众明白的大白话,让群众看得懂、愿意看、记得住、能受用。

G21

A

1009-1203(2012)03-0047-02

2012-03-15

杨志艳(1974-),女,辽宁朝阳人,《党建文汇》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

责任编辑 芳晔

猜你喜欢
文汇党刊文风
融媒体时代党刊如何做好选题策划
普枞公路的文风和文脉
上海文汇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
媒体改进文风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
改文风:要从创新“说话”方式开始
改进文风贵在言之有物
注重党刊学用 确保发挥作用